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647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具有:透光性的基板、透光性的第一导电层、以及透光性的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在第一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基板之上,与第一导电层绝缘,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分别为多个。第二导电层包括: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的多个导电部;和在第二方向上连接多个导电部,并设置在第一导电层的上方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的材料是使导电细丝分散的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具有:透光性的基板、透光性的第一导电层、以及透光性的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在第一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基板之上,与第一导电层绝缘,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分别为多个。第二导电层包括: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的多个导电部;和在第二方向上连接多个导电部,并设置在第一导电层的上方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的材料是使导电细丝分散的树脂。【专利说明】触摸面板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使用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电子数字静态照相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多样化正在发展,在液晶显示元件等的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了透光性的触摸面板的各种电子设备正在增加。使用者一面通过触摸面板观看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一面用手指等来触摸操作触摸面板,从而能够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这样使用的触摸面板要求易识别背面的显示元件,价低并且能够进行确切的操作。使用图7来说明现有的触摸面板。图7中为了易于理解构成,部分地放大尺寸来进行表示。图7是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在图7中,I是薄膜状透光性的上基板。在上基板I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上导电层2和多个上电极3。上导电层2由氧化铟锡等的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以大致带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形成。上电极3由银或碳等的材料构成,上电极3的一端与上导电层2的端部连接,上电级3的另一端位于上基板I的外周右端。上电极3在与上导电层2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而形成。4与上基板I相同,是薄膜状透光性的下基板。在下基板4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下导电层5和多个下电极6。下导电层5由氧化铟锡等的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以大致带状在与上导电层2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下电极6由银或碳等的材料构成,下电极6的一端与下导电层5的端部连接,下电极6的另一端位于下基板4的外周右端。下电极6在与下导电层5平行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而形成。7是板状或者薄膜状透光性的碳基板。在下基板4的上表面重叠上基板I,在上基板I的上表面重叠盖体基板7,各自通过粘合剂(未图示)等来将这些基板粘合起来,由此构成触摸面板。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配置在液晶显示元件等的显示元件的前面并安装在电子设备中。在触摸面板的外周右端延伸出的多个上电极3和多个下电极6,经由柔性布线板、连接器(未图示)等与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电连接。在以上的构成中,在从电子电路向多个上电极3和多个下电极6依次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按照触摸面板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用手指等触摸操作盖体基板7的上表面。由此,操作后的部位的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5之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电子电路检测出操作后的位置,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例如,在背面的显示元件中显示了多个菜单等的状态下,用手指等接触位于期望的菜单之上的盖体基板7的上表面。该手指中产生部分电荷的的导电,操作后的部位的触摸面板的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5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通过电子电路检测出该电容的变化,从而进行希望的菜单的选择等。作为与该申请的专利技术有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情报,例如,已知有JP特开2009-93397 号公报。但是,现有的触摸面板,是在盖体基板7的下表面对上表面形成了上导电层2的上基板1、和上表面形成了下导电层5的下基板4进行重叠粘合而形成的。由此,触摸面板整体的厚度变厚,并且构成部件数目也变多,成为高价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减少构成部件数目,廉价并且能够进行确切的操作的触摸面板。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具有:透光性的基板、透光性的第一导电层、透光性的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在第一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基板之上,与第一导电层绝缘,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分别为多个。第二导电层包括: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的多个导电部;和在第二方向上连接多个导电部,并设置在第一导电层的上方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的材料是使导电细丝分散的树脂。由于在一块基板的上表面设置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以构成部件数目减少,能够容易进行组装。此外,能够通过连接部确切地连接多个导电部。如以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一种构成部件数目少、价低、且能够进行确切的操作的触摸面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图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3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3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4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面图。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俯视图。图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俯视图。图5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俯视图。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工序的部分俯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部分剖面图。图7是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为了易于理解构成,对这些附图部分地放大尺寸来进行表示。(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1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醚砜(polyether sulphon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材料构成,是薄膜状透光性的基板。在基板1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导电层12。第一导电层12由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的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以大致带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形成。设前后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导电层12以大致带状连接多个方形部而形成。此外,在相邻的第一导电层12之间设置大致方形形状的多个空隙部,在多个空隙部形成由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的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且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多个导电部13A。大致矩形形状的多个导电部13A不连接,而是相互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12和导电部13A同时形成,因而成为相同的材料且相同的膜厚。由此,能够简化工序。但是,第一导电层12和导电部13A也可以通过分别形成而成为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膜厚。由此,分别能够成为最佳的材料和膜厚。多个导电部13A通过透光性的多个连接部13B在与第一导电层12正交的左右方向上连接,形成透光性且大致带状的多个第二导电层。设左右方向为第二方向。连接部13B在由丙烯酸酯(acrylate)、甲基丙烯酸酯酯(methacrylate)等材料构成的透光性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内,使由银、铜、碳等材料构成的多个导电细丝分散。导电细丝直径为10?300nm,长度为I?100 μ m。第二导电层13与第一导电层12隔开规定的间隙形成在基板11上表面。在多个连接部13B和第一导电层12之间,由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树脂材料构成的透光性的绝缘层13C透光印刷、曝光显影法等形成。通过绝缘层13C来保持第一导电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具有:透光性基板;第一透光性导电层,其设置在上述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且在第一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以及第二透光性导电层,其设置在上述透光性基板之上,与上述第一透光性导电层绝缘,且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以大致带状延伸,上述第一透光性导电层以及上述第二透光性导电层分别为多个,上述第二透光性导电层包括:设置在上述透光性基板的上表面的多个导电部;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连接上述多个导电部,并被设置在上述第一透光性导电层的上方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的材料是使导电细丝分散的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功二村田佳子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