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874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固定板和托盘,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组,第一通孔组由多个第一通孔组成,托盘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组,第二通孔组由多个第二通孔组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固定板和托盘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管道,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吸盘,旋转吸盘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旋转吸盘上垂直连接有中空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侧伸出壳体外,旋转轴伸出壳体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排污水口和动力装置,旋转轴位于壳体内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排污水管,排污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孔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重力进行过滤,过滤管道和大气压的压力差进行反冲洗,节能环保,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固定板和托盘,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组,第一通孔组由多个第一通孔组成,托盘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组,第二通孔组由多个第二通孔组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固定板和托盘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管道,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吸盘,旋转吸盘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旋转吸盘上垂直连接有中空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侧伸出壳体外,旋转轴伸出壳体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排污水口和动力装置,旋转轴位于壳体内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排污水管,排污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孔相连,本专利技术利用重力进行过滤,过滤管道和大气压的压力差进行反冲洗,节能环保,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专利说明】CN 103520965 A书明说1/3页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活性砂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器内部,并经布水器 均匀分配后上向逆流通过滤料层并外排,其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微颗粒悬浮物,其多用于 工业污水的处理,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等。在处理过程中,原水被过滤,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降 低,同时石英砂滤料中污染物的含量增加,并且下层滤料层的污染物含量增加,并且下层滤 料层的污染物含量高于上层滤料。而位于过滤器中央的空气提升泵在空压机的作用下将底 层的石英砂滤料提至过滤器顶部的洗砂器中清洗,滤砂经清洗后返回滤床,同时将清洗所 产生的污染物外排。虽然传统的活性砂过滤器是一种集混凝、澄清、过滤为一体的高效过滤器,但对于 含低浓度微颗粒悬浮物的废水处理效果并不好,而且将污水由下而上逆流通过滤料层和将 滤砂通过空气提升泵提升到顶部洗砂器清洗依然存在耗能较高的问题,活性砂过滤器的装 置依然结构复杂,投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过滤设备对于含低浓度微颗粒悬浮物 的废水处理效果不好,清洗滤料能耗大,投资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净化 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 物的装置,包括封闭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上侧设置有固定板,下侧设置有托盘,所述的固 定板和托盘平行设置,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组,每个第一通孔组由多个呈圆 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组成,每个第一通孔组在固定板上均以固定板中心为圆心分布且到 固定板中心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的托盘上设置有与固定板上若干第一通孔组相对应的若干 第二通孔组,第二通孔组由多个第二通孔组成,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 的固定板和托盘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管道,所述的过滤管道的一端与第一通孔连接,另一 端与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旋转吸盘,所述的旋转吸盘上的长度不小于固 定板中心到最远的第一通孔的距离且必须经过固定板中心,所述的旋转吸盘上以圆心到若 干第一通孔组的距离为半径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的旋转吸盘上与固定板中心重合处垂 直连接有中空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的另一侧伸出壳体外,所述的旋转轴伸出壳体外的 一侧设置有多个排污水口和动力装置,所述的旋转轴位于壳体内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排污水 管,所述的排污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孔相连,所述壳体内固定板上方设置有进污水口, 所述壳体的托盘下方设置有清水出口。