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7715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它包括用于收集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收集装置、沉淀池、高压泵房和自动洗车棚,水收集装置的出水管路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管路与高压泵房连通,高压泵房的出水管路和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连通。收集装置收集的建筑施工污水经多级沉淀池沉淀达到中水标准后加压送至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对渣土车的各个部位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重新收集后循环利用,实现通过收集的自然降水和地下水转化为中水循环利用清洗渣土车,达到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地渣土车的清洗基本上是渣土车停在洗车槽中,通过操作人员手持冲水枪对渣土车进行冲洗,冲水枪利用的是城市供水自来水。这样的冲洗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洗车用水消耗量大,水资源浪费比较大。传统洗车槽用水全部使用城市供水对车子进行冲洗,冲洗污水大多从水沟直接排走,没有收集和再次利用,冲洗用水属于一次性消耗。2、劳动力消耗大。传统洗车槽是利用4-6个工人手持水枪对车身各面进行冲洗,每车渣土外运出工地均需安排工人对车身各面进行冲洗,劳动力消耗很大。3、劳动强度大。传统洗车槽在渣土外运时,需工人不停地冲洗车辆,而渣土外运均集中在夜间,工人作息时间与平常人颠倒,洗车工人劳动时间和强度大。人工冲洗有疲劳和车辆冲洗不干净的可能。4、冲洗成本高。因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劳动力消耗相对较高,在劳动力工资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洗车槽洗车成本在不断增高。5、每辆车洗车耗时长。传统洗车槽利用人工冲洗车辆,冲洗部位无法全面快速地展开,需要一个一个部位按照先后去进行冲洗,每辆车冲洗耗时长,每小时通过洗车槽的车子数量少,直接影响渣土外运效率,否则,影响城市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收集装置、沉淀池、高压泵房和自动洗车棚,水收集装置的出水管路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管路与高压泵房连通,高压泵房的出水管路和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连通。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若干地下水收集管、汇流管和收集井,地下水收集管分布在基坑施工阶段需降水、排水处,各地下水收集管的出口端连接到汇流管;收集井中有污水泵,汇流管连接到污水泵的抽水口。所述沉淀池为一个大的方形池体内用隔墙分成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位于方形池体的一端,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一端并列位于三级沉淀池的内侧,相邻之间有沿方形池体纵向的隔墙,二级沉淀池的长度小于该隔墙的长度,三级沉淀池的深度依次加大,相邻沉淀池之间的隔墙高度小于方形池体的外墙高度;一级沉淀池的底面为利于泥沙沉淀的斜面,二级沉淀池内至少有两道钢丝网,用于阻隔泥沙及减缓水流速度,三级沉淀池内有抽水泵。所述自动洗车棚为前后端和顶面是开口面的长方体形箱型体,其底面为钢管平铺形成的整体架,左右侧板为整体封闭板,底面的下方有形状尺寸与其匹配的污水收集池,底面固定于污水收集池的上端面,污水收集池通过管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连通。所述清洗管网包括与所述污水收集池上部内壁固定的底部冲洗管路、沿所述自动洗车棚侧板的侧面冲洗管路及位于自动洗车棚前后端的端面冲洗管路;底部冲洗管路包括沿所述污水收集池纵向、对应渣土车两侧车轮内侧及沿所述污水收集池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中间的主供水管上侧连接有与其平行的纵向分水管、左右两侧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向分水管,沿所述污水收集池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的上侧连接有与其平行的纵向分水管;侧面冲洗管路包括连接于沿所述污水收集池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外侧的若干L形分水管,各L形分水管的竖直段沿所述自动洗车棚的侧板向上并与其固定;端面冲洗管路包括分别竖直连接于沿所述污水收集池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端部的四根分水管;各分水管上均布置有安装角度各不相同的喷头。所述主供水管与所述高压泵房的出水管路连通。本技术通过在基坑内布置地下水收集管,将基坑中的自然降水及地下水收集至收集井中,将收集井中的污水泵至多级沉淀池中沉淀后形成中水,达到基坑施工降水效果,又为中水收集提供来源,这项节水措施极大的降低了土方开挖阶段城市供水的使用。给中水加压后送至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自动清洗渣土车,清洗管网的各个安装角度不同的喷头将渣土车的各个部位冲洗干净,无需再安排工人进行冲洗,降低了劳动力的消耗,极大地缩短了每辆车清洗所需时间。