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432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它包括与钢轨底部相配合的环形圈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圆形圈体最外层的工作面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工作面宽度为50~90mm。实践证明,利用该水平矫直圈能有效消除钢轨底凹并且将其矫正范围控制在0.3mm的国家标准之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
本技术属于钢轨矫直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
技术介绍
由于重轨轨底中心部分金属分布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冷床冷却后,其轨底会产生一定的凹度,需要经过矫直处理。高速重轨矫直均采用平立复合矫直机矫直,其平矫负责矫直上下弯曲,立矫矫直侧向弯曲。目前,国内企业采用的水平矫直圈大多为德国西马克公司设计,内径为750mm,外径为1200mm,与重轨底部相接触的侧面的最大宽度为100mm。现有的水平矫直圈与重轨接触方式见图1所示:水平矫直圈的工作面为平面,两侧有斜角,其中平直的工作面宽度较窄,通常为45mm左右。在矫直后,钢轨轨底凹度容易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0.3mm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利用该水平矫直圈能有效消除钢轨底凹并且将其矫正范围控制在0.3mm的国家标准之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包括与钢轨底部相配合的环形圈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圆形圈体最外层的工作面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工作面宽度为50?90mm。这样,工作面变宽后,可以减少钢轨轨底压应力,轨底的塑性变形量同样会减小,同时,工作面为下凹的圆弧形结构,可以改善钢轨轨底的受力状态,使得轨底中心所受压应力减少,轨底边缘部分所受压应力增加,有利于减小底凹,使得轨底趋于平直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面宽度为80?88mm。再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面内凹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为2000?3000mm。因为,通过验证,当工作面宽度为50?90mm、工作面内凹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为2000?3000mm时,其工作面最深的凹度在0.2mm之内,采用这样的水平矫直圈矫直后,钢轨轨底凹度更容易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0.3mm范围。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工作面变宽后,可以减少钢轨轨底压应力,轨底的塑性变形量会减小,而且,通过将水平矫直圈的工作面由平直的辊型改为带一定内凹度的弧形圈,能更好地控制矫直后重轨底凹度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水平矫直圈与钢轨接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水平矫直圈与钢轨接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图1为现有水平矫直圈与钢轨接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
技术介绍
中已作详细说明,在此不作赘述。图2和图3所示的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包与钢轨3底部相配合的环形圈体1,环形圈体I的内径为750mm,外径为1200mm,与重轨底部相接触的侧面的最大宽度为100mm,环形圈体I最外层的工作面2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且工作面2宽度为88mm,工作面2的内凹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为2500_。工作时,钢轨3底部与水平矫直圈的环形圈体I的工作面2相接触。采用88mm的变宽的工作面2后,可以减少钢轨3轨底压应力,这样轨底的塑性变形量同样会减小,同时,工作面2为内凹的圆弧形结构,这样可以改善钢轨3轨底的受力状态,使得轨底中心所受压应力减少,轨底边缘部分所受压应力增加,有利于减小底凹,使得轨底趋于平直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包括与钢轨(3)底部相配合的环形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体(1)最外层的工作面(2)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工作面(2)宽度为50~9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除钢轨底凹的水平矫直圈,包括与钢轨(3)底部相配合的环形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体(I)最外层的工作面(2)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工作面(2)宽度为50?9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业军沙斌郑晕峰桂质勇刘芳鸣曾庆贵郭磊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