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福寅专利>正文

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217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主要是在第一滑块一侧设料道浇口和中骨料道对齐,在第一滑块顶面和料道浇口接触处设模孔,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接触一侧设圆杆穿置第一滑块的模孔并和料道浇口维持间隙,藉料道浇口将料注入第一滑块的模孔内,待成品后,藉母模插置在第三滑块的角销将第一、第二、第三滑块向两侧拉开使成品分离,当需制作不同成品时,将母模规格板更换即可达快速换模及成品自动分离功效。(*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成型的模型,特别是一种塑料成型的模型所用的附件。传统模具如图1、2所示,其料道浇口35和成品36之间均仅是点状接触,因此,当在进料时,速度缓慢且进料不均匀,而当其模具退开时,其成品36和浇口35接触处会有毛边产生。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它进料快速而且平均,同时可将成品自动分离,又不会产生毛边。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母模内部二个规格板中心下方和中骨结合,母模二个规格板底面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模孔,中骨在其顶面等间距挖设若干料道,在中骨两侧边各设一第一滑块,在两个第一滑块和中骨接触的一侧各设若干和料道对应的料道浇口,其顶面适当位置处按需制成的成品形状挖设若干模孔,该模孔和母模内部所设规格板的模孔相互对齐,在第一滑块的另一不和中骨接触的一侧设若干和模孔及料道浇口相贯通的透孔,两个第二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在其内部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圆杆并向外延伸出一适当距离,两个第二滑块和两个第一滑块对齐结合后,此若干圆杆恰置入第一滑块一侧边所设的若干透孔内,并穿过其模孔而和料道浇口间形成一适当间隙,而两个第三滑块再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滑块的一侧,两个第三滑块在其顶面两侧适当位置各设一斜透孔,斜透孔中插置母模固定侧内部所设四支角销,中骨、第一、第二、第三滑块均和母模组装完成后,在其下部和一公模结合,公模上平面的适当位置处各设有四个椭圆槽,母模所设的角销穿置第三滑块的斜透孔后容置在该椭圆槽内。本技术的结构,在不同尺寸或不同形状的成品成型时,只需要更换规格板,相对节省时间、成本及人力,可达到快速换模的功效;其入料方式是线式入料,且相互脱离后极易克服因塑胶料的相对面的厚度不等而产生极大毛边的缺点;其平面浇口和隧道切边浇口结构,可因应各种不同的成品,且当成品完成后,只需藉母模的角销将滑块推离即可达到成品自动分离效果;制作的产品无毛边,可直接上料电镀,不须修剪毛边,故不致增加加工时间,进而影响品质,保证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美观。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传统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传统结构的入料方式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轴测图。图5是图4的轴测分解图。图6是图4的Ⅰ-Ⅰ剖视图。图7是图4的Ⅱ-Ⅱ剖视图。图8是图6的A部放大动作示意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轴测分解图。图11是图10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A部放大动作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图14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A部放大动作示意图。图16是图14的俯视图。图17是本技术的入料方式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仰视图。参照图3、4、5、6、7,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一母模1、中骨2、二个第一滑块3、二个第二滑块4、二个第三滑块5和一公模6,其中在母模1内部二个规格板7中心下方和中骨2结合,母模1的两个规格板7底面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模孔10,中骨2在其项面等间距挖设有若干料道8,在中骨2两侧边各设一第一滑块3,在二个第一滑块3和中骨2接触的一侧各设若干和料道8对应的料道浇口9,其顶面适当位置处则按需制成的成品形状挖设若干模孔13,模孔13和母模1内部所设规格板7所设模孔10互相对齐,在第一滑块3的另一不与中骨2接触的一侧再设若干和模孔13及料道浇口9相通的透孔11;二个第二滑块4分别设置在二个第一滑块4的另一侧,在其内部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圆杆12,并向外延伸出一适当距离,当二个第二滑块4和二个第一滑块3对齐结合后,此若干圆杆12恰置入第一滑块3一侧边所设的若干透孔11内,并穿过其模孔13和料道浇口9间形成一适当间隙,而二个第三滑块5再分别设置在二个第二滑块4的一侧,此二个第三滑块与5在其顶面两侧适当位置处各设一斜透孔14,以便使母模1固定侧15内部所设四支角销16插置,