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212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9 20:59
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包括主轴、罩壳、进丸管、分丸轮、定向套、叶轮体、抛丸叶片;其特征是:分丸轮、定向套均设置有两个,内分丸轮与主轴通过螺栓固定;外分丸轮的右端与内连接筒之间为花键连接;内定向套同轴线的位于所述内分丸轮、外分丸轮之间;内定向套左端设有内径沿进料至出料的方向逐渐增大的圆锥型进料管;进料管出料口与内分丸轮左端口等径对接,进料管进料口与进丸管等径对接;两定向套相对固定且两者的抛丸窗口位置位于轴线两侧呈180度相对设置。其抛丸更加均匀,抛丸速度更快,抛丸量增加,效率得到高,所加工的零件表面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Double shot wheel double directional sleeve shot blasting machine

A double impeller set of double directional blasting,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haft, a shell, a pellet pipe, impeller, impeller body, sleeve, directional blasting blade;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impeller, the directional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in the impeller and spindle by bolts; divided between round pill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is in splin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ner sleeve to the same axis; in the impeller, impeller; conical sleeve with inner diameter of left orientation along the feed to the discharge increas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eed pipe; the feed pipe outlet and impeller diameter of left port docking, feed pipe inlet and the pill tube diameter of two sets of relatively fixed directional docking; and both shot window position located in the axis on both sides of a 180 degree relative set. The shot blasting is more uniform, the shot blasting speed is faster, the shot blasting volume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machined parts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丸器

技术介绍
铸件的表面清理是铸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清理包括清除铸件表面的粘砂和内腔的型芯,除去浇冒口、披缝、毛刺以及热处理形成的金属氧化皮等。近三十多年来又扩大到对工件表面进行强化、提高工件寿命,除锈,去氧化皮件及铸件的落砂落芯等范围。 抛丸机是工件表面清理机械设备中最重要的通用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除锈、抛光、清砂等金属表面处理,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抛丸器是抛丸机的核心部件,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理,是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把弹丸由抛丸器抛向连续翻滚的零件表面,去除零件表面的残余砂型以及氧化皮,从而达到清理提高表面强度的目的。故抛丸器的设计对抛丸机产品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现已公开专利和现行企业运行设备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的抛丸器对高质量产品加工存在一定局限性,效率较低。为了能使抛丸器抛丸更均匀,抛丸质量提高,抛丸效率增加,则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抛丸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抛丸质量高、更均匀、效率也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包括主轴、罩壳、进丸管、分丸轮、定向套、叶轮体、抛丸叶片;其特征是: 所述分丸轮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分丸轮、一个为外分丸轮;所述内分丸轮的右端同轴固设有内连接筒,内连接筒的右端设置有封板,该封板与所述主轴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所述外分丸轮的右端也同轴固设有外连接筒,外连接筒套置在所述内连接筒外且外连接筒与内连接筒之间为花键连接; 所述的定向套也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定向套,一个为外定向套; 所述内定向套位于所述内分丸轮、外分丸轮之间且为同轴线设置;所述内定向套的左端固设有同轴线的圆锥型进料管;圆锥型进料管的右端出料口与所述内分丸轮的左端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的左端进料口与所述进丸管的出丸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的内径从左端向右端逐渐增大; 所述外定向套设置在所述外分丸轮的外围;并与所述内定向套相对固定; 所述内定向套、外定向套均设置有抛丸窗口;内定向套的抛丸窗口宽度的中心至轴线的垂直连接线记为内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外定向套的抛丸窗口宽度的中心至轴线的垂直连接线记为外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内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与外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之间为180度。作为该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径向上,所述内分丸轮与内定向套之间的间隙、内定向套与外分丸轮之间的间隙、外分丸轮与外定向套之间的间隙、外定向套与抛丸叶片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或等于弹丸直径的二倍。