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甫专利>正文

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2679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机械的一个部件,特别是采用气源系统和具有节能的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它是由机架、电动机、减速机、控制移动构件、调整板、气缸、活动模板、夹持器组成。电动机装在机架上,减速机与电动机连接,气缸置于调整板和活动模板上,夹持器装在机架上。减速机上有控制移动构件的主动链轮,经链条与从动链轮连接,从动链轮由传动轴与装在其上另一端的主动链轮A的链条A连接,又经传动轴上蜗杆及其它蜗杆,与蜗杆连接的蜗轮,蜗轮上的传动螺母,传动螺母上的丝杆,由丝杆经连接件后与调整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缸活塞工作行程降低,耗气量减少,耗电量减少,具有节约能源,工作更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机械的一个部件,特别是采用气源系统和具有节能的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吸塑成型机加工如图1、图2所示是塑料片材经预热后由夹持框送到模具上,模具紧贴该塑料片材,塑料片材被压紧形成密封;若是凸模,由凸模模具上移到位后保压,成品冷却后凸模模具下移,取走制品;气缸活塞有一个上移距离,若是凹模,凹模模具上移紧贴该塑料片材形成密封,在凹模模腔中抽真空(即吸塑),给保压成品冷却后,凹模下移,取走制品。气缸活塞有一个下移距离,由于二种明显不同高度(深度)的模具,使设备的活动模板始终不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也就是气缸活塞的位置不同,其位置由气缸体外的限位部件来完成。上述结构气缸活塞行程设置是由二部份组成,凹模装置的行程与凸模装置的行程,使气缸体的轴向行程大,使用时气缸动作的气源消耗量大。在频繁加工中易使设备的传动部件受损,并且限位控制是由二个电动机经减速后由主动链轮、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与从动链轮连接的丝杆转动,使丝杆上的限位部件分别上下移动,并置于需要的位置,达到凹模或凸模的上下位置确定。它是由二台电动机分别控制完成的,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吸塑成型机的凹、凸模在上下运动需考虑凹模与凸模的行程,气缸耗气量大;及其定位需用二台电动机分别控制,工作量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使气缸上下运动的行程降低,气缸耗气量减少,由一台电动机即可设定凹、凸模上下位置的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本技术目的这样实现:它是由机架、电动机、减速机、控制移动构件、调整板、气缸、活动模板、夹持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移动构件由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传动轴、蜗杆、蜗轮、传动螺母、丝杆、主动链轮A、从动链轮A、链条A、传动轴A、蜗杆A、蜗轮A、传动螺母A、丝杆A、蜗杆B、蜗轮B、传动螺母B、丝杆B、蜗杆C、蜗轮C、丝杆C、传动螺母C构成,电动机装在机-->架上,减速机与电动机连接,减速机上有主动链轮经链条与从动链轮连接,从动链轮由传动轴与装在其上另一端的主动链轮A的链条A连接,并带动从动链轮A及其上的传动轴B转动,传动轴的二端是蜗杆和蜗杆A,传动轴A的二端是蜗杆B、蜗杆C,蜗杆、蜗杆A、蜗杆B、蜗杆C分别与蜗轮、蜗轮A、蜗轮B、蜗轮C啮合,蜗轮、蜗轮A、蜗轮B、蜗轮C分别有传动螺母、传动螺母A、传动螺母B、传动螺母C,传动螺母、传动螺母A、传动螺母B、传动螺母C分别与丝杆、丝杆A、丝杆B、丝杆C传动连接,丝杆、丝杆A、丝杆B、丝杆C经连接件与调整板连接。气缸置于调整板和活动模板上,所述的气缸是由气缸体、活塞、柱塞端构成,活塞一端在气缸体内,另一端伸入调整板的孔内后由柱塞端与活动模板固定连接,气缸体与调整板固定连接,在活动模板的下平面有导向柱,导向柱伸入调整板的导向孔内。