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058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5:05
已经流动通过热空气合流通路(21)的热空气在合流部(18a)处与已经流动通过冷空气通路(16)的冷空气合流。此外,已经流动通过热空气管通路(23)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扩散通路(24)在合流部(18a)的沿热空气合流方向(Y)的下游侧在布置方向(Z)上被扩散并被引导到空气混合室(18)。热空气扩散通路(24)和合流部(18a)通过分隔壁(26)分隔开,因此,热空气被引导到空气混合室(18),而不会在合流部(18a)处与冷空气合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空调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1年5月1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110617,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全文并入。
本公开涉及一种混合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空气混合式车用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地,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改进冷空气和热空气在车用空调器中被混合的混合性能的技术。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技术使用从加热器芯延伸到空气混合室的热空气通路和从加热器芯延伸的热空气旁通通路。热空气旁通通路绕过空气混合室并具有相对于冷空气通路位于热空气通路的出口的相对侧的出口。冷空气通路设置在热空气通路与热空气旁通通路之间,并且在热空气旁通通路中流动的热空气被引导以进行U形转向,使得热空气被吹送到冷空气通路内。进一步地,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进冷空气和热空气在车用空调器中的除霜器出口处被混合的混合性能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使用引导热空气使得热空气沿除霜器出口的宽度方向被扩散的引导部。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技术中,由于热空气旁通通路弓I导热空气以进行U形转向,因此通路阻力增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引导部被设置到诸如除霜器出口的特定出口,因此可能在其它出口处不能改进混合性能。引导部可以设置到其它出口中的每一个。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部件的数量增加,并且空调器的尺寸可能会增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JP-A_2010-155497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N0.5,109, 755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几点已经形成了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器,所述车用空调器采用简单的结构并且改进在空气调节壳体中混合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混合性能。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一种车用空调器包括:限定空气通路的空气调节壳体;将空气吹入空气调节壳体中的鼓风机;冷却热交换器,所述冷却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冷却由鼓风机吹送的空气;加热热交换器,所述加热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加热已经通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空气;冷空气通路,所述冷空气通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且已经通过冷却热交换器的冷空气在绕过加热热交换器的同时流动通过所述冷空气通路;热空气通路,所述热空气通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且已经通过加热热交换器的热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热空气通路;空气混合部,所述空气混合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调节通过加热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量和在冷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气的量;空气混合室,所述空气混合室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且已经通过热空气通路的热空气和已经通过冷空气通路的冷空气在所述空气混合室中被混合;以及多个开口部,所述多个开口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中并使在空气混合室中混合的调节空气被吹送到车厢的多个部分中。空气混合室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热空气和所述冷空气在位于空气混合室的在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合流部中合流。冷空气通路引导所述冷空气以在合流部中与所述热空气相交。热空气通路包括:将所述热空气引导到合流部中的热空气合流通路;热空气管通路,所述热空气管通路限定在被定位成横过合流部并在热空气合流方向上延伸的管状部的内部,且热空气管通路将在管状部中流动的热空气引入到合流部的在热空气方向的下游侧;以及热空气扩散通路,所述热空气扩散通路连接空气混合室和热空气管通路并在合流部和管状部沿其布置的布置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方向与冷空气流动方向相交。热空气扩散通路由以下部件构造而成: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在布置方向和冷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并使合流部和热空气扩散通路彼此分隔开;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在布置方向上和冷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壁部间隔开,且第二壁部位于第一壁部的在热空气合流方向的下游侧;以及底部部分,所述底部部分在布置方向上和在冷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并连接第一壁部的边缘和第二壁部的边缘,所述第一壁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壁部的边缘分别位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在冷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热空气扩散通路沿着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引导已经通过热空气管通路的所述热空气并将所述热空气引导到合流室中。因此,已经通过热空气合流通路的热空气与已经通过冷空气通路的冷空气合流。已经通过热空气管通路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扩散通路在合流部的在热空气合流部的下游侧在布置方向上被扩散并被引入到空气混合室中。热空气扩散通路通过分隔壁与合流部隔开,使得在热空气扩散通路中流动的热空气被引入到空气混合室中,而没有在合流部中与冷空气合流。因此,已经通过冷空气通路的冷空气与从热空气合流方向的上游侧供应并已经通过热空气合流通路的热空气合流。此外,在合流部中被合流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合流空气与已经通过热空气扩散通路并从热空气扩散通路的在热空气合流方向的下游侧供应的热空气在空气混合室中混合。通过已经通过热空气合流通路的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合流部中合流,合流部在热空气合流方向的上游侧处于高温下。冷空气不容易与合流部的在热空气合流方向的下游侧的热空气合流。通过引导已经通过热空气扩散通路的热空气经由合流部的在热空气合流方向的下游侧流入到空气混合室中,热空气可以在空气混合室中与低温冷空气合流。因此,温度分布可以沿热空气合流方向和布置方向两者接近均匀分布。