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针及使用该模具顶针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86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顶针,该模具顶针由顶针杆及一体成型的顶针沉头构成,顶针沉头的外径圆大于顶针杆的外径圆,且顶针杆与顶针沉头相偏心。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顶针的模具的顶出板上仅需铣出与顶针沉头外径圆一致的圆形沉头孔及与顶针杆外径圆一致的圆形顶针杆过孔,且顶针杆过孔与沉头孔相应偏心,即可将模具顶针组装于上顶出板内,并通过偏心结构防止模具顶针在上顶出板内旋转而定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顶针及使用该模具顶针的模具所属
本技术关于一种用于顶出成型制品的模具顶针,尤其关于一种结构便于加工并可自身定位于模具内的模具顶针及使用该模具顶针的射出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在模具中,顶针用于将成型制品从模具中顶出。如图1A、图1B所示,普通顶针10a包括顶针杆12a及与顶针杆12a一体成型的顶针沉头14a。顶针杆12a为圆柱状,一端与顶针沉头14a连接为一体,另一端为光滑平面端。顶针沉头14a是与顶针杆12a具有同一轴心O1的圆柱体,因而普通顶针10a在模具中可绕轴心O1而旋转,使得该普通顶针10a多用于顶出成型制品表面为平面的情况。当成型制品的表面为曲面时,普通顶针10a的顶针杆12a的光滑平面端则需配合成型制品的曲面而加工成曲面,同时,为保证产品表面的外观品质,需要将顶针固定于模具中,以避免顶针顶出成型制品时因旋转而刮伤成型制品的表面,从而影响成型制品的品质。请参阅图2A、图2B,一种传统的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由普通顶针10a加工而成。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的顶针杆12b的上端面配合成型制品表面的要求而加工成倾斜面,同时将普通顶针10a的顶针沉头14a磨去一部份而成为止转沉头14b,且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的顶针杆12b与止转沉头14b仍具有同一轴心O2。再请参阅图3A、图3B,为将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定位于模具中,模具上还需铣出一特定的定位槽16b以容置该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的止转沉头14b。加工该定位槽16b时,需根据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的止转沉头14b而先铣出一圆形孔,然后,铣刀还需于该圆形孔内反复加工以铣出跑道状的定位槽16b。当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顶出成型制品时,因止转沉头14b容置于定位槽16b中而不能旋转,使得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不能旋转,由此-->避免顶针杆12b的上端面因旋转而刮伤成型制品表面。上述现有技术的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加工时,需将普通顶针10a进行第二次加工,增加顶针的制造成本,且为配合该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0b,模具的跑道状的定位槽16b加工繁琐,耗费工时,增加模具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顶针,其结构设计便于加工并可自身定位,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模具顶针包括圆柱形顶针杆及与顶针杆一体的圆柱形顶针沉头,顶针沉头位于顶针杆的一端,且顶针沉头的外径大于顶针杆的外径,且顶针沉头与顶针杆偏心。由于本技术模具顶针与普通顶针的区别仅为顶针杆与顶针沉头偏心的结构,加工模具顶针时可一次完成,不需磨沉头这一道工序,简化顶针的加工,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有上述模具顶针的模具,该模具结构也便于加工,从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模具包括:上固定板;母模板,固定于上固定板下方,母模板内设有母模仁;公模板,位于母模板下方,公模板内设有公模仁,公、母模板闭合时,公、母模仁之间形成型腔;下固定板,位于公模板下方;一对间隔块,连接于下固定板及公模板之间,该对间隔块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位于间隔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内并可于收容空间内上下滑动,上顶出板底部开设有圆形沉头孔,上部开设有圆形顶针杆过孔,顶针杆过孔与相应的沉头孔连通,且顶针杆过孔与相应的沉头孔偏心,顶针杆过孔相对沉头孔的偏心度与顶针杆相对顶针沉头的偏心度相同,所述模具顶针从上顶出板的底部穿过沉头孔及顶针杆过孔,并穿过公模板及公模仁而与型腔相遇,顶针沉头定位于沉头孔内。