具体工作原理:将要处理的废水泵入进污水口,在水 流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分别经过第一通孔流入到不同的过滤管道中,过滤管道中布置了不3CN 103520965 A书明说2/3页同粒径的滤料,过滤捕捉废水中的微颗粒悬浮物,当旋转吸盘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定速围 绕旋转轴旋转,旋转吸盘上的连接孔与其中一个过滤管道相重合时,污水就不能进入这一 过滤管道了,因旋转轴为中空设计,两端分别与排污管道与排污水口相通,此时装置内与外 界大气相通,因为装置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因此过滤管道中压力与外部大气压形成压力 差,而排污水口位于过滤管道的上方,于是过滤管道的下方压力就大于上方压力,被滤料截 留的废水微颗粒悬浮物处于过滤管道的上方,于是这些废水微颗粒悬浮物就会因压力差而 被吸出,进入中空的旋转轴,从排污水口排出。进一步,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通孔组为4组,每个第一通孔组由13个第一通孔构 成,所述的连接孔为4个,两个一组,设置在旋转吸盘两侧。连接孔分别设置在旋转吸盘的 两侧有利于排污管道的排布。所述的过滤管道内设置有滤料,滤料按照颗粒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从上到下布置 在过滤管道中,所述的滤料的比重要大于要处理的废水中微颗粒悬浮物的比重。当反冲洗 时,如果滤料质量过小,也会跟随微颗粒悬浮物吸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所述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大小按照到固定板中心的距离变大呈 逐步递增。为了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所述的托盘上还设置有筛网板。所述的筛网板包括三个以上相叠的网孔单元和固定网孔单元的连接件,网孔单元 是由折成波浪形的陶瓷芯板通过两两斜叠加构成,陶瓷芯板得曲面叠加形成第三通孔,且 第三通孔的孔深大于等于第三通孔的截面周长。陶瓷材质代替铁、铜等材质耐腐蚀强度高, 制造成本低,两两斜叠加、第三通孔的孔深大于第三通孔的截面周长,相比之前的金属丝筛 网板,具有网孔密度大,流道深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I)采用由上到下的筛滤方式,无需借助外力,可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2)过滤管道将原污水均匀细分化,保证每组过滤管道都能与连接孔相重合的前 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装置空间,增加中空圆柱体组的数量,提高筛滤效率;(3)利用筛板网的网孔密度大和流道深等特点,大大地提高筛滤效率,且对低浓度 微颗粒悬浮物的废水处理效果好。(4)利用过滤管道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的天然压力差将微颗粒悬浮物排出并有 效收集,节约资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中固定板上第一通孔的分布 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中筛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中I、壳体,2、固定板,3、托盘,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过滤管道,7、旋转吸 盘,8、连接孔,9、旋转轴,10、排污水口,11、动力装置,12、排污水管,13、进污水口,14、清水4CN 103520965 A书明说3/3页出口,15、筛网板,15-1、连接件,15-2、陶瓷芯板,15-3、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包括封闭的壳体1, 壳体I内上侧设置有固定板2,下侧设置有托盘3,固定板2和托盘3平行设置,固定板2上 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组,每个第一通孔组由多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4组成,各个第 一通孔组在固定板2上均以固定板2中心为圆心且到固定板2中心的距离均不同,托盘3 上设置有与固定板2上若干第一通孔组相对应的若干第二通孔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净化废水微颗粒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上侧设置有固定板(2),下侧设置有托盘(3),所述的固定板(2)和托盘(3)平行设置,所述的固定板(2)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组,每个第一通孔组由多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4)组成,各个第一通孔组在固定板(2)上均以固定板(2)中心为圆心且到固定板(2)中心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的托盘(3)上设置有与固定板(2)上若干第一通孔组相对应的若干第二通孔组,第二通孔组由多个第二通孔(5)组成,所述的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一一对应,所述的固定板(2)和托盘(3)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管道(6),所述的过滤管道(6)的一端与第一通孔(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孔(5)连接,所述的固定板(2)中心设置有旋转吸盘(7),所述的旋转吸盘(7)上的长度不小于固定板(2)中心到最边缘的第一通孔组内的第一通孔(4)的距离,所述的旋转吸盘(7)上以固定板(2)中心为圆心到每个第一通孔组的距离为半径开设有多个连接孔(8),所述的旋转吸盘(7)上与固定板(2)中心重合处垂直连接有中空的旋转轴(9),所述的旋转轴(9)的另一侧伸出壳体(1)外,所述的旋转轴(9)伸出壳体(1)外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排污水口(10)和动力装置(11),所述的旋转轴(9)位于壳体内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排污水管(12),所述的排污水管(12)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孔(8)相连,所述壳体(1)内固定板(2)上方设置有进污水口(13),所述托盘(3)下方设置有清水出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龙吕浩杨彦王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