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启动车窗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205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调节车辆中车窗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支承车窗的车辆窗框、调节器马达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连接至窗框、调节器马达和车窗,并用于操作车窗。车窗启动开关连接至车辆电源和调节器马达以用于车窗操作,车窗启动开关也连接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促使调节器马达和驱动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车窗的第一操作模式,以及使车窗能够以不同的第二速度进一步移动的第二操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启动车窗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中车窗的相关操作。
技术介绍
当前用于车窗操作控制的车辆配置包括开关,通常在按压和拔起开关时,其能够使车窗相对车辆窗框分别降低和升高。当操作者启动开关时,典型地为满量(fullmeasure)的接近14伏特的电压被施加到通常被称为调节器马达的车窗马达,从而启动驱动装置并因此向上和/或向下移动车窗。然而,这种应用并不能使操作者容易地获得所需的车窗位置,因为车窗的移动保持与施加的电压成比例,当施加全量的电压时,会引起相当快的车窗移动。在驾驶期间或在其他所需的时候,车窗操作者要获得非常小的车窗开口为车辆通风是比较困难的。在找到最佳位置之前,常常需要数次向上和向下的车窗移动。尤其,通常使用的开关内部的机构是这样的:当使用者操作时,它们引起开关的最小激活时间以产生最低量的车窗行程,该车窗行程在很多情况下大于或小于所需的车窗行程。因此,当最小车窗行程少于或超过所需的车窗位置,或如果车窗移动发生的太慢或太快,只能使使用者不满意。操作者精确地作用于、控制及停止车窗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操作者不能够以及时和便利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车窗位置。在现行实践中,操作者可能需要反复地使用开关以获得所需的车窗位置。因此,仍然存在实现改进的车窗移动和操作控制的需要,该操作控制可以以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定位车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描述了车辆中的车窗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车窗、支承车窗的车辆窗框、调节器马达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至窗框、调节器马达和车窗,用于相对于车辆窗框升高和降低车窗。车窗启动开关连接至车辆电源和调节器马达以用于车窗操作,以及,反过来,控制单元也连接至车窗启动开关。更具体地说,控制单元包括促使调节器马达和驱动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车窗的第一操作模式,以及能够使车窗以不同的第二速度进一步移动的第二操作模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用于调节车辆中车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启动连接至车辆电源和调节器马达的车窗启动开关,从而启动车窗操作,开关的启动形成了输入信号。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输入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并通过控制单元处理输入信号以形成输出,从而形成处理信号。此后,将处理信号最终传输至调节器马达,通过处理信号实现调节车窗的操作。这里,通过驱动装置实现车窗操作,驱动装置转而配置成相对于车辆窗框操作车窗。更具体地说,提供处理信号的控制单元包括促使调节器马达和驱动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车窗的第一操作模式,以及能够使车窗以不同的第二速度进一步移动的第二操作模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描述了一种车辆窗户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置成通过驱动装置操作的车窗,这里驱动装置通过调节器马达操作,以实现车窗相对于车辆窗框升高或降低的操作。车窗启动开关配置成启动从车辆电源到调节器马达的电流以用于车窗操作,电流形成输入信号。此外,车窗启动开关连接至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配置用于接收输入信号。更具体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这里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控制输入电压值和输入电流值中的至少一个。【附图说明】下述图表陈述并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在整个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的是完全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附图本质上是说明性的并没有按照比例绘制。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中的示例性车窗调节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车窗启动开关的不同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描述图1所示车窗调节系统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表明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并不用于限制其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为车辆中的车窗操作提供软启动特征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精确地定位车窗。