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艳芳专利>正文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8469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具体主要包括:栽培料是由55~58%的玉米芯、22~25%的杂木屑、13%的米糠、5%的玉米粉、1%的糖及1%的石膏组成;所组成的栽培总原料当中,玉米芯所占的组份其比例高于50%。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大量转化平时无用武之地、堆积如山、资源富集的玉米芯,延长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增加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
,具体涉及到一种。技术背景云取名黑木耳、光木耳等,是广西本土唯一的名特优食用菌品种。因肉质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而被誉为“素中之荤”。另外,云耳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体内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和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疾病的作用。因此,作为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品种,深受市场的青睐。目前,通过人工栽培云耳的方法主要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两种。不论是通过那种方法都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使深林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而我国的农作物秸杆资源十分富,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利用资源丰富的农作物秸杆作为原料栽培云耳,原料可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可以使资源富集的农作物秸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升其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体主要包括:栽培料是由55~58 %的玉 米芯、22~25 %的杂木屑、13 %的米糠、5 %的玉米粉、I %的糖及1%的石膏组成;所组成的栽培总原料当中,玉米芯所占的组份其比例高于5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玉米芯其所含的营养物质较为全面,适宜多种食用菌品种生长发育。实践证实:利用玉米芯可栽培平燕、金针燕、草苑、香燕、鸡腿燕、灵芝、猴头、杨树燕等多种菌类品种。尤其在平菇、金针菇等品种上效益良好。每100公斤玉米芯通过栽培后可产鲜平菇250公斤以上、可产鲜金针菇180公斤以上。在玉米产区,人们大多是将堆积如山、资源富集的玉米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1、,本技术方案中所组成的栽培总原料当中,玉米芯所占的组份其比例高于50 %。2、技术方案中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如下:(I)组成的原料及配比:玉米芯55~58%、杂木屑22~25%、米糠13%、玉米粉5%、糖1%、石膏1%,水适量;(2)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同时把混合物料的PH值调整在7.5~8之间;(3)发酵:将混合物料堆起并按常规方法发酵5~8天后即成为生产用栽培料。3、技术方案中用于生产云耳子实体的菌包其制备方法如下:(I)装袋:袋料栽培云耳所用的栽培袋其规格是17 X 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将经过发酵的生产用栽培料分装于栽培袋里,装袋时做到边装料边压实,使袋中料松紧适度,料装至栽培袋的2/3时,用绳子扎紧袋口 ;(2)灭菌: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要立即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3)接种:将灭好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在无菌环境下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云耳栽培种,接种量是每袋栽培种可接20个菌包左右;(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菌包移到培养室里进行培菌管理;培菌期间,要把培养室的门窗进行遮光处理,要求培养环境保持黑暗,同时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在15~30°C、相对空气湿度在60%左右,湿度过高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在培菌前期的5~8天内,尽量不要翻动栽培袋,以防空气震动,杂菌孢子从袋口进入栽培袋,5~8天后,菌丝封面并开始向栽培料内延伸吃料时,可对菌包进行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包要及时清除出培养室;云耳是好气性食用菌,菌丝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氧气,在培菌的中后期,培养室要保持通风,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空气新鲜;当菌丝长满全袋,应继续培养7~10天,使菌丝充分吸收和积累营养物质,从而达到生理性成熟,再转入下一阶段出耳管理。4、技术方案中菌包在出耳期间的管理方法如下:(I)开孔催耳:待菌丝达到生理性成熟时,用刀片在塑料袋四周,共分4行、每行开2个长度是I~1.5cm的“I”或“V”型孔;开孔后的出耳菌包移到出耳棚里通过布局进行堆叠,然后在堆叠菌包盖上薄膜以利保湿催耳,催耳过程中给出耳棚内营造可见射光;(2)出耳管理:当开孔的裂缝长出肉瘤状小耳后,把出耳菌包袋悬挂在棚内,出耳场地温度保持在15~23°C之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若空气湿度偏低,可在棚内空间喷水来提高空间湿度;出耳场地要求有散射光照,空气保持流通及清新;肉瘤状小耳在适合的温湿度下逐渐长大充分开片。