洗车后的污水经收集池收集后再进入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利用,大大减少操作人员,节约水资源,提高每天渣土外运方量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也就降低了建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沉淀池与自动洗车棚之间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B-B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C-C示意图。图6为自动洗车棚清洗管网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D-D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收集装置1、沉淀池2、高压泵房3和自动洗车棚4。水收集装置I的出水管路与沉淀池2连通,沉淀池2的出水管路与高压泵房3连通,高压泵房3的出水管路和自动洗车棚4的清洗管网6连通。收集装置I包括若干地下水收集管11、汇流管12和收集井13。地下水收集管11分布在基坑施工阶段需降水、排水处,其侧壁上均布有渗水孔,各地下水收集管11的出口端连接到汇流管12,收集井13中有污水泵14,汇流管13连接到污水泵14的抽水口。[0021 ] 沉淀池2为一个大的方形池体内用隔墙分成的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和三级沉淀池23。三级沉淀池23位于方形池体的一端,一级沉淀池21和二级沉淀池22的一端并列位于三级沉淀池23的内侧,相邻之间有沿方形池体纵向的隔墙,二级沉淀池22的长度小于该隔墙的长度,三级沉淀池的深度依次加大,相邻沉淀池之间的隔墙高度小于方形池体的外墙高度;一级沉淀池21的底面为利于泥沙沉淀的斜面,二级沉淀池22内有两道钢丝网24,用于阻隔泥沙及减缓水流速度,三级沉淀池23内有抽水泵25。自动洗车棚4为前后端和顶面是开口面的长方体形箱型体,其底面41为钢管平铺形成的整体架,左右侧板42为整体封闭板,底面41的下方有形状尺寸与其匹配的污水收集池5,底面41固定于污水收集池5的上端面,污水收集池5通过管路与一级沉淀池21连通。自动洗车棚4的清洗管网6包括与污水收集池5上部内壁固定的底部冲洗管路61、沿自动洗车棚侧板的侧面冲洗管路62及位于自动洗车棚前后端的端面冲洗管路63 ;底部冲洗管路61包括沿污水收集池5纵向、对应渣土车两侧车轮内侧及沿污水收集池5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611,中间的主供水管611上侧连接有与其平行的纵向分水管612、左右两侧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向分水管613,沿污水收集池5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611的上侧连接有与其平行的纵向分水管612 ;侧面冲洗管路62包括连接于沿污水收集池5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611外侧的L形分水管,L形分水管的竖直段沿自动洗车棚4的侧板42向上并与其固定;端面冲洗管路63包括分别竖直连接于沿污水收集池5纵向侧壁的主供水管611端部的四根分水管;各分水管上均布置有安装角度各不相同的喷头7,以满足各个部位。上述清洗系统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在土方开挖阶段,在基坑内设置降水孔,在降水孔内插入直径小于降水孔的直径、侧壁均布有渗水孔的地下水收集管11,再将各地下水收集管11与降水孔之间用石子灌实;然后将各地下水收集管连通到总的汇流管12,将汇流管12连通到集水井13内的污水泵14,通过污水泵14将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收集装置、沉淀池、高压泵房和自动洗车棚,水收集装置的出水管路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管路与高压泵房连通,高压泵房的出水管路和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收集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收集装置、沉淀池、高压泵房和自动洗车棚,水收集装置的出水管路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管路与高压泵房连通,高压泵房的出水管路和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若干地下水收集管、汇流管和收集井,地下水收集管分布在基坑施工阶段需降水、排水处,各地下水收集管的出口端连接到汇流管;收集井中有污水泵,汇流管连接到污水泵的抽水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一个大的方形池体内用隔墙分成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位于方形池体的一端,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一端并列位于三级沉淀池的内侧,相邻之间有沿方形池体纵向的隔墙,二级沉淀池的长度小于该隔墙的长度,三级沉淀池的深度依次加大,相邻沉淀池之间的隔墙高度小于方形池体的外墙高度;一级沉淀池的底面为利于泥沙沉淀的斜面,二级沉淀池内至少有两道钢丝网,用于阻隔泥沙及减缓水流速度,三级沉淀池内有抽水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地渣土车自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湘冬陈孟鸿许宁吴雄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