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合流空气可以作为调节空气从开口部被吹送到车厢中。因此,调节空气可以独立地流动,而与开口部的位置无关。因此,在车辆空调器中,可以以简单的结构提高在空气调节壳体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合流性能。管状部可以是在布置方向上分开布置的多个管状部。在这种情况下,热空气从热空气管通路被扩散并被引入到热空气扩散通路中。通过将限定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其中合流的相邻合流部的多个管状部布置成彼此间隔开,已经通过热空气合流通路的热空气沿布置方向扩散并被引入到合流部中。因此,可以提高在布置方向上的混合性能。引导部可以在合流部中设置在多个管状部之间以将所述冷空气和所述热空气引入到空气混合室中。【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车用空调器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I1-1I截得的剖视图;图3是图示热空气格栅的透视图;图4是图示在两级模式下的车辆空调器的剖视图;图5是图示在脚部模式下的车辆空调器的剖视图;图6是图示在脚部/除霜器模式下的车辆空调器的剖视图;以及图7是图示在除霜器模式下的车辆空调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7,以下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空调器10的剖视图。以下将描述车辆空调器10的整体结构。车辆空调器10具有内部空调器(未示出)。内部空调器设置在车辆仪表盘(未示出)内部,所述车辆仪表盘设置在车厢的最前部。内部空调器包括鼓风机单元(未示出)和图1所示的主空气调节单元11。主空气调节单元11沿车辆的车辆左右方向设置在大致中心处。鼓风机单元被设置成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从空气调节单元11到前乘客座椅侧偏移预定距离。鼓风机单元包括内部/外部空气切换壳体和鼓风机,所述内部/外部空气壳体可切换地引导内部空气或/和外部空气。鼓风机将引入空气吹送到空气调节单元11。如图1所示,主空气调节单元11具有蒸发器13和加热器芯14,所述蒸发器13和加热器芯14容纳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空气调节壳体12内形成有空气通路,并且空气调节壳体12由树脂材料制成。鼓风机单元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的前侧(即,图1中的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空调器,包括:限定空气通路(15)的空气调节壳体(12);将空气吹入空气调节壳体(12)中的鼓风机;冷却热交换器(13),所述冷却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冷却由鼓风机吹送的空气;加热热交换器(14),所述加热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加热已经通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空气;冷空气通路(16),所述冷空气通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且已经通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冷空气流动通过所述冷空气通路而绕过加热热交换器(14);热空气通路(21,23,24),所述热空气通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且已经通过加热热交换器(14)的热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热空气通路;空气混合部(17),所述空气混合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调节通过加热热交换器(14)的空气的量和在冷空气通路(16)中流动的空气的量;空气混合室(18),所述空气混合室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且已经通过热空气通路(21,23,24)的热空气和已经通过冷空气通路(16)的冷空气在所述空气混合室中被混合;以及多个开口部(31?33),所述多个开口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使在空气混合室(18)中混合的调节空气被吹送到车厢的多个部分中,其中空气混合室(18)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热空气和所述冷空气在位于空气混合室(18)的在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合流部(18a)中合流,冷空气通路(16)引导所述冷空气以在合流部(18a)中与所述热空气相交,热空气通路包括:将所述热空气引导到合流部(18a)中的热空气合流通路(21);热空气管通路(23),所述热空气管通路限定在被定位成横过合流部并在热空气合流方向(Y)上延伸的管状部(23a)的内部,热空气管通路(23)将在管状部(23a)中流动的热空气引入到合流部(18a)的在热空气合流方向 (Y)上的下游侧;以及热空气扩散通路(24),所述热空气扩散通路连接空气混合室(18)和热空气管通路(23)并在合流部(18a)和管状部(23a)沿其布置的布置方向(Z)上延伸,并且布置方向(Z)与冷空气流动方向(X)相交,热空气扩散通路(24)由以下部件构造而成:第一壁部(26),所述第一壁部在布置方向(Z)和冷空气流动方向(X)上延伸并使合流部(18a)和热空气扩散通路(24)彼此分隔开;第二壁部(27),所述第二壁部在布置方向(Z)上和冷空气流动方向(X)上延伸并与第一壁部(26)间隔开,且第二壁部(27)位于第一壁部(26)的在热空气合流方向(Y)上的下游侧;以及底部部分(28),所述底部部分在布置方向(Z)上和在热空气合流方向(Y)上延伸并连接第一壁部(26)的边缘和第二壁部(27)的边缘,所述第一壁部(26)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壁部(27)的边缘分别位于第一壁部(26)和第二壁部(27)的在冷空气流动方向(X)上的上游侧,热空气扩散通路(24)沿着第一壁部(26)和第二壁部(27)引导已经通过热空气管通路(23)的所述热空气并将所述热空气引导到合流室(18)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5.17 JP 2011-1106171.一种车用空调器,包括: 限定空气通路(15)的空气调节壳体(12); 将空气吹入空气调节壳体(12)中的鼓风机; 冷却热交换器(13),所述冷却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冷却由鼓风机吹送的空气; 加热热交换器(14),所述加热热交换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加热已经通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空气; 冷空气通路(16),所述冷空气通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且已经通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冷空气流动通过所述冷空气通路而绕过加热热交换器(14); 热空气通路(21,23,24),所述热空气通路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且已经通过加热热交换器(14)的热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热空气通路; 空气混合部(17),所述空气混合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调节通过加热热交换器(14)的空气的量和在冷空气通路(16)中流动的空气的量; 空气混合室(18),所述 空气混合室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且已经通过热空气通路(21,23,24)的热空气 和已经通过冷空气通路(16)的冷空气在所述空气混合室中被混合;以及 多个开口部(31-33),所述多个开口部设置在空气调节壳体(12)中并使在空气混合室(18)中混合的调节空气被吹送到车厢的多个部分中,其中 空气混合室(18)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热空气和所述冷空气在位于空气混合室(18)的在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合流部(18a)中合流, 冷空气通路(16)引导所述冷空气以在合流部(18a)中与所述热空气相交, 热空气通路包括: 将所述热空气引导到合流部(18a)中的热空气合流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