为此,控制单元连接至车窗启动开关,并转而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该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使启动开关能够以两种模式控制车窗的移动。第一模式允许以第一速度或速度参数操作车窗,第二操作模式使车窗能够以不同的第二速度进一步移动。在常规实践中,应注意到的是,在车辆中通过车载的车窗控制获得小的车窗通风口对许多使用者来说是相当乏味的任务。当车辆处于运动中并且乘员想要打开车窗享受外面的气候或为驾驶室通风,但是为了避免驾驶室内的不适,乘员也想要限制车窗开口至较小的量,在此场合下通常会观察到上述情况。例如,大的车窗通风口为有气味的驾驶室通风是理想的,但是外部的雨天气候会引起雨水通过大的车窗通风口渗入驾驶室,从而引起驾驶室的不适。因此,获得小的车窗通风口是可取的。然而,由使用者通过电动车窗开关提供的瞬间电力传输通常促使车窗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引起车窗的硬启动和快速移动,从而限制使用者及时精确地定位车窗的能力。这导致车窗开口大于所需的车窗开口,使得精确的车窗控制成为相当乏味的任务。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方案包括连接至电动车窗开关的控制单元,该电动车窗开关被称为车窗启动开关,控制单7Π包括两种操作模式,其中第一模式使车窗能够以第一速度移动,而第二模式允许车窗以不同的第二速度移动。更具体地,第一速度允许使用者按照所需精确地定位车窗。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软启动的车窗调节系统。相应地,图1描述了安置于车门138的示例性软启动的车窗调节系统100。系统100包括由车辆窗框124支承的车辆的车窗122,这里窗框124形成车门138的一部分。驱动装置120通过安装在车门138的内侧板里面以连接至窗框124,驱动装置120包括蜗杆118和蜗轮128总成,其形成蜗杆驱动装置,并配置成相对于窗框124升高和降低车窗122。在驱动装置120旁边,调节器马达112连接至蜗杆118,使蜗杆118能够围绕轴线114按照箭头A可旋转地被驱动。因此,驱动装置120也连接至调节器马达112。与蜗杆118相配的、可旋转地安装于枢轴点126的蜗轮128配置成由蜗杆118驱动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系统100进一步包括车窗启动开关102,车窗启动开关102通过控制电流以调节车窗的移动。开关102的一侧连接至调节器马达112,另一侧连接至被称为电池110的电源。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池110是常规的车辆用直流电源。开关102配置成也连接至控制单元106,如图所示,开关102与控制单元106的总成形成一体的开关单元104。连接电缆108贯通整个系统100,形成从电池110 —直到调节器马达112的电流。此外,如图所示,第一臂130的一端固定地连接至蜗轮128,同时它的另一端枢轴式可滑动地连接至车窗122的底部部分的第一固定装置140处。同样地,第二臂132的一端枢轴式可滑动地连接至车窗122的底部部分的第二固定装置142处。第二臂132的另一端枢轴地连接至构件136的枢轴点134,构件136固定地安装于车门138。因此,驱动装置120通过第一臂130和第二臂132也连接至车窗122。通过驱动装置120升高和降低车窗122理解为通过由蜗轮128驱动的第一臂130的旋转以升高或降低车窗122,正如前面提到的,蜗轮128转而配置成根据箭头B描述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同样地,第二臂132在升高和降低操作期间通过绕由箭头C描述的方向旋转来引导车窗122。具有蜗轮装置的驱动装置120理解为限制了从蜗杆118向蜗轮128的运动传递。反向传递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中的车窗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车窗、支承车窗的车辆窗框;调节器马达;连接至车辆窗框、调节器马达和车窗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相对于车辆窗框升高或降低车窗;连接至车辆电源和调节器马达的车窗启动开关,该车窗启动开关用于车窗操作;以及连接至车窗启动开关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括:促使调节器马达和驱动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车窗的第一操作模式,及使车窗能够以不同的第二速度进一步移动的第二操作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17 US 13/587,9881.一种车辆中的车窗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 车窗、支承车窗的车辆窗框; 调节器马达; 连接至车辆窗框、调节器马达和车窗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相对于车辆窗框升高或降低车窗; 连接至车辆电源和调节器马达的车窗启动开关,该车窗启动开关用于车窗操作;以及 连接至车窗启动开关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括: 促使调节器马达和驱动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车窗的第一操作模式,及使车窗能够以不同的第二速度进一步移动的第二操作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模式基于预先定义的列表,预先定义的列表基于下述因素中的一种: 车窗移动的时间;以及 车窗移动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模式包括处于第一按压状态的车窗启动开关,第二操作模式包括处于第二按压状态的车窗启动开关,其中第一按压状态是当车窗启动开关被按压至相对于开关完全按压的一半时的状态,而第二按压状态是当车窗启动开关被完全按压时的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蜗杆驱动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中的至少一项实现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 控制输入电压值;以及 控制输入电流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入电压值和输入电流值的控制都能够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L·赫茨勒唐纳德·P·亚科沃尼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