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差式气动调节旋转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
的低压排气再循环系统,特别是一种压差式气动调节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柴油车的经济性日渐突出,这使得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柴油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低压排气再循环系统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循环排气由于具有惰性将会延缓燃烧过程,也就是说燃烧速度将会放慢从而导致燃烧室中的压力形成过程放慢,这就是氮氧化合物会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废气再循环率会使总的排气流量减少,因此废气排放中总的污染物输出量将会相对减少。在中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大的低压排气再循环率,以降低排温,减小污染;在低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小的低压排气再循环率,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63439.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差式气动调节旋转装置,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和连接轴(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与涡轮(6)通过连接轴(8)同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阀座(12)、阀体(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差式气动调节旋转装置,包括压气机进气管(I)、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和连接轴(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I)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 )与涡轮(6 )通过连接轴(8 )同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9 )、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阀座(12)、阀体(13)、容积腔(15)、固定体(16)、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第四连接管(19)、隔板(20)、旋转体(21)和连接板(22),阀座(12)的上端带有内螺纹孔,阀座(12)的下端带有容积室(14),阀体(13)的上端带有外螺纹,阀体(13)安装在阀座(12)内,阀体(13)上端的外螺纹与阀座(12)上端的内螺纹孔相匹配,阀体(13)的下端布置在容积室(14)内,容积腔(15)的纵截面为圆环状,固定体(16)、旋转体(21)的纵截面均为圆弧状,容积腔(15)、固定体(16)、旋转体(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