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4902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包括缸筒、活塞、均为中空的活塞杆和柱塞;活塞将缸筒的内腔分为第一和第二储油腔;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的侧面固连,另一端与第一储油腔的侧壁滑动配合连接;柱塞的一端与第二储油腔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滑动配合连接,并伸入活塞杆的中空腔内,柱塞上设置有使柱塞的中空腔与活塞杆的中空腔相通的开口,以在活塞杆与柱塞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缸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柱塞的中空腔、第二储油腔和第一储油腔相通的第三,第二和第一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缸可解决等速、差速油缸间相互转换的问题,解决液压系统中等速、差速油缸中流量匹配问题,可应用于各种既需要高速运动又需要大推力的工况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缸,尤其涉及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
技术介绍
通常使用的油缸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当油缸缸径较大时,需要较大的流量实现快速移动油缸,因而需要较大流量的泵供油,这将导致配置成本高,管路复杂,而且需要增加切换回路;另一方面,在额定排量一定时,油缸无法通过改变油路实现多种移动速度的切换。例如,公布日为2011年9月14日,公布号为CN10218272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速油缸,虽然该双速油缸通过动活塞杆和大活塞的不同大小的受压面积实现推力的改变,又能在使用较小的受压面积时使油缸的推速和缩回速度快,但该双速油缸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于加工,并且根据其油路的设置结构可知,该双速油缸一端油口与油箱 连接,油箱的主要作用为工作腔的回油储存容器,承压能力小于1MPA,所以与油箱连接的油路只能承受小于IMPA的工作压力。另外,该种双速油缸的油口通道的设计无法实现等速、差速油缸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液压系统中等速、差速油缸中流量匹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的可实现油缸切换、且在大缸径情况下可实现小流量快速移动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包括缸筒、活塞、中空的活塞杆和中空的柱塞;所述活塞与缸筒的内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将缸筒的内腔分为第一和第二储油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的形成第一储油腔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作为输出端与第一储油腔的与活塞相对的侧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柱塞的一端与第二储油腔的与活塞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并伸入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内,所述柱塞上设置有使柱塞的中空腔与活塞杆的中空腔相通的开口,以在活塞杆与柱塞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所述缸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柱塞的中空腔相通的第三油口,与第二储油腔相通的第二油口,以及与第一储油腔相通的第一油口。其中,所述柱塞的截面积等于活塞的截面积减去活塞杆的截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可实现油缸切换、且在大缸径情况下可实现小流量快速移动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包括缸筒、活塞、中空的活塞杆和中空的柱塞;所述活塞与缸筒的内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将缸筒的内腔分为第一和第二储油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的形成第一储油腔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储油腔的与活塞相对的侧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并通过缸筒向外伸出;所述柱塞的一端与第二储油腔的与活塞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并伸入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内,以在活塞杆与柱塞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所述活塞杆经缸筒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储油腔相通的第三油ロ,所述第三储油腔内设置有分别经活塞杆与第一储油腔相通的第一油路和经活塞与第二储油腔相通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一和第二油路分别在所述活塞杆经缸筒向外伸出的一端上形成第一和第二油ロ。其中,所述柱塞的截面积等于活塞的截面积减去活塞杆的截面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主要解决了等速、差速油缸之间在工作中相互转换的问题,解决了液压系统中等速、差速油缸中流量的匹配问题,其可应用于各种即需要高速运动又需要大推出力的各种エ况场所。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的主要特点为I、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结构简单,不具有附属油箱、补油阀和顺序阀等附属器件,另外,由于没有设置低压储油油箱,油缸的结构形式可按高压油缸设计,每个エ作腔均可承受35MPA以上的液压压力。2、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可当作等速油缸、普通差速油缸和环形油缸使 用;3、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设置有三个油ロ通道,通过油路的切換可顺利实现上述三种油缸的转换;4、油缸的第三储油腔中充满油液并不与空气接触。