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703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该双贯流风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整体式蜗壳本体与后蜗舌盖板装配,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结构简单,而且保证了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提高了室内机的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ouble through flow air duct structure and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indoor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tubular duct structure and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the double volute cross flow component duct structure comprises an integrally form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asing assembly cover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a volute volute body after the cover plate comprises a tongue part, duct tongue parts surface and the cover body volute volu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angential transition duct and volute tongue side form a symmetrical body.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n integral volute tongue body and the back cover assembly, duct tongue parts surface and the cover body of the volute volu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angential transition, tongue side and body form a symmetrical spiral duct, simple structure, and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duct indoor machine stability,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of indoor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双贯流风道系统通常由左右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组成,其中贯流风轮位于蜗壳和蜗舌之间。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都会对风道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它们相互之间的装配位置要求比较精准,而且要求不易产生变化。现有的双贯流风轮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左右蜗壳、左右蜗舌与后蜗舌结构大都采用分体设置,不仅造成装配复杂,装配效率低,而且分体设置方式使得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容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无法保证风道的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旨在保证空调器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所述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所述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所述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所述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优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蜗舌部件两端的固定架,所述后蜗舌部件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蜗壳本体上,且所述后蜗舌部件与所述固定架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所述蜗壳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所述固定架与蜗壳本体对应的水平支架连接,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面为平面;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结合装配后,两者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风机轴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通孔由所述结合面分为两个对等的半圆构成。优选地,所述蜗壳本体的中部表面设有凸筋,所述盖板底部对应位置设有U型槽,所述盖板安装在蜗壳本体上时,所述蜗壳本体的凸筋卡在所述盖板底部的U型槽内。优选地,所述蜗壳本体与空调器室内机的蜗舌组件形成对应双贯流风轮的对称风道,所述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舌位于所述蜗壳本体的外围风道边;所述第一蜗舌与对应的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围成所述风道对应的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双贯流风轮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之间;所述水平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框;所述蜗壳本体的左右两侧边设有外围板,所述外围板固定在所述室内机的支撑部件或后壳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舌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卡扣连接。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竖直设置的双贯流风轮,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或侧后部设置有进风口,在前部或者侧前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双贯流风轮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还包括如上所述双贯流风道结构,所述双贯流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送风通道。本技术提出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采用整体式蜗壳本体与后蜗舌盖板装配,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保证了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 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图结构示意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截面不意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截面示意图;7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蜗舌组件的装配?7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蜗舌组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结构示意图图分解示意图图图图图;7c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的主视图;7d是图7c中A处放大示意图;7e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第二蜗舌的立体结构示意7f是图7e中B处放大示意图7g是图7a中A-A首I]视不意图7h是图7a中B-B剖视示意图7i是本技术对应图7h的另一种第二蜗舌结构示意图;7j是本技术对应图7h的再一种第二蜗舌结构示意图;8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盖板的装配立体?S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盖板的装配结构8c是图8a的主视图;8d是图8c中A-A方向剖视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盖板、隔板、加强板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是图9中A-A方向剖视图;图12是图1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不同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向后凸起的弧形的后壳体12、盖板24、隔板25、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双贯流风轮11,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或侧后部设置有进风口,在前部或者侧前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双贯流风轮11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14,上述双贯流风轮11可以左右对称设置,也可以上下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以左右对称设置举例;其中:双贯流风轮11竖直放置,轴向平行,具有竖直的出风口。上述盖板24、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双贯流风轮11构成所述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形成送风通道。后壳体12的两侧边缘设有支撑部件13,换热器14的外表面设有密封板15,换热器14的底部设有接水盘28。结合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该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16、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所述蜗壳本体16与蜗舌组件形成对应所述双贯流风轮11的左右对称的风道(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上下对称的风道),该左右风道呈八字型。贯流风机的风道是由蜗舌侧的壁面和蜗壳侧的避免共同围成,所述的蜗壳组件即围成了两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侧壁面的主要部分,所述的蜗舌组件,即形成两贯流风道蜗舌侧壁面,具体的包括第一蜗舌段和第二蜗舌段。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与所述蜗壳本体16 —体成型;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间设有风轮安装空腔162,该风轮安装空腔162截面为圆弧形,对应半个风机的空腔,如图7c所示,所述双贯流风轮11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间,如图5所示,在蜗壳本体16上设有风轮安装位161。此外,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框19。需要说明的是,电机设置位置可以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即驱动双贯流风轮11的两电机可以是一个设置蜗壳本体16的上端,一个设置在蜗壳本体16的下端;本实施例将驱动双贯流风轮11的两电机设置在蜗壳本体16的同一侧,更有利于电机的安装和维修。另外,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内围表面以及外侧表面分别设有水平筋169、163。所述蜗舌组件包括: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所述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所述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所述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所述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所述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所述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所述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所述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蜗舌部件两端的固定架,所述后蜗舌部件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蜗壳本体上,且所述后蜗舌部件与所述固定架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所述蜗壳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所述固定架与蜗壳本体对应的水平支架连接,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面为平面;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结合装配后,两者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风机轴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由所述结合面分为两个对等的半圆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的中部表面设有凸筋,所述盖板底部对应位置设有U型槽,所述盖板安装在蜗壳本体上时,所述蜗壳本体的凸筋卡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凤华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