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玉珍专利>正文

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15686 阅读:192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2-27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小块人宫颈瘤变组织;步骤二,用I型胶原酶消化分解后制成细胞悬液;步骤三,利用台盼蓝拒染法对细胞的活性进行判定;步骤四,将细胞悬液接种到低胎牛血清培养基且经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等待细胞贴壁;步骤五,细胞贴壁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进行纯化,每周更换至少两次培养液,待细胞融合至80%~85%后传代;利用该方法培养出来的CIN细胞成活率高,纯度高,传代后细胞的形态与原代无明显改变,携带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CIN细胞体外培养成功,为宫颈癌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培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这种癌前变化代表了一系列组织学异常的宫颈上皮细胞,故又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CIN又进一步分为CINI (轻度不典型增生),CINII (中度不典型增生)和CINIII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NI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然消退,因此,事实上不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但是CINII和CINIII往往持续存在,其中20%~45%未经治疗CINII / III会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因此,CINII和CINIII被认为是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前病变。研究认为,几乎所有高级别CIN都是由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 HP V)的持续感染引起的,而长期的病毒感染是CIN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病毒没有自己独立的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因此,HPV不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小块人宫颈瘤变组织,小部分进行HPV分型检测,部分进行培养;步骤二,用I型胶原酶消化分解后制成细胞悬液;步骤三,利用台盼蓝拒染法对细胞的活性进行判定;步骤四,将细胞悬液接种到低胎牛血清培养基且经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等待细胞贴壁;步骤五,细胞贴壁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进行纯化,每周更换至少两次培养液,待细胞融合至80%~85%后传代;步骤六,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PCR对HPV进行分型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小块人宫颈瘤变组织,小部分进行HPV分型检测,部分进行培养; 步骤二,用I型胶原酶消化分解后制成细胞悬液; 步骤三,利用台盼蓝拒染法对细胞的活性进行判定; 步骤四,将细胞悬液接种到低胎牛血清培养基且经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等待细胞贴壁; 步骤五,细胞贴壁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进行纯化,每周更换至少两次培养液,待细胞融合至80%~85%后传代; 步骤六,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PCR对HPV进行分型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一中,用3%~5%醋酸和卢格氏碘溶液标记病变组织,在阴道镜引导下活检钳钳取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约2~3mm3,在甲硝唑液体中浸泡4~6分钟,将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取出后置于转移培养基中3°C~5°C低温保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培养基含有2000U / ml青霉素、2000ug / ml链霉素和5ug / ml两性霉素。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二中,取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放入陪替氏培养基中;在无菌条件下,将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用含有青霉素、链霉素和两性霉素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2~4次; 将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剪碎,加入预热至36°C~38°C的I型胶原酶,然后将其移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刘玉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5年01月18日 15:39
    结肠癌患者腹胀很明显,大便变细形似铅笔。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1。一些结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与结肠癌密切相关,并有现象提示影响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组结肠癌发病的环境、遗传因素可能存在差异。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