由此可知,为将模具顶针组装并定位于模具上,仅需在模具的上顶出板中铣出一圆形沉头孔即可组装模具顶针,相较于现有技术需铣出跑道状定位槽而言,使用本技术模具顶针的模具的加工也简单方便,从而有利于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A、图1B为现有技术的普通顶针的正视图及仰视图。图2A、图2B为现有技术的可自身定位的顶针的正视图及仰视图。图3A、图3B为现有技术的可自身定位的顶针组装于模具中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模具顶针组装于模具后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模具顶针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A、图6B为本技术模具顶针组装于模具中的示意图。图7A、图7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模具顶针组装于模具中的示意图。图8为图4中标注VIII处的放大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现有技术]10a.普通顶针,10b.可自身定位的顶针,12a、12b.顶针杆,14a.顶针沉头,14b.止转沉头,16b.定位槽。[本技术]100.射出成型模具,200.成型制品,10.模具顶针,12、12’.顶针杆,14、14’.顶针沉头,20.上固定板,30.母模板,32.母模仁,40.公模板,42.公模仁,44.间隔块,50.下固定板,62.上顶出板,64.下顶出板,65、65’.沉头孔,66、66’.顶针杆过孔,72.回位针,7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模具顶针10组装于射出成型模具100内的剖视图。射出成型模具100包括上固定板20、固定于上固定板20下方的母模板30、位于母模板30下方的公模板40及固定于公模板40下方的下固定板50。母模板30内部固定设有一母模仁32,公模板40内部固定设有一公模仁42,合模时,母模仁32与公模仁42之间形成一型腔,成型制品200成型于该型腔内。一对间隔块44位于公模板40与下固定板50之间,并固定连接公模板40与下固定板50,两间隔块44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上顶出板62与下顶出板64固定一体并位于该收容空间内。回位针72固定在上顶出板62上,回位针72上套设有弹簧74,公模板40上开设有孔(图未示)以收容回-->位针72末端,从而于合模及开模时引导上、下顶出板62、64竖直上下运动。模具顶针10组装于上顶出板62,且模具顶针10的顶端面抵顶成型制品200的曲形表面,从而于开模时将成型制品200顶出。如图5所示,模具顶针10包括顶针杆12及与顶针杆12一体成型的顶针沉头14。顶针杆12为竖直圆柱状,顶端面为倾斜面以配合抵顶成型制品200的曲形表面,底端与顶针沉头14连接为一体。顶针沉头14亦为圆柱状,顶针沉头14的外径大于顶针杆12的外径,且顶针杆12的轴心偏离顶针沉头14的轴心,即,顶针杆12与顶针沉头14偏心。请参阅图6A、图6B,为本技术模具顶针1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顶针杆12投影在顶针沉头14上的外径圆O3的圆心O3偏离顶针沉头14的外径圆O4的圆心O4,更具体地,顶针杆12投影在顶针沉头14上的外径圆O3与顶针沉头14的外径圆O4相内含。在本技术中,因顶针杆12偏离顶针沉头14,故,外径圆O3与外径圆O4内含不包括外径圆O3与外径圆O4为同心圆的情况。再请参阅图7A、图7B,为本技术模具顶针10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顶针杆12’的外径圆O3’与顶针沉头14’的外径圆O4’相内切。请配合参阅图8,为将本技术模具顶针10组装于射出成型模具100内部,上顶出板62的底部铣出与顶针沉头14、14’的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顶针,包括圆柱形顶针杆及与顶针杆一体的圆柱形顶针沉头,顶针沉头位于顶针杆的一端,且顶针沉头的外径大于顶针杆的外径,其特征在于:顶针沉头与顶针杆呈偏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针,包括圆柱形顶针杆及与顶针杆一体的圆柱形顶针沉头,顶针沉头位于顶针杆的一端,且顶针沉头的外径大于顶针杆的外径,其特征在于:顶针沉头与顶针杆呈偏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针,其特征在于:该顶针杆投影在顶针沉头上的外径圆与顶针沉头的外径圆相内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针,其特征在于:该顶针杆投影在顶针沉头上的外径圆与顶针沉头的外径圆相内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针,其特征在于:该顶针杆之与顶针沉头相对的顶端面为倾斜面。5.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之模具顶针的模具,包括:上固定板;母模板,固定于上固定板下方,母模板内设有母模仁;公模板,位于母模板下方,公模板内设有公模仁,公、母模板闭合时,公、母模仁之间形成型腔;下固定板,位于公模板下方;一对间隔块,连接于下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昌陈志煜黄建光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