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红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5408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红茶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晾青,荡青,堆青,揉捻,毛火,烘干,拣掦,提香,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免去了红茶加工中独立发酵的工序,在揉捻和打毛火的两道工序中完成发酵,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加工的成茶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爽,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福建省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茶树资源丰富,是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和“三大工夫”名闻天下。现有的红茶加工方法中都有一道独立发酵的工序,但是发酵的时间和温度较难掌握,致使发酵的程度和匀度不尽如人意,成茶会因此出现滋味酸涩,欠醇爽,叶底偏暗,汤水浑浊等表现,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售价。以适制红茶的品种鲜叶为原料,在22?30°C的气温下,进行免独立发酵工艺制作红茶,在揉捻和打毛火的两道工序中完成发酵,省时省工。加工的成茶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爽,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免去了红茶加工中独立发酵的工序,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加工的成茶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爽,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I)鲜叶采摘;(2)晾青;(3)荡青;(4)堆青;[5]揉捻;(6)毛火;(7)烘干;(8)拣揚;(9)提香;(10)包装。所述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I)鲜叶采摘:选用适制红茶的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5时。(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C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2(T60 min,期间翻动I?3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18°C?22°C、相对湿度65%?80%。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6?10 r/min,第一摇3?5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I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f 3 h ;第二摇8?10min,转速10?12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l(Tl5h。(4)堆青:将完成荡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f 3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T25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6)毛火:手拉式烘干机中打毛火,摊叶厚度0.5?2 cm,温度130?150°C,时间1(T30 min,烘至手触有刺感、含水率30%左右即可下机,摊凉。(7)烘干:将茶叶放入提香机中烘至足干,摊叶厚度广3 cm,温度调至7(T80°C,时间I?3h。(8)拣揚: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揚,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等。(9)提香:提香温度依次为:80 — 100 — 90 — 120 — 80°C,时间4?6 h。(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等。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一定气温范围内,免独立发酵的红茶加工方法省去了传统红茶加工方法中的独立发酵的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成本。同时克服了成茶因发酵不当而可能产生的品质下降问题,产品香气馥郁,滋味醇爽,汤色杏黄明亮,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具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I)鲜叶采摘:选用适制红茶的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C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30 min,期间翻动2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20°C、相对湿度70%。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8 r/min,第一摇4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I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2.0 h;第二摇9 min,转速11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2 h。(4)堆青:将完成荡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2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3 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6)毛火:手拉式烘干机中打毛火,摊叶厚度I cm,温度140°C,时间15 min,烘至手触有刺感、含水率30%左右即可下机,摊凉。(7)烘干:将茶叶放入提香机中烘至足干,摊叶厚度2 cm,温度调至80°C,时间1.5h0(8)拣揚:对烘干茶叶进行拣揚,拣去茶梗、粗片和杂质等。(9)提香:提香温度依次为:80 — 100 — 90 — 120 — 80°C,时间5 h。(10)包装:采用小泡袋包装、铝箔袋纸箱包装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礼盒包装等。实施例2 (I)鲜叶采摘:选用适制红茶的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下午3时。(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C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20 min,期间翻动I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以叶片半下垂,叶面稍失去光泽,并有青草气散发为宜,减重率10%左右。(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18°C、相对湿度65%。荡青即摇青、凉青2道工序,交替进行,摇青机每笼装青叶量为筒容积的1/2,转速6 r/min,第一摇3 min,摇出淡淡的“青气”,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I 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等青叶青气褪尽后再摇,凉青I h ;第二摇8 min,转速12 r/min摇出淡淡茶香,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成团松手又能弹散,下机后凉青叶按摊叶量为0.5kg/m2摊放在水筛上并置入萎凋架上凉青15h。(4)堆青:将完成荡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I 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0kg,前30 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6)毛火:手拉式烘干机中打毛火,摊叶厚度0.5 cm,温度130°C,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鲜叶采摘,晾青,荡青,堆青,揉捻,毛火,烘干,拣掦,提香,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独立发酵的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鲜叶采摘,晾青,荡青,堆青,揉抢,毛火,烘干,拣揚,提香,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独立发酵的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鲜叶采摘:选用适制红茶的品种为鲜叶原料,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保持茶青均匀,采摘时间为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2)晾青:在晾青场进行,地面温度30°C左右,将鲜叶放置在晾青布上均匀薄摊,晾青时间为2(T60 min,期间翻动I~3次,保持晾青程度均匀一致; (3)荡青:晾青叶移入空调间进行荡青,空调间温度控制在181:~221:、相对湿度65% ~80% ; (4)堆青:将完成荡青工序的叶片用大块包揉布包裹,放入竹筐中堆青广3h,手插入堆中有微热感,散发出花香为止; (5)揉捻:青叶置于55型揉捻机内揉捻,投叶量2(T25kg,前30min采用不加压揉捻,接着每隔10 min加压程度以揉盖厚度逐渐加压,最后松压10 min下机解块筛分,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80%揉捻叶泛黄为止; (6)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杨如兴陈芝芝邬龄盛高香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