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吹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058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5:05
空气吹出装置具备划分形成空气导出通路的筒体(10)和被筒体支撑的环状构件(20)。环状构件(20)具有从环状构件向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12)延伸的延伸部(23b、23c)。面向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12)的延伸部的端部位于面向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环状构件(20)的端部(22)与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12)之间。设置于筒体(10)的内周面、且从内周面向筒体划分的空气导出通路突出的第一突起部(13),与设置于环状构件(20)的延伸部(23b、23c)、且从延伸部向筒体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24b、24c)相接触,由此环状构件(20)被筒体(10)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吹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汽车等的空气吹出装置(air blowing device)。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以调整汽车等的室内环境为目的,提出了用于控制向该室内供给的冷暖空气等的流量和流动方向的空气吹出装置。作为现有空气吹出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以下也称为“现有装置”。),该装置具备:用于划分形成冷暖空气的导出通路(流道)的圆筒体;设置于该圆筒体内部的环状构件;设置于该环状构件内部的风向调整板;用于将该风向调整板和环状构件保持在圆筒体内部的保持构件。在该现有装置中,通过调整风向调整板的转动状态(绕圆筒体的轴线及垂直于该轴线的轴的转动角度),来控制从现有装置中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和流动方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78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装置是通过将上述多个构件(圆筒体、环状构件、风向调整板和保持构件)组合而构成的。此处,通常,用于构成空气吹出装置的各种构件是分别独立制造的,因此,会出现伴随着构件数目的增加准备这些构件的工序数目也增加,并且这些构件的库存量和品质等的管理也比较繁琐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筒体和环状构件,所述筒体划分形成空气导出通路,且能使从该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并从该筒体前端侧的开放部吹出,所述环状构件被所述筒体支撑,且该环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筒体内部,其中,所述环状构件具有从该环状构件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延伸的延伸部,面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位于面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所述环状构件的端部与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之间,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周面、且从该内周面向所述筒体所划分形成的空气导出通路突出的第一突起部,与设置于所述环状构件的所述延伸部、且从该延伸部向所述筒体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相接触,由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8.31 JP 2011-1888611.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筒体和环状构件,所述筒体划分形成空气导出通路,且能使从该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并从该筒体前端侧的开放部吹出,所述环状构件被所述筒体支撑,且该环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筒体内部,其中, 所述环状构件具有从该环状构件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延伸的延伸部, 面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位于面向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的所述环状构件的端部与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之间, 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周面、且从该内周面向所述筒体所划分形成的空气导出通路突出的第一突起部,与设置于所述环状构件的所述延伸部、且从该延伸部向所述筒体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相接触,由此所述环状构件被所述筒体支撑。2.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面向所述环状构件的延伸部的端部不与所述环状构件的延伸部接触。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面向所述筒体内周面的端部不与所述筒体内周面接触。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被包含所述筒体轴线的平面切断时,该第一突起部的剖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周面,且该多个第 一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相接触。6.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筒体后端侧的开放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筒体前端侧的开放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健太郎小杉显治丹羽隆史
申请(专利权)人:豊和化成株式会社丰田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