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前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897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缸前盖,其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内壁嵌置有密封件,在前盖本体的内壁上设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一端与前盖本体内端面连通,另一端与嵌置有密封件的凹槽连通。将油缸前盖内大孔径环形通油孔变更为螺旋槽结构,取消导向环沟槽及导向环,采用螺旋槽结构的刚性支撑,增加了导向长度,提高了产品耐偏磨的性能,同时能缓冲液压系统内瞬间压力过载对密封件的冲击,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缸前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配件,具体是一种油缸前盖。
技术介绍
现有油缸前盖为内设有两段式阶梯孔的环状,在直径较小的通孔的内壁上一般都嵌有密封件和导向环较大的通孔的直径小于密封件的外径。这种结构依靠导向环导向,不仅损失了在轴向上起支撑作用的导向长度,同时在前盖内壁上还需加工导向环沟槽,并且在极限恶劣条件下对密封件没有足够的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出一种不增加前盖长度的情况下具有更长的导向长度,同时具有更好的耐偏磨的性能,并且能缓冲液压系统内瞬间压力过载对密封件的冲击,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缸前盖,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内壁嵌置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前盖本体的内壁上设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一端与前盖本体内端面连通,另一端与嵌置有密封件的凹槽连通。优选的,所述通油槽为螺旋状。优选的,所述密封件靠近前盖本体外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油缸前盖内大孔径环形通油孔变更为螺旋槽结构,取消导向环和用于安装导向环的凹槽,采用螺旋槽结构的刚性支撑,不仅增加了导向长度,同时提高了产品耐偏磨的性能,并能缓冲液压系统内瞬间压力过载对密封件的冲击,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油缸前盖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二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三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2-图4中的油缸活塞杆均未示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油缸前盖本体I的内壁上嵌有密封件2和导向环3,密封件2和导向环3与油缸活塞杆5之间均是密封配合,在前盖本体I为内设有两段式阶梯孔的环状体,大直径的通孔4的直径小于密封件2的外径;其中密封件2靠近前盖本体I的内侧,导向环3靠近前盖本体I的外侧。活塞杆5从装有密封件2的一端向装有导向环3的一端安装,即从内侧向外侧安装。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油缸前盖,包括前盖本体I,所述前盖本体I内壁嵌置有密封件2,其特征在于:在前盖本体I的内壁上设有通油槽3,所述通油槽3使密封件2与前盖本体I外部连通;所述密封件2靠近前盖本体I外侧。图2中所示的通油槽3的中心线与前盖本体I的轴线平行,通油槽3间隔设置或均布在前盖本体I的内壁上,这样利用通油槽3之间未切削的部分达到导向的效果,故增加了导向长度,同时将导向部分变成刚性,故具有更好的耐偏磨的性能,对比现有技术中的通油孔能缓冲液压系统内瞬间压力过载对密封件的冲击,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然后通油槽3的中心线与前盖本体I的轴线平行,缓冲效果有限。图3所示的通油槽3的中心线与前盖本体I端面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这样将图2中的通油槽3变为倾斜状,提高的缓冲效果。图4所示的通油槽3为螺旋状,与图3中所示的通油槽效果更加。图2至图4中,当油缸活塞杆插入后,油缸内的液体可经通油槽流入密封件,即通油槽可使密封件与前盖本体外部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前盖,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内壁嵌置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前盖本体的内壁上设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一端与前盖本体内端面连通,另一端与嵌置有密封件的凹槽连通,所述通油槽为螺旋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前盖,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内壁嵌置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在前盖本体的内壁上设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一端与前盖本体内端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俊杰朱碧霞刘凡王玉松王秋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