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件式注射成型注嘴封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87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件式注射成型注嘴封套,熔体管道从内件中穿过,内件由高热导材料形成,以在热循环过程中提高热传导,外部环绕的外保持件从加热注嘴伸出并与冷却的模具接触,以提供必要的密封,该外件由基本上导热较差的材料形成,以避免过度的热损失。(*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注射成型领域,尤其涉及双件式注嘴封套,该封套安装于注嘴前端,并跨接在加热注嘴和冷却模具之间的绝热空气间隙上。一件式注嘴封套和浇口插件是已知的。它们具有各种外形并座于加热注嘴的前端。本申请人的1977年8月23日颁布的美国专利4,043,740中披露了一个安装入注嘴前端安装座内的注嘴封套,该封套具有一个环绕浇口向内渐缩的部分。施米特(Schmidt)的美国专利4,981,431中(1991年1月1月颁布)描述了具有外密封法兰的注嘴封套,其法兰拧入在加热注嘴前端的座内。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4,875,848中(1989年10月24日颁布)也公开了一种拧入的浇口插件,但是具有一体的电热元件。盖勒特(Gellert)等人的美国专利5,028,27(1991年7月2日颁布)涉及具有圆的可移去法兰的浇口插件,以使它可以从注嘴前端座内探出。尽管这些已有的注嘴封套对于许多应用是令人满意的,但当成型材料具有窄的温度窗口时,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非常希望沿着注嘴封套有更快的热传导,以避免过量的热泄漏传至周围的被冷却模具中。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通过在较低热传导性的外件中设置高热导的内件,以改进热传导,避免过量的热损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的注射成型装置,它具有至少一个加热注嘴,至少一个注嘴封套,该至少一个加热注嘴具有后端、前端和从后端延伸穿至前端的中心孔,该至少一个加热注嘴位于冷却的模具上,并在该至少一个加热注嘴和环绕的冷却模具之间具有一绝热空气间隙,注嘴的中心熔体孔延伸并与模腔的浇口对准,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具有一个后端,一个前端和一个从后端穿至前端的中心熔体管道,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以其后端安装在至少一个注嘴前端的螺纹座中,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的前端与环绕着浇口的一个模具开口密封接触,以使穿过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的熔体管道跨过绝热空气间隙,其中该管道与通过该至少一个注嘴的熔体孔对准,其改进在于至少一个注嘴封套包括一个中空内件,该中空内件由高导热材料制成,同轴安装在中空外保持件内,该外件基本上由比形成内件的材料导热性差的材料制成,该内件具有一个外表面、一个后端、一个前端及从后端穿至前端的中心熔体管道,外保持件跨过绝热间隙,具有一个后端、一个前端、一个外表面和一个内表面,外件的内表面至少与内件外表面的起始部分环绕配合,外保持件的外表面具有一个前部分与环绕浇口的模具开口密封接触,外件的外表面还有一螺纹后部分,安装在该至少一个注嘴的前端的螺纹座内,以便通过将内件的后端安装在该至少一个注嘴前端的座内而可靠在将内件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中心熔体管道与通过该至少一个注嘴的熔体孔对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与附图结合的说明而更为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多模腔注射成型系统的部分剖示图,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两件式注嘴封套。图2是一个部件分解立体图,显示了图1所示注嘴封套内部件安装在加热注嘴前端的位置。图3是一个剖示图,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安装在加热注嘴前端的两件式注嘴封套。首先参考图1,它显示了多模腔注射成型系统或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具有一个熔体分配歧管10,该歧管与模具14内的多个加热注嘴12相连。尽管模具14根据应用的不同具有较多的板数,但在此为了显示清楚仅仅显示了由螺栓20紧紧固定在一起的一个腔板16和一个背板18,熔体分配歧管10由整体电加热元件22加热,模具14通过泵送冷却水穿过冷却导管24冷却,熔体分配歧管10由中心定位环26和绝热及弹性垫片28固定在腔板16和背板18之间,该定位环26和绝热及弹性垫片28在加热歧管10和环绕的模具14之间提供了一个绝热空气间隙30。熔体通道32从歧管10的圆柱入口部36上的中心入口34延伸出来,并在歧管10中向外分叉,以将熔体输送向每个加热注嘴12的中心孔38。