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452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具备:透光性的基板;设置在基板的下表面的绝缘层;设置在绝缘层的下表面的透光性的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绝缘层的下表面的透光性的多个第二电极。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电极部;连结多个电极部的多个连接部。该触摸面板的构成部件数量少并能够廉价地实现可靠的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面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使用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及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装配有透光性的触摸面板。通过穿过该触摸面板观察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的同时利用手指等对触摸面板进行接触操作来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的触摸面板在增加,并要求一种能够廉价地实现可靠的操作的触摸面板。图7为日本特开2011-146023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触摸面板500的分解立体图。在薄膜状且具有透光性的上基板I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电极222和多个上布线3。上电极222由氧化铟锡等透光性导电材料形成,并呈大致带形状而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上布线3的一端与上电极222的端部连结,另一端向上基板I的外周右端延伸。上布线3在与上电极222正交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在同样薄膜状且具有透光性的下基板4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下电极5和下布线6。下电极5由氧化铟锡等透光性导电材料形成,并呈大致带形状而在与上电极222正交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形成。下布线6的一端与下电极5端部连结,另一端向下基板4的外周右端延伸。多个下布线6在与下电极5平行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覆盖基板7呈薄膜状并具有透光性。在下基板4的上表面重叠有上基板I,在上基板I的上表面重叠有覆盖基板7,并且它们分别通过粘接剂贴合,从而构成了触摸面板500。触摸面板500配置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而装配在电子设备中,并且向外周右端延伸的多个上布线3及下布线6经由柔性布线板、连接器等而与电子设备的电路电连接。在从电路向多个上布线3和下布线6依次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当使用者根据触摸面板500的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通过手指等接触覆盖基板7的上表面而进行操作时,该操作部位的上电极222与下电极5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通过电路对该变化进行检测而检测出接触部位,从而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例如在多个菜单等显示在背面的显示元件上的状态下,当使用者用手指等接触所期望的菜单上的覆盖基板7上表面时,电荷的一部分与该手指导电,操作部位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222与下电极5之间的电容变化。电路检测该变化,由此选择所期望的菜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具备:透光性的基板;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透光性的多个第一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排列在规定的第一排列方向;透光性的多个第二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不同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空出规定的间隙而排列在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不同的第二排列方向,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具有:排列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第一电极部;连结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部的多个第一连接部。该触摸面板的构成部件数量少并能够廉价地实现可靠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2-2的剖视图。图3A至图3E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局部俯视图。图4A至图4E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局部剖视图。图5A至图5C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局部剖视图。图6A为实施方式的另一触摸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图6B为实施方式的又一触摸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01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1001的线2-2的剖视图。触摸面板1001具备:基板11 ;设置在基板11的下表面IlD的绝缘层12 ;设置在绝缘层12的下表面12D的多个电极13、14。基板1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碳酸酯等透光性的薄膜构成。绝缘层12由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电极13(第二电极)由氧化铟锡、氧化锡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并呈在长度方向D113(第二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电极13埋设在绝缘层12的下表面12D,并排列在与长度方向D113不同的排列方向D213(第二排列方向)即前后方向。在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Dl 13与排列方向D213成直角。多个电极13分别具有在长度方向Dl 13上排列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电极部13A、将多个电极部13A连结的多个连接部13B。在多个电极部13A之间设置有大致方形的多个空隙部13P。电极14(第一电极)由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并呈在长度方向D114(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多个电极14分别具有在长度方向D114上排列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电极部14A、将多个电极部14A连结的多个连接部14B。多个电极14排列在与长度方向D114不同的排列方向D214(第一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在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D114与排列方向D214或电极13成直角。电极13的长度方向D113与电极14的长度方向D114不同,在实施方式中与长度方向D114成直角。电极13的排列方向D213与电极14的排列方向D214不同,在实施方式中与排列方向D214成直角。电极14的多个电极部14A由氧化铟锡、氧化锡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且形成在空隙部13P。电极14的连接部14B由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树脂等透光性树脂114B、在透光性树脂114B中分散的多个导电丝214B构成。导电丝214B由银或铜、碳等导电材料构成。多个电极14以与多个电极13空出规定的间隙而埋设在绝缘层12的下表面12D的方式形成。在多个连接部14B与电极13之间,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透光性的绝缘部14C通过印刷、使用紫外线或者电子束的曝光显影等而形成。通过绝缘部14C保证了电极13与电极14之间的绝缘性。布线15A、15B由通过印刷等形成的银或碳、或者通过蒸镀等形成的铜箔等导电材料构成。多个布线15A的一端与多个电极13的各个端部连结。多个15B的一端与多个电极14的各个端部连结。布线15A、15B的另一端向基板11的外周的右端延伸。覆盖层16由丙烯酸系树脂或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并通过印刷等形成在绝缘层12的下表面12D。覆盖层16覆盖除基板11的外周的右端以外的基板11的下表面IlD而构成触摸面板1001。对触摸面板10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A至图3E为说明触摸面板1001的制造方法的局部俯视图。图4A至图4E为说明触摸面板1001的制造方法的局部剖视图。更详细地讲,图4A为图3A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4A-4A的剖视图。图4B为图3B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4B-4B的剖视图。图4C为图3C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4C-4C的剖视图。图4D为图3D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4D-4D的剖视图。图4E为图3E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4E-4E的首1J视图。如图3A和图4A所示,首先,在实施了分型处理的基体材料20的上表面20C的整个面形成由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构成的导电薄膜21。在导电薄膜21的上表面21C,通过干膜等绝缘树脂制的被膜掩盖多个电极13及电极部14A的图案。之后,将导电薄膜21浸溃在蚀刻液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具备:透光性的基板;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透光性的多个第一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排列在规定的第一排列方向;透光性的多个第二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不同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空出规定的间隙而排列在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不同的第二排列方向,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具有:排列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第一电极部;连结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部的多个第一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8 JP 2012-1757111.一种触摸面板,具备: 透光性的基板; 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透光性的多个第一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排列在规定的第一排列方向; 透光性的多个第二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不同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空出规定的间隙而排列在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不同的第二排列方向,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具有: 排列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第一电极部; 连结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部的多个第一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须哲太郎村田佳子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