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661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舱门锁机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舱门锁。现有舱门锁机构目前状况为平面四连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组合,其结构分散,占用空间大;需要根据具体机型设计,通用性差;锁把手凸出机身表面,影响外形美观性;需要设计其他结构进行保险,可靠性受到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架、内把手、外把手、搭扣、滑片、止动锁片、钥匙锁、气弹簧等,此新型舱门锁采用嵌入式把手,舱门在锁紧状态下内外把手不突出舱门表面;结构更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构建巧妙合理,传动效率高;打开锁紧均采用双重保险,操作简单省力而且能防止舱门意外打开,从而保证了舱门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各类小型飞机,通用性强,通过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门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舱门锁机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舱门锁。
技术介绍
此舱门锁为安装于小型飞机驾驶舱门或者乘客舱门,实现舱门的开启和锁紧功能的锁机构。对于小型飞机,由于其整体结构小,舱门不会很大,此外小型飞机多用于观光旅游使用,需要更大的视窗,导致舱门锁的设计空间受到很大的局限。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舱门锁紧的可靠性,锁销需要保证具有足够的行程,这一方面导致锁机构不能太小。现有舱门锁机构目前状况为平面四连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组合,其结构分散,占用空间大;需要根据具体机型设计,通用性差;锁把手凸出机身表面,影响外形美观性;需要设计其他结构进行保险,可靠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舱门锁满足同时从飞机舱门内外打开和锁紧;满足能够安装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与舱门现有结构匹配,使用后满足舱门系统的使用要求;且舱门锁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舱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架1、内把手8、外把手43、搭扣5、滑片7、止动锁片28、钥匙锁4、气弹簧48等,锁架I特征为带两支臂的盒式结构,其结构包括轴孔,连接气弹簧的接头,滑槽和安装螺栓孔;内把手8特征为壳式结构,包括轴孔,间接或直接连接前后锁销的接头I和接头2,连接气弹簧的接头3,安装止动销的孔I和安装搭扣的孔2,内部起限位作用的滑槽;外把手43特征为曲柄结构,包括把手、连接臂和连接轴;止动锁片28特征为圆盘结构,包括豁口,减重孔,轴孔和锁臂(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钥匙锁4选用成品,要求其特征能够自动复位。其连接形式特征在于:内把手8外把手43通过轴42固连在一起,与锁架I通过圆柱铰的形式连接,止动锁片28通过轴42,在锁关闭的状态下,受滑片7和固定在内把手8上的止动销31的约束不能转动(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锁打开的状态下,能绕轴42旋转;滑片7 —端与搭扣5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内把手8的滑槽中,搭扣5与内把手8通过圆柱铰的形式连接。内把手8的接头I与锁销38通过叉头连杆33连接到一起,内把手8的接头2首先与滑杆17 —端相连,滑杆17另一端的运动受到锁架I上的滑槽约束,并且与锁销12通过叉头连杆11连接到一起,上述连接形式均为圆柱铰。其功能特征在于:(I)搭扣5与内把手8组合和钥匙锁4与外把手43组合的双保险打开形式;(2)气弹簧48的巧妙使用使得舱门锁的打开关闭更加省力。此舱门锁的工作原理如下:(I)在座舱内打开锁紧舱门:向外抠出搭扣5,克服扭转弹簧20的作用力,使得搭扣5绕连接插销9转动,同时带动滑片7沿着内把手8的滑槽滑动,保证内把手8绕轴42旋转时不会与止动锁片28发生干涉,继续施加向外的作用力,搭扣5绕连接插销9的旋转运动到极限位置,从而带动内把手8绕轴42转动,双杠杆形式的内把手6接头I带动叉头连杆33,进而带动锁销38运动缩进舱门,与此同时内把手6的接头2带动滑杆17沿着锁架I的滑槽运动,带动叉头连杆11,进而带动锁销12运动缩进舱门。