当中骨2、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4和第三滑块5均与母模1组装完成后,再在其下部和一公模6结合,此公模6上平面的适当位置处亦各设有四个椭圆槽17,用以使母模-->1所设的角销16穿置第三滑块5所设斜透孔14后容置在此椭圆槽17内;使用时,参照图6、8、9,当料由母模1的规格板7进入中骨2的料道8,再经由第一滑块3的料道浇口9将料灌入模孔13内完成成品后,藉母模1插置在第三滑块5两侧斜透孔14内的角销16动作,先将第二和第三滑块4、5往两侧拉开后,再将第一滑块3和规格板7往两侧拉开,进而使模孔13、10内的成品和料道浇口9内的料脱离,此时,第一滑块3所设料道浇口9内的料仍会和中骨2所设料道8内的料结合在一起;当需制造另一种成品时,参照图10、11,是另一种实施例,其中中骨18在其顶面等间距挖设若干料道19,在中骨18两侧各设一第一滑块20,此二个第一滑块20在其和中骨18接触的一侧各设若干和中骨18的料道19对齐的隧道切边料道浇口21,在其顶面和料道浇口21接触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模孔22和母模1的规格板31底面所设模孔32对应;二个第二滑块23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块20的另一侧,在其顶面适当位置处各设有一斜圆槽24,用以使母模1所设的四支角销16插置;再参照图12、13,当料进入中骨18的料道19,再经第一滑块20所设的料道浇口21注入其模孔22、32内完成成品25后,藉母模1所设角销16将第一、第二滑块20、23往两侧拉开,使其和中骨18分离,同时将模孔22、32内的成品25脱离,此时,第一滑块20所设料道浇口21内的料会和中骨18的料道19内的料结合在一起,如图12、13;上述两种制法的料道浇口9、21均属隧道切边浇口;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如图14、15、16,其第一滑块26顶面设若干平面的料道浇口27和中骨18所设的料道19对齐,在其顶面和料道浇口27接触的适当位置处则挖设有若干模孔28和母模1的规格板33底面的模孔34对齐,在第一滑块26的另一侧各与第二滑块23结合,当料由中骨18的料道19灌入,经第一滑块26所设的料道浇口27将料注入其模孔28、34内,待成品后,藉母模1两侧所设的角销16将第一、第二滑块26、23往两侧拉开,使其和中骨18分离,同时将模孔28、34内的成品29脱离,此时,第一滑块26所设料道浇口27内的料会和中骨18的料道19内的料结合在一起(如图15、16所示),此种料道浇口27是属平面浇口;上述的成品制法中,当不同尺寸或不同形状的成品需成型时,只需更换母模1固定侧15模穴内所装规格板7、31、33和第一滑块3、20、26的规格板即可,而上述的三种成品制法,由于其料道浇口9、21、27均为线式入料,当成品和浇口脱离时(如图17、18),成品不会有毛边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包括有一母模、一中骨、二个第一滑块、二个第二滑块、二个第三滑块和一公模,其特征在于:母模内部二个规格板中心下方和中骨结合,母模二个规格板底面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模孔,中骨在其顶面等间距挖设若干料道,在中骨两侧边各设一第一滑块,在两个第一滑块和中骨接触的一侧各设若干和料道对应的料道浇口,其顶面适当位置处按需制成的成品形状挖设若干模孔,该模孔和母模内部所设规格板的模孔相互对齐,在第一滑块的另一不和中骨接触的一侧设若干和模孔及料道浇口相贯通的透孔,两个第二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在其内部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圆杆并向外延伸出一适当距离,两个第二滑块和两个第一滑块对齐结合后,此若干圆杆恰置入第一滑块一侧边所设的若干透孔内,并穿过其模孔而和料道浇口间形成一适当间隙,而两个第三滑块再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滑块的一侧,两个第三滑块在其顶面两侧适当位置各设一斜透孔,斜透孔中插置母模固定侧内部所设四支角销,中骨、第一、第二、第三滑块均和母模组装完成后,在其下部和一公模结合,公模上平面的适当位置处各设有四个椭圆槽,母模所设的角销穿置第三滑块的斜透孔后容置在该椭圆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换模成品自动分离装置,包括有一母模、一中骨、二个第一滑块、二个第二滑块、二个第三滑块和一公模,其特征在于:母模内部二个规格板中心下方和中骨结合,母模二个规格板底面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模孔,中骨在其顶面等间距挖设若干料道,在中骨两侧边各设一第一滑块,在两个第一滑块和中骨接触的一侧各设若干和料道对应的料道浇口,其顶面适当位置处按需制成的成品形状挖设若干模孔,该模孔和母模内部所设规格板的模孔相互对齐,在第一滑块的另一不和中骨接触的一侧设若干和模孔及料道浇口相贯通的透孔,两个第二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在其内部适当位置处设有若干圆杆并向外延伸出一适当距离,两个第二滑块和两个第一滑块对齐结合后,此若干圆杆恰置入第一滑块一侧边所设的若干透孔内,并穿过其模孔而和料道浇口间形成一适当间隙,而两个第三滑块再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滑块的一侧,两个第三滑块在其顶面两侧适当位置各设一斜透孔,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福寅
申请(专利权)人:苏福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