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的一种实施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的另ー种实施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包括缸筒2、活塞I、中空的活塞杆4,和中空的柱塞5 ;活塞I与缸筒2的内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将缸筒2的内腔分为第一储油腔c和第二储油腔b,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第一和第二储油腔的容积将随着活塞与缸筒间的相对运动发生变化;活塞杆4的一端与活塞I的形成第一储油腔c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作为输出端与第一储油腔c的与活塞I相对的侧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柱塞5的一端与第二储油腔b的与活塞I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井伸入活塞杆4的中空腔内,柱塞5上设置有使柱塞的中空腔与活塞杆4的中空腔相通的开ロ,以在活塞杆4与柱塞5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a,即位于二者之间的环状储油腔;缸筒2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柱塞5的中空腔相通的第三油ロ A,与第二储油腔b相通的第二油ロB,以及与第一储油腔c相通的第一油ロ C。根据油缸的安装固定方式可将油缸分为缸筒固定式和活塞杆固定式,图I示出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为缸筒固定式油缸,以下将在ー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下提供另ー种活塞杆固定式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本专利技术的缸筒固定式和活塞杆固定式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的主要区别在于油ロ的设计,总体结构基本相同。如图2所示,活塞杆固定式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包括缸筒2、活塞I、中空的活塞杆4和中空的柱塞5 ;活塞I与缸筒2的内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将缸筒2的内腔分为第一储油腔c和第二储油腔b ;活塞杆4的一端与活塞I的形成第一储油腔c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储油腔C的与活塞I相对的侧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并通过缸筒2向外伸出,以进行固定安装;柱塞5的一端与第二储油腔b的与活塞I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I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井伸入所述活塞杆4的中空腔内,以在活塞杆4与柱塞5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a ;活塞杆4经缸筒2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储油腔a相通的第三油ロ A,第三储油腔a内设置有分别经活塞杆4与第一储油腔c相通的第一油路和经活塞I与第二储油腔b相通的第二油路,第一和第二油路分别在活塞杆4经缸筒2向外伸出的一端上形成第一油ロ C和第二油ロ B。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两端均分别支撑于活塞杆4和活塞I上,第一油路在两端之间的位置上经活塞杆4通向第一储油腔c,而第二油路支撑于活塞I上的一端直接通向第二储油腔b。在本专利技术中,密封式滑动配合连接即为所提及的两个物体间可相对运动地滑动配合,且配合面上利用图I和2所示的密封件3进行密封,使油液基本不会通过二者之间的配合面从ー个腔流入另ー个腔,通常情况下,活塞与另ー配合件间的密封件设置在活塞上,而活塞杆与腔壁间的密封件设置在腔壁上,这是对油缸的基本要求,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再作进ー步限定。 本专利技术的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可实现的功能如下当第三储油腔a通过第三油ロ A进油时,在压力作用下,活塞杆4或缸筒2伸出,伸出速度按照柱塞5的截面积计算,而柱塞的截面积较小,只需较小流量进油即可实现活塞杆4或缸筒2的较快速伸出;当第一储油腔c经第一油ロ C进油时,此时的活塞杆4或缸筒2缩进,缩进速度按照活塞I的环形截面积计算(即活塞截面积减去活塞杆截面积),此面积较小,只需较小流量进油即可实现活塞杆4或缸筒2的较快速缩进。本专利技术的小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中空的活塞杆和中空的柱塞;所述活塞与缸筒的内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将缸筒的内腔分为第一和第二储油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的形成第一储油腔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作为输出端与第一储油腔的与活塞相对的侧壁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柱塞的一端与第二储油腔的与活塞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密闭式滑动配合连接,并伸入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内,所述柱塞上设置有使柱塞的中空腔与活塞杆的中空腔相通的开口,以在活塞杆与柱塞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所述缸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柱塞的中空腔相通的第三油口,与第二储油腔相通的第二油口,以及与第一储油腔相通的第一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起赠刘晓林和国磊许本冲宋志斌王年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地质矿产廊坊聚力岩土工程科技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