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模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028 阅读:8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板模流道结构,该三板模包括有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该三板模流道结构包括:一注口衬套,其设于上固定板以及脱料板内,该注口衬套底部为一平滑结构;一主流道,其开设于该注口衬套内,该主流道为一贯穿该注口衬套的竖流道;一冷料穴,其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该冷料穴与主流道相连通,并与该注口衬套相配合;一第一分流道,其为一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的横流道,该第一分流道一端与冷料穴一侧相连通,且该第一分流道底部低于该冷料穴底部;一第二分流道,其开设于母模板与母模仁内,该第二分流道为一贯穿母模板与母模仁的竖流道,该第二分流道与该第一分流道的远离冷料穴一部位相连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特别是一种三板模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三板模流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三板模包括有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11、脱料板12、母模板13、母模仁14、公模仁15,该三板模流道结构包括:一注口衬套10,其设于上固定板11以及脱料板12内,该注口衬套10靠近脱料板12一端之两侧各为一倒勾100;一主流道18,其开设于该注口衬套10内,该主流道18为一贯穿该注口衬套10的竖流道;一冷料穴16,其开设于脱料板12与母模板13间,该冷料穴16与主流道18相连通,并与该注口衬套10形状相配合;一第一分流道17,其为一开设于脱料板12与母模板13间的横流道,该第一分流道17一端与冷料穴16一侧相连通,且该第一分流道17底部高于该冷料穴16底部;一第二分流道19,其开设于母模板13与母模仁14内,该第二分流道19为一贯穿母模板13与母模仁14的竖流道,该第二分流道19与该第一分流道17的远离冷料穴16一部位相连通。基于上述结构,融胶(图未示)经由上述流道最后进入母模仁14、公模仁15之间的型腔形成产品101,当然,该结构还包括一拉料销102,其设于上固定板11以及脱料板12内,该拉料销102远离上固定板11一端为倒勾结构并且伸入冷料穴16内,该拉料销102位于第二分流道19正上方。开模后,通过该拉料销102将废料拉出。然而,由于拉料销102足以将废料拉出,现有技术的注口衬套10上设计的倒勾100变失去意义,由于存在该倒勾100,注口衬套10结构复杂,给加工带来不便,而该倒勾100致使三板模流道泠料穴16很深,浪费了很多原料,并且第一分流道17底部高于该冷料穴16底部,融胶在此还需回流,从而压力降损失大。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三板模流道结构,利用该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板模流道结构,该结构加工起来更方便,在使用时节省原料,并且流道间的连接处压力降损失小,融胶可以更顺畅地流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三板模流道结构,其中,该三板模包括有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该三板模流道结构包括:一注口衬套,其设于上固定板以及脱料板内,该注口衬套底部为一平滑结构;一主流道,其开设于该注口衬套内,该主流道为一贯穿该注口衬套的竖流道;一冷料穴,其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该冷料穴与主流道相连通,并与该注口衬套相配合;一第一分流道,其为一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的横流道,该第一分流道一端与冷料穴一侧相连通,且该第一分流道底部低于该冷料穴底部;一第二分流道,其开设于母模板与母模仁内,该第二分流道为一贯穿母模板与母模仁的竖流道,该第二分流道与该第一分流道的远离冷料穴的一部位相连通。特别地,该结构还包括一拉料销,其设于上固定板以及脱料板内,该拉料销远离上固定板一端为倒勾结构并且伸入第一分流道内,该拉料销位于第二分流道正上方,在开模后,通过该拉料销将废料拉出。特别地,该冷料穴与第一分流道连通部分采用R角结构,如此方便融胶的顺畅流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三板模流道由于注口衬套上不存在倒勾,注口衬套结构也比原来简单,加工方便,成本降低,冷料穴深度较小,节省了原料,且冷料穴与第一分流道相接用R角过度,这样融胶能顺畅的流动,第一分流道底部低于该冷料穴底部压力降损失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三板模流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板模流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的三板模流道结构示意图。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三板模流道结构,其中,该三板模包括有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21、脱料板22、母模板23、母模仁24、公模仁25,该三板模流道结构包括:一注口衬套20,其设于上固定板21以及脱料板22内,该注口衬套20底部为一平滑结构;一主流道28,其开设于该注口衬套20内,该主流道为28一贯穿该注口衬套20的竖流道;一冷料穴26,其开设于脱料板22与母模板23间,该冷料穴26与主流道28相连通,并与该注口衬套20相配合;一-->第一分流道27,其为一开设于脱料板22与母模板23间的横流道,该第一分流道27一端与冷料穴26一侧相连通,且该第一分流道27底部低于该冷料穴26底部;一第二分流道29,其开设于母模板23与母模仁24内,该第二分流道29为一贯穿母模板23与母模仁24的竖流道,该第二分流道29与该第一分流道27的远离冷料穴26的一部位相连通。其中,该注口衬套20底部采用平滑结构,从而注口衬套20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节省成本,从而与注口衬套20底部配合的冷料穴26结构也可以相应简单,冷料穴26处深度较小,节省了原料,而该第一分流道27底部低于该冷料穴26底部,从而压力降损失小,融胶能顺畅的流动。特别地,该结构还包括一拉料销202,其设于上固定板21以及脱料板22内,该拉料销202远离上固定板21一端为倒勾结构并且伸入第一分流道27内,该拉料销202位于第二分流道29正上方,在开模后,通过该拉料销202将废料拉出。特别地,该冷料穴26与第一分流道27连通部分采用R角结构,如此方便融胶的顺畅流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三板模流道由于注口衬套20上不存在倒勾,注口衬套20结构也比原来简单,加工方便,成本降低,冷料穴26深度较小,节省了原料,且冷料穴26与第一分流道27相接用R角过度,第一分流道27底部低于该冷料穴26底部压力降损失小,从而方便融胶的顺畅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板模流道结构,其中,该三板模包括有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其特征在于,该三板模流道结构包括:    一注口衬套,其设于上固定板以及脱料板内,该注口衬套底部为一平滑结构;    一主流道,其开设于该注口衬套内,该主流道为一贯穿该注口衬套的竖流道;    一冷料穴,其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该冷料穴与主流道相连通,并与该注口衬套相配合;    一第一分流道,其为一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的横流道,该第一分流道一端与冷料穴一侧相连通,且该第一分流道底部低于该冷料穴底部;    一第二分流道,其开设于母模板与母模仁内,该第二分流道为一贯穿母模板与母模仁的竖流道,该第二分流道与该第一分流道的远离冷料穴的一部位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板模流道结构,其中,该三板模包括有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其特征在于,该三板模流道结构包括:一注口衬套,其设于上固定板以及脱料板内,该注口衬套底部为一平滑结构;一主流道,其开设于该注口衬套内,该主流道为一贯穿该注口衬套的竖流道;一冷料穴,其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该冷料穴与主流道相连通,并与该注口衬套相配合;一第一分流道,其为一开设于脱料板与母模板间的横流道,该第一分流道一端与冷料穴一侧相连通,且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三辉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