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炉风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9242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高炉风温的方法,采用多座热风炉向高炉送风,先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先行炉,后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后行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先行炉向高炉送风;当先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逐渐打开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完全打开时,逐渐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完全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利用后行炉向高炉送风,所述后行炉为下一送风阶段的先行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座热风炉向高炉送风,先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先行炉,后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后行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先行炉向高炉送风;当先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逐渐打开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完全打开时,逐渐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完全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利用后行炉向高炉送风,所述后行炉为下一送风阶段的先行炉。【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炉炼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炼铁厂是钢铁企业的能耗大户,在我国钢铁企业的总能耗中,炼铁能耗占35%~40%。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又不容乐观,因此节能降耗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钢铁企业更是如此。高风温操作是高炉强化冶炼的技术措施之一,提高风温是一项很好的节能措施。高风温可以带入大量的物理热,增加煤粉喷吹量,从而起到节焦降耗的作用,同时高风温也是高炉最廉价、利用率最高的能源。因此,使用高风温改善高炉经济指标一直是高炉工作者不断努力追求的方向。改进热风炉耐火材料材质、提高热风炉装备水平以及优化热风炉操作等技术措施,都可以提高风温。但热风炉装备水平确定后,提高风温主要体现在优化热风炉操作技术上,特别是随着高炉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高炉煤气热值下降,燃烧单一煤气提高风温的难度较大。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高炉的大型化,为了满足高风温需要,绝大多数高炉配置四座热风炉。当高炉配置四座热风炉时,一般采用“三烧一送”的单独送风或“两烧两送”的传统交错并联送风,传统交错并联送风具有比单独送风更高的燃烧送风比,因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传统的交错并联送风技术是指两个并联热风炉分别错开半个送风周期交错地向高炉送风,通过开启混风调节阀掺兑部分冷风,来使送入高炉的风温始终稳定在规定的入炉温度。传统的交错并联送风技术不对通过热风炉的风量进行调节,各热风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始终处于全开位置,热风炉围绕高炉的布局一般均匀对称,以保证通过每一个热风炉的风量为高炉总风量的二分之一,通过的风量均匀,各热风炉的基础蓄热量稳定。但是,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设备的新建与改造往往难以保证多个热风炉的布局始终均匀对称。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各个热风炉因为大修不同步或工作状况不同,往往会造成各个热风炉基础蓄热量参差不齐,蓄热量高的炉子其风温水平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蓄热 量低的炉子又会导致热风炉风温降低,从而使高炉风温波动较大,不利于节能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热风炉的送风操作方法,根据热风炉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的送风时间和送风方式,使每座热风炉的热能均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从而提高高炉的入炉风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座热风炉向高炉送风,其中,先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先行炉,后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后行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先行炉向高炉送风;当先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逐渐打开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完全打开时,逐渐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完全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利用后行炉向高炉送风,所述后行炉为下一送风阶段的先行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座热风炉的送风时间不完全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座热风炉中的每座热风炉的送风时间可以根据炉况、布局和基础蓄热量来确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设定温度可以高于高炉风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座热风炉可以均不需要开启混风调节阀混入冷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座热风炉可以包括四座并采用两烧两送的送风方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采用PID控制技术对所述多座热风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与单独送风法和传统交错并联送风法相比延长了热风炉的送风时间,提高了热风炉的蓄热量和热效率,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将每座热风炉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特别适合炉况不同、布局不均匀对称或者大修不同步的热风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高炉热风炉平面布置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热风炉冷风支管调节阀的PID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座热风炉向高炉送风,其中,先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先行炉,后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后行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先行炉向高炉送风;当先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逐渐打开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完全打开时,逐渐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完全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利用后行炉向高炉送风,所述后行炉为下一送风阶段的先行炉。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高炉热风炉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四座热风炉1#炉、2#炉、3#炉和4#炉共同向高炉(未示出)送风,其中4#炉的布局位置距离其他三座热风炉较远。冷风总管101位于四座热风炉的最右边,用于向热风炉送入冷风。助燃空气总管102和高炉煤气总管103位于1#炉、2#炉和3#炉的左边,4#炉的右边,邻近烟囱的位置,用于提供热风炉燃烧所需的助燃空气和高炉煤气。热风总管104位于四座热风炉的下方并向右延伸与高炉风口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四座热风炉采取“两烧两送”方式。如果1#炉和3#炉都处于送风状态,且1#炉为先行炉,则当1#炉的出口风温与设定值一致时,1#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201处于全开状态,3#炉作为后行炉其冷风支管调节阀203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通过先行炉1#炉的全部风量为高炉入炉风量,通过后行炉3#炉的风量为零。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行炉1#炉的出口风温逐渐降低,当1#炉的出口风温低于设定值时,稍微开启后行炉3#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203,使少量的冷风通过后行炉3#炉被加热至温度高于设定值,然后开启3#炉的热风阀303使炉内的高温热风与1#炉的低温热风在热风总管104内混合,使混合后的风温达到设定值。随着送风时间的延长,先行炉1#炉的出口风温进一步下降,需要掺入更多的高温热风,逐渐开大后行炉3#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203,使通过3#炉的风量逐步增加。当3#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203全开后,再逐步关闭先行炉1#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201。在此调节过程中,通过两座热风炉的总风量为高炉入炉风量。当后行炉3#炉的出口风温与设定值一致时,先行炉1#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201全关,关闭热风阀301,开启助燃空气阀401和高炉煤气阀501,送入助燃空气和高炉煤气,先行炉1#炉转为燃烧状态,原来的后行炉3#炉转变为先行炉,另一座烧好的热风炉2#炉作为后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高炉风温的方法,采用多座热风炉向高炉送风,其中,先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先行炉,后投入送风的热风炉为后行炉,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先行炉向高炉送风;当先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逐渐打开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完全打开时,逐渐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使先行炉的低温热风和后行炉的高温热风混合达到设定温度以向高炉送风;当后行炉的风温降到设定温度时,完全关闭先行炉的冷风支管调节阀,利用后行炉向高炉送风,所述后行炉为下一送风阶段的先行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宋剑张远祥何木光曾华锋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