熔体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两件式注嘴封套42中的熔体管道40,流过腔板16的浇口44,并被导向模腔46。每个注嘴12具有一个后端48,该端抵靠着熔体分配歧管10的前面50。每个注嘴12还有一个前端52,该端带有围绕中心熔体孔38延伸的螺纹座54。电加热元件56在注嘴12中一体地围绕在中心熔体孔38周围,并延伸至外端58,以通过导线60接通电源。通过将绝热定位法兰64设置在井62的环形肩66上,注嘴12被安装在腔板16的井62中,以便在被加热注嘴12的外表面70和冷却模具14的内表面72之间形成一个绝热空气间隙68。注嘴12借助从歧管10伸入腔板16的螺栓74牢固地保持在井62中。接着参考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两件式注嘴封套42具有一个穿过中空内件76的熔体管道40,内件76由同轴的外保持件78定位在注嘴12前端52的座54中。注嘴封套42的内件76由高热导材料例如铍铜合金形成,并具有一个外表面80、一个后端82和一个前端84。在该实施例中,外表面80在肩88和部分90之间具有一个圆柱部分86,肩88在靠近后端82处向外延伸,部分90向内渐缩至前端84。注嘴42的中空外保持件78具有一后端92、一前端94和一内表面96,该内表面96具有一圆柱部份98,该部分与内件76的外表面80的圆柱部分86环绕配合。外件78的外表面100的螺纹后部104和圆柱前部106之间有一六角螺母形中部102。通过将外件78的后端92抵靠着肩88,螺旋后部104拧入注嘴12前端52的螺纹座54中,以可靠地将内件76定位。正如所能见到的,在这种构型中,浇口44穿过腔板16达到模腔46,熔体管道40穿过注嘴封套42的内件76,从后端82的入口108向内渐缩到前端84的出口110,入口108与穿过注嘴12的中心熔体孔38配合并对准,出口110与浇口44对准。螺母形中间部分102向外伸到加热注嘴前端52和冷却模具14之间的绝热空气间隙68中,并可由合适的工具拧入以便将注嘴封套42拧紧到位,或为了必要的清理或替换而将它拆下。注嘴封套42的外件78向前延伸入环绕浇口44凹进模具14的圆口或座112中。外件外表面100的圆柱前部106与座112的圆柱表面114密封接触,以防止压力熔体泄漏入绝热空气间隙68。注嘴封套42的外件78与加热的注嘴12和冷却的模具14接触,并由例如钛合金这种比铍铜内件76导热差的材料形成。该高导热内件76安装在导热差的外件78内部,以提供沿内件76的具有足够导热率的部件组合,以保持迅速的热循环和由外件78提供的足够热隔离,并防止过量的热损失传到冷却的模具14中。在所示的构型中,内件76的前端84与外件78的前端94平齐,在它们与模具14之间有一小间隙116。该间隙116为注嘴12的热膨胀而设置,并由固化的熔体填充,以便在注嘴封套42和冷却的模具14之间提供热绝缘。在该实施例中,一环形的绝热间隙120提供另外的绝热,该间隙120形成于内件76外表面80的渐缩部分90和外件78内表面96的环形向内渐缩部分118之间。这个间隙120也由固化的熔体填充,以在高热导内件76和低热导外件78之间提供另外的绝热。使用时,注射成型系统如图1所示组合。组合后,加电到歧管10的加热元件22上及注嘴12的加热元件56上以及将它们加热到预定的操作温度。加压熔体根据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成型装置,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加热注嘴、至少一个注嘴封套;该至少一个加热注嘴具有一个后端、一个前端、一个从后端延伸穿至前端的中心熔体孔,该至少一个加热注嘴位于环绕的冷却模具中,在该至少一个加热注嘴和环绕的冷却模具之间具有一绝热空气间隙,注嘴的中心熔体孔延伸成与模腔的浇口对准;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具有一个后端、一个前端和一个从后端穿至前端的中心熔体管道,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的后端安装在至少一个注嘴前端的螺纹座中,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的前端与环绕着浇口的模具的一个开口密封接触,以使穿过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的熔体管道跨过该绝热空气间隙,其中该管道与通过该至少一个注嘴的熔体孔对准,其特征在于: 该至少一个注嘴封套包括一个中空内件,该中空内件由高导热材料制成,同轴安装在中空外保持件内,该外件由实质上比形成内件的材料导热性差的材料制成,该内件具有一个外表面、一个后端、一个前端及从后端穿至前端的中心熔体管道,外保持件跨过绝热间隙,并具有一个后端、一个前端、一个外表面和一个内表面,外件的内表面至少与内件外表面的起始部分环绕配合,外保持件的外表面具有一个前部份与环绕浇口的模具开口密封接触,外件的外表面还有一螺纹后部份,并安装在该至少一个注嘴前端的螺纹座内,以便通过将内件的后端安装在该至少一个注嘴前端的座内而可靠地将内件保持在定位,该中心熔体管道与通过该至少一个注嘴的熔体孔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布斯特乌尔里克盖勒特
申请(专利权)人:乔布斯特乌尔里克盖勒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