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413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取力器,包括设有内腔和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内腔中的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开口中输入齿轮,以及供油系统;输出轴总成与输入齿轮配合实现附属装置对动力源的动力吸收;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和离合器,输出齿轮转动安装在输出轴上;离合器包括与输出齿轮固定的对偶片,与输出轴径向固定且共同动作的离合活塞和摩擦片,与输出轴固定的离合活塞座,以及压缩复位弹簧;壳体一端设置连接供油系统的阀座,另一端设置轴承盖;输出轴输入端与壳体连接,并通过内部设置的油道与供油系统连通,油道的出油端与离合活塞和离合活塞座之间的离合空腔连通;离合空腔进油和排油时,离合器对应结合和分离,摩擦片和对偶片对应压紧传动和自由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一种取力器,包括设有内腔和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内腔中的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开口中输入齿轮,以及供油系统;输出轴总成与输入齿轮配合实现附属装置对动力源的动力吸收;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和离合器,输出齿轮转动安装在输出轴上;离合器包括与输出齿轮固定的对偶片,与输出轴径向固定且共同动作的离合活塞和摩擦片,与输出轴固定的离合活塞座,以及压缩复位弹簧;壳体一端设置连接供油系统的阀座,另一端设置轴承盖;输出轴输入端与壳体连接,并通过内部设置的油道与供油系统连通,油道的出油端与离合活塞和离合活塞座之间的离合空腔连通;离合空腔进油和排油时,离合器对应结合和分离,摩擦片和对偶片对应压紧传动和自由转动。【专利说明】一种取力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输装置,能够将动力或功率从动力源取出,输送到需要驱动的附属装置,具体为一种取力器。
技术介绍
取力器通常和动力源比如汽车发动机、电机或变速器一起使用,用于给附属装置提供驱动动力。例如,在公路车辆和非公路车辆上使用取力器提供动力给附属装置,比如油泵、水泵、马达、压缩机、铰接盘、风扇等。在工业设备上提供动力给油泵和各种附属装置。在农用车辆上提供动力给割草机和卷扬机等。在海上运输工具上提供动力给油泵、推进装置坐寸ο典型的取力器由壳体、伸到壳体外部的输入齿轮、伸到壳体外部的输出轴组成。当取力器安装到一个转动的动力源上时,输入齿轮与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齿轮啮合并一起转动。输入齿轮直接或间接地与输出轴连接在一起,把动力或功率从输入齿轮传递到输出轴。附属装置比如油泵、水泵,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输出轴上,与动力源一起转动,并吸收传递过来的动力或功率。取力器可以在输入齿轮和输出轴之间提供减速比、增速比或I的速比。输入齿轮和输出轴之间可以通过滑套或拨叉来结合和分离。当前的取力器都是气动取力器,结合和分离使用电磁阀开关气路方式,气路通到取力器的控制气缸,控制气缸带动拨叉拨动滑套,从而控制输入齿轮和输出轴之间的结合和分离;然而,气动取力器用于带手动变速器的动力源,而且在使用时需要在输入齿轮或输出装置停止转动的情况下实现。对于目前使用越来越广泛的带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源,现有技术中尚无能够与之匹配的取力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力器,其结构紧凑,能够匹配带自动变速器动力源,无需输入齿轮或输出装置停止转动就能实现结合或分离操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取力器,包括设有内腔和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内腔中的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开口中输入齿轮,以及为输出轴总成提供控制动力的供油系统;输出轴总成与输入齿轮相配合实现附属装置对动力源的动力吸收;所述的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和离合器,输出齿轮转动安装在输出轴上;离合器包括与输出齿轮固定的若干对偶片,与输出轴径向固定且共同动作的离合活塞和若干摩擦片,与输出轴固定的离合活塞座,以及用于使离合活塞复位的压缩复位弹簧;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连接供油系统的阀座,另一端设置用于密封和支撑输出轴输出端的轴承盖;输出轴的输入端与壳体连接,并通过内部设置的油道经阀座与供油系统连通,油道的出油端与离合活塞和离合活塞座之间的离合空腔连通;所述离合空腔进油时,离合器结合,摩擦片和对偶片相互之间压紧传动;离合空腔排油时,离合器分离,摩擦片和对偶片相互之间自由转动。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和轴承盖之间的制动器;所述的制动器用于在离合器分离时对输出轴实现制动锁止。