作为该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内分丸轮上绕轴线均布设置有四个出丸口,且每个出丸口的宽度与相邻出丸口之间间隔的宽度相等; 所述的外分丸轮上绕轴线均布设置有六个出丸口,且每个出丸口的宽度与相邻出丸口之间间隔的宽度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抛丸器抛丸更加均匀,抛丸速度更快,抛丸量增加,效率得到高,所加工的零件表面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分丸轮双定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剂视图; 图中:1进丸管,2叶轮体,3抛丸叶片,4双分丸轮双定向套组件,41内定向套,42外分丸轮,421出丸口,422间隔,43内分丸轮,431出丸口,432间隔,44外定向套,45花键,46弹丸,47外定向套的抛丸窗口,48内定向套的抛丸窗口,49内连接筒,410封板,411内六角螺栓,412外连接筒;6主轴,7抛丸口,8圆锥型进料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不所不,该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包括主轴6、罩壳、进丸管1、双分丸轮双定向套组件4、叶轮体2、抛丸叶片3。所述双分丸轮双定向套组件4具体是指:分丸轮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分丸轮43、一个为外分丸轮42 ;定向套也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定向套41,一个为外定向套44。所述内分丸轮43的右端同轴固设有内连接筒49,内连接筒49的右端设置有封板410,该封板410与所述主轴6通过内六角螺栓411固定;所述外分丸轮42的右端也同轴固设有外连接筒412,外连接筒412套置在所述内连接筒49外且外连接筒412与内连接筒49之间为花键45连接。内分丸轮、外分丸轮采用分体配合的形式,加工简单,费用低;两者间花键配合传递扭矩和动力。能保证两分丸轮同步运动,且传递较大扭矩和动力。所述内定向套41位于所述内分丸轮43、外分丸轮42之间且为同轴线设置。所述内定向套41的左端固设有同轴线的圆锥型进料管8,两者之间为焊接一体。圆锥型进料管8的右端出料口与所述内分丸轮43的左端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8的左端进料口与所述进丸管I的出丸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8的内径从左端向右端逐渐增大。因为工作时,弹丸在分丸轮的进丸口处形成圆环式的堆积,而且这种弹丸堆积不随着弹丸阻塞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一直存在的;上述形式的圆锥型进料管8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明显的有利于弹丸进入内分丸轮。所述外定向套44设置在所述外分丸轮42的外围;并与所述内定向套41相对固定。所述内定向套41、外定向套44均设置有抛丸窗口 ;内定向套的抛丸窗口 48宽度的中心至轴线的垂直连接线记为内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LI,外定向套的抛丸窗口 47宽度的中心至轴线的垂直连接线记为外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L2 ;内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LI与外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L2之间为180度。该抛丸器工作时,主轴6带动内分丸轮43、外分丸轮42同时转动进行分丸;弹丸由进丸管I经锥型进丸管8进入内分丸轮43后,由于内分丸轮43的高速旋转,弹丸46被内分丸轮42加速后从内定向套的抛丸窗口 48飞出,进入外分丸轮42,并被高速旋转的外分丸轮42加速后从外定向套的抛丸窗口 47飞出,被抛丸叶片3承接,并被进一步加速后通过抛丸口 7飞出抛丸器。作为该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径向上,所述内分丸轮43与内定向套41之间的间隙、内定向套41与外分丸轮42之间的间隙、外分丸轮42与外定向套44之间的间隙、外定向套44与抛丸叶片3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或等于弹丸直径的二倍。分丸轮与定向套之间等一些需丸料通过的地方,其间隙大于或等于弹丸直径的二倍,不会过多的挤碎弹丸,能避免碎颗粒对抛丸设备和工件的损害。作为该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内分丸轮43上绕轴线均布设置有四个出丸口 431,且每个出丸口 431的宽度与相邻出丸口之间间隔432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外分丸轮42上绕轴线均布设置有六个出丸口421,且每个出丸口 421的宽度与相邻出丸口之间间隔422的宽度相等。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抛丸均匀性。上述描述中的“上”、“下”、“左”、“右”均为图中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了描述方便而采用,并不代表绝对位置,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包括主轴、罩壳、进丸管、分丸轮、定向套、叶轮体、抛丸叶片;其特征是:所述分丸轮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分丸轮、一个为外分丸轮;所述内分丸轮的右端同轴固设有内连接筒,内连接筒的右端设置有封板,该封板与所述主轴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所述外分丸轮的右端也同轴固设有外连接筒,外连接筒套置在所述内连接筒外且外连接筒与内连接筒之间为花键连接;所述的定向套也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定向套,一个为外定向套;所述内定向套位于所述内分丸轮、外分丸轮之间且为同轴线设置;所述内定向套的左端固设有同轴线的圆锥型进料管;圆锥型进料管的右端出料口与所述内分丸轮的左端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的左端进料口与所述进丸管的出丸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的内径从左端向右端逐渐增大;所述外定向套设置在所述外分丸轮的外围;并与所述内定向套相对固定;所述内定向套、外定向套均设置有抛丸窗口;内定向套的抛丸窗口宽度的中心至轴线的垂直连接线记为内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外定向套的抛丸窗口宽度的中心至轴线的垂直连接线记为外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内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与外定向套抛丸窗口位置线之间为1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分丸轮双定向套抛丸器,包括主轴、罩壳、进丸管、分丸轮、定向套、叶轮体、抛丸叶片;其特征是: 所述分丸轮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分丸轮、一个为外分丸轮;所述内分丸轮的右端同轴固设有内连接筒,内连接筒的右端设置有封板,该封板与所述主轴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所述外分丸轮的右端也同轴固设有外连接筒,外连接筒套置在所述内连接筒外且外连接筒与内连接筒之间为花键连接; 所述的定向套也设置有两个,一个为内定向套,一个为外定向套; 所述内定向套位于所述内分丸轮、外分丸轮之间且为同轴线设置;所述内定向套的左端固设有同轴线的圆锥型进料管;圆锥型进料管的右端出料口与所述内分丸轮的左端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的左端进料口与所述进丸管的出丸口等直径的对接在一起,圆锥型进料管的内径从左端向右端逐渐增大; 所述外定向套设置在所述外分丸轮的外围;并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仁侯志坚李计良薛广记王瑞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