内把手8的旋转带动气弹簧48 —方面绕连接插销44旋转,另一方面迫使气弹簧48沿着自身的轴线压缩,当气弹簧48旋转过水平临界位置后,锁机构在气弹簧自身作用力下,打开到最大状态,此时两个锁销脱离机身上的限位孔,向外推动舱门,舱门打开。同理,合上舱门后,向里推动内把手8,过了临界位置后,内把手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实现舱门锁紧操作,搭扣3在扭转弹簧20的作用下,也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这里,只有在锁扣5开启的状态下,内把手8才能打开舱门,因此,此舱门锁具有双重保险,能有效防止舱门意外打开的隐患。(2)在座舱外打开锁紧舱门使用钥匙打开钥匙锁4,使得钥匙锁的锁臂脱离止动锁片28,向外抠出外把手43,外把手43与轴42固连,再通过销30与内把手8固连到一起,因此外把手的旋转带动内把手8和止动锁片28 —起转动,从而实现舱门的开启。同理,合上舱门后,向里推动外把手43到初始位置,止动锁片28的锁臂会推开钥匙锁4的锁臂,当完全通过时,钥匙锁4的锁臂回归上锁位置(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现舱门锁紧操作。此处钥匙锁与外把手组成了在舱门外打开的双保险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舱门锁采用嵌入式把手,舱门在锁紧状态下内外把手不突出舱门表面;结构更紧凑,体 积小,重量轻,构建巧妙合理,传动效率高;打开锁紧均采用双重保险,操作简单省力而且能防止舱门意外打开,从而保证了舱门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各类小型飞机,通用性强,通过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舱门锁机构组成;图2舱门锁内部结构;图3舱门锁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舱门锁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止动锁片与钥匙锁之间的上锁过程;图6锁架示意图;图7内把手示意图;图8外把手示意图;图9止动锁片不意图表1舱门锁零件名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舱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架(1)、内把手(8)外把手(43)、搭扣(5)、滑片(7)、止动锁片(28)、钥匙锁(4)、气弹簧(48)等,锁架(1)特征为带两支臂的盒式结构,其结构包括轴孔,连接气弹簧的接头,滑槽和安装螺栓孔;内把手(8)特征为壳式结构,包括轴孔,间接或直接连接前后锁销的接头(1)和接头(2),连接气弹簧的接头(3),安装止动销的孔(1)和安装搭扣的孔(2),内部起限位作用的滑槽;外把手(43)特征为曲柄结构,包括把手、连接臂和连接轴;止动锁片(28)特征为圆盘结构,包括豁口,减重孔,轴孔和锁臂;钥匙锁(4)选用成品,要求其特征能够自动复位;内把手(8)外把手(43)通过轴(42)固连在一起,与锁架(1)通过圆柱铰的形式连接,止动锁片(28)通过轴(42),在锁关闭的状态下,受滑片(7)和固定在内把手(8)上的止动销(31)的约束不能转动,在锁打开的状态下,能绕轴(42)旋转;滑片(7)一端与搭扣(5)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内把手(8)的滑槽中,搭扣(5)与内把手(8)通过圆柱铰的形式连接;内把手(8)的接头(1)与锁销(38)通过叉头连杆(33)连接到一起,内把手(8)的接头(2)首先与滑杆(17)一端相连,滑杆(17)另一端的运动受到锁架(1)上的滑槽约束,并且与锁销(12)通过叉头连杆(11)连接到一起,上述连接形式均为圆柱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架(I)、内把手(8)外把手(43)、搭扣(5)、滑片(7)、止动锁片(28)、钥匙锁(4)、气弹簧(48)等,锁架(I)特征为带两支臂的盒式结构,其结构包括轴孔,连接气弹簧的接头,滑槽和安装螺栓孔;内把手(8)特征为壳式结构,包括轴孔,间接或直接连接前后锁销的接头(I)和接头(2),连接气弹簧的接头(3),安装止动销的孔(I)和安装搭扣的孔(2),内部起限位作用的滑槽;外把手(43)特征为曲柄结构,包括把手、连接臂和连接轴;止动锁片(28)特征为圆盘结构,包括豁口,减重孔,轴孔和锁臂;钥匙锁(4)选用成品,要求其特征能够自动复位;内把手(8)外把手(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赵书旺付涛赵楠雷兴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