所述的夹持器装在机架上,用于夹持被加工的塑料片材。所述的蜗杆、蜗杆A、蜗杆B、蜗杆C头数相等,且螺旋方向相同。所述的传动螺母、传动螺母A、传动螺母B、传动螺母C分别在蜗轮、蜗轮A、蜗轮B、蜗轮C的轴孔内。所述的蜗杆、蜗杆C是螺旋方向相同,与蜗杆A、蜗杆B螺旋方向相反。它们的头数相等。本技术气缸活塞工作行程降低,耗气量减少,耗电量减少,具有节约能源,工作更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凸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凸模后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凹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安装凹模后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A-A剖视图。图6是B-B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安装凸模后的另一种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安装凹模后的另一种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C-C剖视图。图10是D-D剖视图。图的符号及其说明:1是主动链轮,2是减速机,3是电动机,4是机架,5-->是链条,6是蜗轮,7是蜗杆,8是传动螺母,9是从动链轮,10是丝杆,11是调整板,12是工件,13是凸模,14是夹持器,15是活动模板,16是气缸,17是主动链轮A,18是传动轴,19是传动螺母A,20是丝杆A,21是蜗轮A,22是蜗杆A,23是链条A,24是蜗轮B,25是蜗杆B,26是传动螺母B,27是丝杆B,28是从动链轮A,29是传动轴A,30是蜗杆C,31是蜗轮C,32是丝杆C,33是传动螺母C,34是凹模,111是导向孔,151是导向柱,161是气缸体,162是活塞,163是柱塞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它是由主动链轮1、减速机2、电动机3、机架4、链条5、蜗轮6、蜗杆7、传动螺母8、从动链轮9、丝杆10、调整板11、工件12、凸模13、夹持器14、活动模板15、气缸16、主动链轮A17、传动轴18、传动螺母A19、丝杆A20、蜗轮A21、蜗杆A22、链条A23、蜗轮B24、蜗杆B25、传动螺母B26、丝杆B27、从动链轮A28、传动轴A29、蜗杆C30、蜗轮31、丝杆C32、传动螺母C33组成。机架4上是电动机3,与电动机3连接的是减速机2,减速机2也装在机架4上,减速机2的输出轴上有主动链轮1,主动链轮1经过链条5与装在传动轴18上的从动链轮9连接,在传动轴18的二端有头数相等,螺旋方向相同的蜗杆7和蜗杆A22,与蜗杆7、蜗杆A22分别啮合的蜗轮6、蜗轮A21,在蜗轮6、蜗轮A21上分别有传动螺母8、传动螺母A19,传动螺母8上有丝杆10,传动螺母A19上有丝杆A20,传动轴18上的主动链轮A17由链条A23与从动链轮A28连接,在从动链轮A28上有传动轴A29,在传动轴A29的二端是头数相等,螺旋方向相同的蜗杆B25、蜗杆C30,蜗杆B25、蜗杆C30分别与蜗轮B24、蜗轮C31啮合,经在蜗轮B24、蜗轮C31上的传动螺母B26、传动螺母C33与丝杆B27、丝杆C32连接;丝杆10,丝杆A20、丝杆B27、丝杆C32的一端与调整板11固定连接,丝杆10、丝杆A20、丝杆B27、丝杆C32动作时可使调整板11上下移动。气缸16是由气缸体161、活塞162、柱塞端163构成,活塞162一端在气缸体161内,另一端伸入调整板11的孔内后由柱塞端163与活动模板15固定连接,气缸体161与调整板11固定连接,活塞162动作时可使活动模板15动作。在调整板11上有导向孔111,在活动模板15上有固定连接的导向柱151,导向柱151伸入在导向孔111中,使活动模板15上下动作时稳定性提高,活动模板15的另一端面是置放凸模13或凹模33的,在活动模板15的二侧有夹持器-->14,夹持器14是装在机架4的上部,夹持器14是夹持待加工的工件,并把待加工的工件移到使凸模13或凹模33加工的部位。使用中应用凸模13加工时,根据凸模13的高度,调整调整板11的上下位置。