(3)适时采收:当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极少数耳背开始产生白色粉末状担孢子,此时说明云耳已成熟,应及时采收;云耳采收时间最好选在雨后晴天或是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此时耳片已干,耳根尚湿,不会出现拳耳、碎耳,而且容易晒干;采收时,应将整个耳片连基部一起摘下,不能留有残根,以免残根部引起溃烂后引发污染或病虫害;(4)后期管理:每次采收后可停水一周,使菌包干燥,这样可利于袋内菌丝恢复生长,促进下一茬云耳的形成,同时可防止杂菌滋生;按照上述管理方法、方式直至云耳采收过程结束。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方法工艺简单,易实施。2、实施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主要原料一玉米芯,其所含的营养物质较为全面,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原料容易组织,使用成本低。3、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既可大量转化平时无用武之地、堆积如山、资源富集的玉米芯,延长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增加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4、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用资源丰富的玉米芯作为原料栽培黑木耳,原料可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可以使资源富集的玉米芯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升其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5、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利用I公斤干玉米芯可以生产出I公斤以上的鲜耳,按每公斤鲜销售价5元计,而目前玉米芯的使用成本仅为0.5元左右/公斤,利用玉米芯生产木耳,利润十分丰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栽培料的制备。(I)组织原料:组织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杂木屑、米糠、玉米粉,然后将原料进行暴晒。(2)原料配比:玉米芯58%、杂木屑22%、米糠13%、玉米粉5%、糖1%、石膏1%,水适量;(3)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同时把混合物料的PH值调整在7.5~8之间;(4)发酵:将混合物料堆起并按常规方法发酵5~8天后即成为生产用栽培料。2、制备用于生产云耳子实体的菌包。(I)装袋:选用规格是17X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袋;然后将经过发酵的生产用栽培料分装于栽培袋里,装袋时做到边装料边压实,使袋中料松紧适度,料装至栽培袋的2/3时,用绳子扎紧袋口 ;(2)灭菌: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要立即进行灭菌,灭菌的好坏是菌包成品率高低的关键;灭菌时采用常压灭菌,灭菌温度达到100°C时保持8~12个小时;在灭菌过程中,袋与袋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灭菌开始时升火要猛,使灶内温度在4~6小时内达到100°C,因为温度长期升不到100°C,会使嗜热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栽培料发生酸败,容易造成灭菌不彻底而导致失败;(3)接种:将灭好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在无菌环境下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云耳栽培种;接种时,先铲除袋内老化菌种,然后将菌种破碎成玉米粒大小,然后均匀地撒在料面,这样有利于菌丝恢复生长后快速布满栽培料表面,减少杂菌污染机会;接种量是每袋栽培种可接20个菌包左右;(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菌包移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组成的栽培总原料当中,玉米芯所占的组份其比例高于50%。

【技术特征摘要】
1.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组成的栽培总原料当中,玉米芯所占的组份其比例高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组成的原料及配比:玉米芯55~58%、杂木屑22~25%、米糠13%、玉米粉5%、糖1%、石膏1%,水适量; (2)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同时把混合物料的PH值调整在7.5~8之间; (3)发酵:将混合物料堆起并按常规方法发酵5~8天后即成为生产用栽培料。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云耳子实体的菌包其制备方法如下: (1)装袋:袋料栽培云耳所用的栽培袋其规格是17X 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将经过发酵的生产用栽培料分装于栽培袋里,装袋时做到边装料边压实,使袋中料松紧适度,料装至栽培袋的2/3时,用绳子扎紧袋口 ; (2)灭菌: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要立即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3)接种:将灭好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在无菌环境下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云耳栽培种,接种量是每袋栽培种可接20个菌包左右; (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菌包移到培养室里进行培菌管理;培菌期间,要把培养室的门窗进行遮光处理,要求培养·环境保持黑暗,同时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在15~30°C、相对空气湿度在60 %左右,湿度过高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在培菌前期的5~8天内,尽量不要翻动栽培袋,以防空气震动,杂菌孢子从袋口进入栽培袋,5~8天后,菌丝封面并开始向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芳李桂枝
申请(专利权)人:黄艳芳李桂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