进一步,所述的制动器包括配合固定在壳体和轴承盖之间的制动器壳体,与输出轴径向固定的制动盘,与输出轴固定的制动活塞,以及设直在制动盘和尚合活塞座之间的制动弹簧;制动壳体的内孔上和制动盘的外径上都设置有相同角度的配合斜面;输出轴内的油道的出油端延伸出延长油道与制动盘和制动活塞之间的制动空腔连通;当制动空腔进油时,离合空腔同时进油,配合斜面先分离打开,离合器后结合;当制动空腔排油时,离合空腔同时排油,离合器先分离,配合斜面后压紧锁止。优选的,所述的摩擦片与固定在输出轴上的齿毂轴向滑动连接;压缩复位弹簧设置在离合活塞和齿毂之间。进一步,所述的若干摩擦片和若干对偶片交替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的输入齿轮采用双联齿轮,双联齿轮包括与动力源啮合且采用斜齿轮的取力齿轮,以及与输出齿轮啮合的传递齿轮。进一步,所述的输入齿轮通过在壳体上固定的销轴,以及与销轴连接的左右支撑轴承、安装在开口中。优选的,所述的供油系统采用自动变速动力源中液压油源;供油系统包括油泵和油管,油泵经油管通过设置在阀体上的接头与油道连通;所述的阀体上设置有阀体开口,阀体开口用于安装控制油道通断的电磁阀。优选的,取力器通过设置在开口外侧的螺栓过孔与动力源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供油系统经油道与离合空腔连通设置,实现对离合器的液压控制,由于对偶片与输出齿轮固定,因此在离合器分离时,能够随输出齿轮在输出轴上实现空转,而不会发生传动;利用对油压的控制,结合压缩复位弹簧的作用,能够实现对离合空腔的注油和排油的操作,从而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无需输出输入齿轮或输出轴停转就能够实现动力的吸收和切断,操作时只需要控制油道的通断和油压,因此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与自动变速器良好的配合,无需手动停止或调整;同时能够方便的通过供油系统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润滑和冷却。进一步的,通过在取力器中设置制动器,实现在输出轴不工作时,对其进行制动锁定,提高了整体安全性,减少输出轴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的随机转动;同时利用输出轴内的油道实现制动和离合的同步控制,无需附加的单独操作,能够在操作离合的同时,实现对锁定的操作,结构巧妙,实施方便,配合灵活。进一步的,通过齿毂的设置能够实现摩擦片方便快速的安装以及方便与离合活塞的同步操作,同时也提高了摩擦片与对偶片接触的有效面积,保证了接触传动时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通过采用双联齿轮的输入轮设置,能够在保证动力吸收的前提下,利用传递齿轮和输出齿轮的齿数的变化,预先实现对速比的选择,调整方便,无需其他零部件的改动,提高了其适用范围,减小了加工制造难度。进一步的,通过电磁阀和接头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与油路的快速方便的连接和对油路通断的快速控制,同时能更好的与自动变速器的电控系统连接和匹配;再通过开口外部设置的螺栓过孔,保证了取力器与动力源的安全稳定连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所述取力器结构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述取力器结构的轴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所述包括制动器的取力器结构的剖面图。图中:取力器10,壳体11,输入齿轮12,销轴13,输出轴总成14,轴承盖15,阀座16,取力齿轮17,传递齿轮18,内腔19,油泵20,开口 21,螺栓过孔22,左支撑轴承23,右支撑轴承24,输出轴25,输出齿轮26,离合器27,输出端轴承28,输入端轴承29,输出端油封30,输入端油封31,阀体开口 32,摩擦片33,对偶片34,齿毂35,离合活塞36,离合活塞座37,压缩复位弹簧38,油道39,油管40,接头41,电磁阀42,制动器50,延长油道51,制动器壳体52,制动盘53,制动活塞54,制动弹簧55,固定销5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腔(19)和开口(21)的壳体(11),设置在内腔(19)中的输出轴总成(14),安装在开口(21)中输入齿轮(12),以及为输出轴总成(14)提供控制动力的供油系统;输出轴总成(14)与输入齿轮(12)相配合实现附属装置对动力源的动力吸收;所述的输出轴总成(14)包括输出轴(25)、输出齿轮(26)和离合器(27),输出齿轮(26)转动安装在输出轴(25)上;离合器(27)包括与输出齿轮(26)固定的若干对偶片(34),与输出轴(25)径向固定且共同动作的离合活塞(36)和若干摩擦片(33),与输出轴(25)固定的离合活塞座(37),以及用于使离合活塞(36)复位的压缩复位弹簧(38);所述壳体(11)的一端设置连接供油系统的阀座(16),另一端设置用于密封和支撑输出轴(25)输出端的轴承盖(15);输出轴(25)的输入端与壳体(11)连接,并通过内部设置的油道(39)经阀座(16)与供油系统连通,油道(39)的出油端与离合活塞(36)和离合活塞座(37)之间的离合空腔连通;所述离合空腔进油时,离合器(27)结合,摩擦片(33)和对偶片(34)相互之间压紧传动;离合空腔排油时,离合器(27)分离,摩擦片(33)和对偶片(34)相互之间自由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柯瓦泽王亚锋周能文李军田野毕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