由电动机3驱动减速机2转动,经主动链轮1和链条5使从动链轮9转动,并经主动链轮A17、链条A23、从动链轮A28,使蜗杆7、蜗杆A22、蜗杆B25、蜗杆C30旋转,并带动与它啮合的蜗轮6、蜗轮A21、蜗轮B24、蜗轮C31旋转,与此同时,传动螺母8、传动螺母A19、传动螺母B26、传动螺母C33转动,并分别沿丝杆10、丝杆A20、丝杆B27、丝杆C32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由机架(4)、电动机(3)、减速机(2)、控制移动构件、调整板(11)、气缸(16)、活动模板(15)、夹持器(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移动构件由主动链轮(1)、链条(5)、从动链轮A(28)、传动轴(18)、蜗杆(7)、蜗轮(6)、传动螺母(8)、丝杆(10)、主动链轮A(17)、从动链轮A(28)、链条A(23)、传动轴A(29)、蜗杆A(22)、蜗轮A(21)、传动螺母A(19)、丝杆A(20)、蜗杆B(25)、蜗轮B(24)、传动螺母B(26)、丝杆B(27)、蜗杆C(30)、蜗轮C(31)、丝杆C(32)、传动螺母C(33)构成,电动机(3)装在机架(4)上,减速机(2)与电动机(3)连接,减速机(2)上有主动链轮(1),经链条(5)与从动链轮A(28)连接,从动链轮A(28)由传动轴(18)与装在其上另一端的主动链轮A(17)的链条A(23)连接,并带动从动链轮A(28)及其上的传动轴A(29)转动,传动轴(18)的二端是蜗杆(7)和蜗杆A(22),传动轴A(29)的二端是蜗杆B(25)、蜗杆C(30),蜗杆(7)、蜗杆A(22)、蜗杆B(25)、蜗杆C(30)分别与蜗轮(6)、蜗轮A(21)、蜗轮B(24)、蜗轮C(31)啮合,蜗轮(6)、蜗轮A(21)、蜗轮B(24)、蜗轮C(31)分别有传动螺母(8)、传动螺母A(19)、传动螺母B(26)、传动螺母C(33),传动螺母(8)、传动螺母A(19)、传动螺母B(26)、传动螺母C(33)分别与丝杆(10)、丝杆A(20)、丝杆B(27)、丝杆C(32)传动连接,丝杆(10)、丝杆A(20)、丝杆B(27)、丝杆C(32)经连接件与调整板(11)连接,气缸(16)置于调整板(11)和活动模板(15)上,所述的气缸(16)是由气缸体(161)、活塞(162)、柱塞端(163)构成,活塞(162)一端在气缸体(161)内,另一端伸入调整板(11)的孔内后由柱塞端(163)与活动模板(15)固定连接,气缸体(161)与调整板(11)固定连接,在活动模板(15)的下平面有导向柱(151),导向柱(151)伸入调整板(11)的导向孔(111)内,所述的夹持器(14)装在机架(4)上,用于夹持被加工的塑料片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模移动的控制装置,由机架(4)、电动机(3)、减速机(2)、控制移动构件、调整板(11)、气缸(16)、活动模板(15)、夹持器(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移动构件由主动链轮(1)、链条(5)、从动链轮A(28)、传动轴(18)、蜗杆(7)、蜗轮(6)、传动螺母(8)、丝杆(10)、主动链轮A(17)、从动链轮A(28)、链条A(23)、传动轴A(29)、蜗杆A(22)、蜗轮A(21)、传动螺母A(19)、丝杆A(20)、蜗杆B(25)、蜗轮B(24)、传动螺母B(26)、丝杆B(27)、蜗杆C(30)、蜗轮C(31)、丝杆C(32)、传动螺母C(33)构成,电动机(3)装在机架(4)上,减速机(2)与电动机(3)连接,减速机(2)上有主动链轮(1),经链条(5)与从动链轮A(28)连接,从动链轮A(28)由传动轴(18)与装在其上另一端的主动链轮A(17)的链条A(23)连接,并带动从动链轮A(28)及其上的传动轴A(29)转动,传动轴(18)的二端是蜗杆(7)和蜗杆A(22),传动轴A(29)的二端是蜗杆B(25)、蜗杆C(30),蜗杆(7)、蜗杆A(22)、蜗杆B(25)、蜗杆C(30)分别与蜗轮(6)、蜗轮A(21)、蜗轮B(24)、蜗轮C(31)啮合,蜗轮(6)、蜗轮A(21)、蜗轮B(24)、蜗轮C(31)分别有传动螺母(8)、传动螺母A(19)、传动螺母B(26)、传动螺母C(33),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甫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