高炉煤气脱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664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过滤网(20),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30),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40),进气口(30)和出气口(40)分别位于过滤网(20)的两侧,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反吹口(50),设置在壳体(10)上并与出气口(40)位于过滤网(20)的同侧;反吹管路,与反吹口(50)连接;滤渣收集装置(60),连接在壳体(10)上并与进气口(30)位于过滤网(20)的同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炉煤气脱水器滤网清理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炉煤气脱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水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水器。
技术介绍
高炉煤气是炼铁高炉生产产生的附产品,因其热值较低,不好直接利用,用变压吸附方式分离出其中的氮气,提高其中可燃成份的浓度,直接用于加热炉燃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炉煤气中含有粉尘,经过布袋除尘后,仍含10mg/Nm3左右的粉尘(有时甚至大于10mg/Nm3)。随后高炉煤气会被送入脱水器中进行进一步过滤以除去粉尘和水气。在提纯高炉煤气的过程中,脱水器处理高炉煤气能力为66700Nm3/h,每小时都有大量的粉尘进脱水器。通常脱水器内部丝网孔径为5 μ m,煤气中游离水和绝大部分粉尘在经过脱水器时会被脱水器的过滤网阻挡下来附着在过滤网上。经过检测,系统运行3到4天,脱水器的阻力会从2Kpa上升到6Kpa。增加的阻力使得脱水器每小时处理的煤气量减小。如果继续运行,阻力会继续增加,同时脱水器内过滤网固定件也会受到阻力的作用而变形、脱落,甚至过滤网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而停止整个高炉煤气处理系统的工作,打开脱水器对过滤网进行清洗会耗费很 多的时间,影响高炉煤气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炉煤气脱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炉煤气脱水器滤网清理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网,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过滤网的两侧,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反吹口,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出气口位于过滤网的同侧;反吹管路,与反吹口连接;滤渣收集装置,连接在壳体上并与进气口位于过滤网的同侧。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第一管路,与进气口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管路,与出气口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三管路,连通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进一步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中至少一个为蝶阀和盲板阀共同形成的组合阀。进一步地,滤渣收集装置呈漏斗状。进一步地,滤渣收集装置的底端设置有电动球阀。[0011 ] 进一步地,还包括观察管路,设置在滤渣收集装置的外侧,观察管路的第一端与滤渣收集装置的第一位置连通,观察管路的第二端与滤渣收集装置的第二位置连通,第一位置低于第二位置。进一步地,观察管路具有透明部。进一步地,反吹管路传输蒸汽空气。进一步地,反吹管路内蒸汽空气的压强在0.5~0.7MP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反吹口为三个并且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地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网。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过滤网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反吹口,反吹口与反吹管路连通。滤渣收集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并与进气口位于过滤网的同侧。这样,当过滤网处出现滤渣积聚而影响整个高炉煤气脱水器的工作时,暂时关闭进气口和出气口,打开反吹口,反吹管路往向高炉煤气脱水器内送入反吹气体。这样,过滤网上积聚的滤渣就会受到反吹力的影响从而脱落,从过滤网上脱落的滤渣掉入滤渣收集装置内。适时地打开滤渣收集装置进行滤渣清理从而将滤渣从壳体内排出。经过上述步骤,就方便地完成了对过滤网的清理工作,同时节省了清理时间。【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炉煤气脱水器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高炉煤气脱水器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1的高炉煤气脱水器的部分管路示意图。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20、过滤网;30、进气口 ;40、出气口 ;50、反吹口 ;60、滤渣收集装置;61、电动球阀;62、观察管路;71、第一管路;72、第一阀门;81、第二管路;82、第二阀门;91、第三管路;92、第三阀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过滤网20,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 30,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40。其中,进气口 30和出气口 40分别位于过滤网20的两侧。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反吹口 50、反吹管路和滤渣收集装置60。其中,反吹口 50,设置在壳体10上并与出气口 40位于过滤网20的同侧。反吹管路,与反吹口 50连接。滤渣收集装置60,连接在壳体10上并与进气口 30位于过滤网20的同侧。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过滤网20。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 30、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40,过滤网20设置在进气口30和出气口 40之间。壳体10的顶部还设置有反吹口 50,反吹口 50的自由端与反吹管路连通。滤渣收集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并与进气口 30位于过滤网20的同侧。这样,当过滤网20处出现滤渣积聚而影响整个高炉煤气脱水器的工作时,暂时关闭进气口 30和出气口 40,打开反吹口 50,反吹管路往向高炉煤气脱水器内送入反吹气体。这样,过滤网20上积聚的滤渣就会受到反吹力的影响从而脱落,从过滤网20上脱落的滤渣掉入滤渣收集装置60内。适时地打开滤渣收集装置60进行滤渣清理从而将滤渣从壳体内排出。经过上述步骤,就方便地完成了对过滤网20的清理工作,同时节省了清理时间,为了在清理的过程中,整个高炉煤气系统还能正常工作。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第一管路71、第二管路81和第三管路91。其中,第一管路71,与进气口 30连接,第一管路7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2。第二管路81,与出气口 40连接,第二管路8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82。第三管路91,连通第一管路71与第二管路81,第三管路9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92。高炉煤气脱水器正常工作时,第一阀门72和第二阀门8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92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清理过滤网20时,关闭第一阀门72和第二阀门82,打开第三阀门92。这样,在清理过滤网20的过程中,也不会停止整个高炉煤气系统。经过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高炉煤气脱水器清理过滤网20的时间少于20分钟。在这段很短的时间内停用高炉煤气脱水器,不会对整个高炉煤气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为了增加连接管路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性,第一阀门72、第二阀门82和第三阀门92中至少一个为蝶阀和盲板阀共同形成的组合阀。这样,在蝶阀和盲板阀的双重密封下,就完全避免了阀门泄漏事件的发生。如图1所示,滤渣收集装置60呈漏斗状,这样可以便于收集滤渣。优选地,滤渣收集装置60的底端设置有电动球阀61。这样,在需要清理滤渣收集装置60中的滤渣时,只需要打开电动球阀61就可以倒出滤渣了。为了便于判断是否该打开电动球阀61倒出滤渣。滤渣收集装置60还包括观察管路62,设置在滤渣收集 装置60的外侧,观察管路62的第一端与滤渣收集装置60的第一位置连通,观察管路62的第二端与滤渣收集装置60的第二位置连通,第一位置低于第二位置。这样,观察管路62中滤渣的高度就能反映出滤渣收集装置60中滤渣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过滤网(20),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30),所述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40),所述进气口(30)和所述出气口(40)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网(20)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反吹口(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出气口(40)位于所述过滤网(20)的同侧;反吹管路,与所述反吹口(50)连接;滤渣收集装置(60),连接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进气口(30)位于所述过滤网(20)的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脱水器,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过滤网(20),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30),所述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40),所述进气口(30)和所述出气口(40)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网(20)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脱水器还包括: 反吹口(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出气口(40)位于所述过滤网(20)的同侧; 反吹管路,与所述反吹口(50)连接; 滤渣收集装置(60),连接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进气口(30)位于所述过滤网(20)的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脱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管路(71),与所述进气口( 30 )连接,所述第一管路(7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2 );第二管路(81),与所述出气口(40)连接,所述第二管路(8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82);第三管路(9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71)与所述第二管路(81),所述第三管路(91)上设置有第三阀门(9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煤气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72)、所述第二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穆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