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向摆线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096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泵,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双向摆线泵。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摆线泵供油具有延迟性,装配的精度低,性能、可靠性不高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体(1)与后盖(2),所述的泵体(1)的内腔装配有一摆线内转子(3)及与之相啮合的外转子(4),后盖(2)处装有单向阀I(5)、单向阀II(6)、单向阀III(7)、单向阀IV(8),这四个单向阀分别与侧板(9)和T型板(10)连接,内转子与输入轴(11)热套连接,内、外转子将泵体内腔分为第一油腔(12)和第二油腔(13),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侧板、T型板上的进油口(14)、出油口(15)连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泵,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双向摆线泵。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摆线泵供油具有延迟性,装配的精度低,性能、可靠性不高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泵体(1)与后盖(2),所述的泵体(1)的内腔装配有一摆线内转子(3)及与之相啮合的外转子(4),后盖(2)处装有单向阀I(5)、单向阀II(6)、单向阀III(7)、单向阀IV(8),这四个单向阀分别与侧板(9)和T型板(10)连接,内转子与输入轴(11)热套连接,内、外转子将泵体内腔分为第一油腔(12)和第二油腔(13),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侧板、T型板上的进油口(14)、出油口(15)连通。【专利说明】新型双向摆线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泵,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双向摆线泵。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生技术的应用,在机械液压系统上使用的齿轮箱,对配套的油泵的要求较之以往大大提高,要求具有动力源方向可逆、转速高、传动平稳、可靠性好等优点。相应传统的低成本,低技术的单向齿轮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技术需求,而传统的双向油泵都是通过转子副运转的摩擦力改变偏心的方式来实现改变转向而进出油口不变,这种技术存在的非常明显的缺陷。供油的延迟性,装配的精度低,性能、可靠性不高等严重制约了它的使用。这种结构的油泵一般往往仅被用在使用在液压系统的润滑装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新型双向摆线泵,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摆线泵供油具有延迟性,装配的精度低,性能、可靠性不高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新型双向摆线泵,包括泵体与后盖,所述的泵体的内腔装配有一摆线内转子及与之相啮合的外转子,后盖处装有单向阀1、单向阀I1、单向阀II1、单向阀IV,这四个单向阀分别与侧板和T型板连接,内转子与输入轴热套连接,内、外转子将泵体内腔分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侧板、T型板上的进油口、出油口连通。双向摆线泵采用特殊的油路结构设计及四个单向阀来控制进出油路,在改变动力源输入方向时,始终保持进出油口不变。泵体上设有对称的油槽,以保证在输入转向改变时,能够有稳定的流量、压力输出。泵体上增设一路安全油路,在一路进油路堵塞不畅时,仍保持有充足的油液时入油泵内,保持齿轮箱的正常运转。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子副采用一齿差式摆线结构,保证了油泵结构的紧凑,并能输出稳定可靠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转子上设有三个回油槽,以保证转子副两端的压力平衡,避免因轴向力而造成转子副快速磨损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的泵体与后盖通过2个定位销定位并通过外六角螺钉连接。安装简单,定位可靠。作为优选,所述的泵体与后盖上都设有复合轴承,以保证油泵在无油、少油的恶劣工况下,仍能长时间保持正常工作。因此,本技术采用了特殊的油路设计及四个单向阀的巧妙应用,以达到了动力源输入转向改变,而进出油口不变的效果,而且因为此种结构没有使用偏心环结构的设计,而且能够随输出更高的转速,更可靠的性能。更符合现代工业液压系统上的使用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内转子逆时针转动的油液流向图;附图5是本技术内转子顺时针转动的油液流向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泵体1、后盖2、内转子3、外转子4、单向阀15、单向阀116、单向阀1117、单向阀IV8、侧板9、T型板10、输入轴11、第一油腔12、第二油腔13、进油口 14、出油口 15、定位销16、外六角螺钉17、复合轴承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新型双向摆线泵,如图1、图2,包括泵体I与后盖2,泵体与后盖通过2个定位销16定位并通过外六角螺钉17连接。泵体与后盖上都设有复合轴承18。泵体的内腔装配有一摆线内转子3及与之相啮合的外转子4,转子副采用一齿差式摆线结构。后盖处装有单向阀15、单向阀116、单向阀1117、单向阀IV8,这四个单向阀分别与侧板9和T型板10连接,内转子与输入轴11热套连接,如图3,内、外转子将泵体内腔分为第一油腔12和第二油腔13,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侧板、T型板上的进油口 14、出油口 15连通。内转子上设有三个回油槽。使用时,首先动力源通过输入轴11带动内转子3按附图4中逆时方向转动,第一油腔12中的轮齿逐渐脱开而增大密封容积,第一油腔和油路形成局部真空。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此时单向阀15处于关闭状态,单向阀ΙΙΙ7被打开;油液经进油口 14被吸入油泵内。随着转子副的转动啮合,油液被带至第二油腔13。轮齿相继啮合,容积减少,第二油腔13和油路中的压力增大。此时单向阀IV8处于关闭状态,单向阀116被打开,油液被压入侧板9内的油腔并从出油口 15排出泵外。同样,当外动力源转向改变时,如附图5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油腔13中的轮齿逐渐脱开而增大密封容积,第二油腔13和油路形成局部真空。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此时单向阀116处于关闭状态,单向阀IV8被打开;油液经进油口 14被吸入油泵内。随着转子副的转动啮合,油液被带至第一油腔12。轮齿相继啮合,容积减少,第一油腔12和油路中的压力增大。此时单向阀ΙΙΙ7处于关闭状态,单向阀15被打开,油液被压入侧板的油腔并从出油口 15排出泵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双向摆线泵,包括泵体(I)与后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I)的内腔装配有一摆线内转子(3)及与之相啮合的外转子(4),后盖(2)处装有单向阀I (5)、单向阀II (6)、单向阀III (7)、单向阀IV (8),这四个单向阀分别与侧板(9)和T型板(10)连接,内转子与输入轴(11)热套连接,内、外转子将泵体内腔分为第一油腔(12)和第二油腔(13),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侧板、T型板上的进油口( 14)、出油口( 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向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副采用一齿差式摆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双向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转子(3)上设有三个回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双向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I)与后盖(2)通过2个定位销(16)定位并通过外六角螺钉(1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双向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I)与后盖(2)上都设有复合轴承(18)。【文档编号】F16N13/20GK203395556SQ201320415343【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专利技术者】徐栋俊 申请人:杭州萧山东方液压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向摆线泵,包括泵体(1)与后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1)的内腔装配有一摆线内转子(3)及与之相啮合的外转子(4),后盖(2)处装有单向阀I(5)、单向阀II(6)、单向阀III(7)、单向阀IV(8),这四个单向阀分别与侧板(9)和T型板(10)连接,内转子与输入轴(11)热套连接,内、外转子将泵体内腔分为第一油腔(12)和第二油腔(13),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分别与侧板、T型板上的进油口(14)、出油口(1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栋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东方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