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属于电能变换领域。解决了传统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中,并网逆变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通过增加双向开关,可以根据需要将级联型逆变器切换为两电平逆变器。采集输入侧直流电源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根据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获得并网电流幅值的给定值,再通过锁相环模块获得电网的相角,对其求取正弦值后与并网电流幅值相乘后和并网电流的实际值共同输入到并网电流调节器,获得所述逆变器的参考调制波,参考调制波和输入侧的直流电源电压共同输入到脉宽调制模块,进而获得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当前工作模式和各个功率开关的控制信号。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控制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专利说明】—种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能变换领域。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的能源紧缺、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具有清洁、零污染特性的光伏发电技术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由于光伏发电源受到太阳光强的影响,其输出电压呈现波动性较大的特点,难以直接应用于并网发电。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DC-DC-AC的两级式变换结构、单级式的Z源逆变器结构以及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一种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实现,所述的拓扑可变型并网逆变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Udc1)、第二直流电源(Udc2)、第一功率开关(S11)、第一二极管(D11)、第二功率开关(S12)、第二二极管(D12)、第三功率开关(S13)、第三二极管(D13)、第四功率开关(S14)、第四二极管(D14)、第五功率开关(S21)、第五二极管(D21)、第六功率开关(S22)、第六二极管(D22)、第七功率开关(S23)、第七二极管(D23)、第八功率开关(S24)、第八二极管(D24)、双向开关(S3)和滤波电感(L);所述的第一直流电源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素华,吴凤江,骆林松,冯帆,张陆捷,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