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湿尾气脱湿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082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回收含湿尾气湿份的新型含湿尾气脱湿塔,脱湿塔由“Ⅰ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Ⅱ区负压冷凝凝汽区”和“Ⅲ区负压闪蒸区”三部分组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三区热量和质量的有条件交换、传递和循环达到含湿尾气在脱湿塔内洁净回收湿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回收含湿尾气湿份的新型含湿尾气脱湿塔,脱湿塔由“Ⅰ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Ⅱ区负压冷凝凝汽区”和“Ⅲ区负压闪蒸区”三部分组成,通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三区热量和质量的有条件交换、传递和循环达到含湿尾气在脱湿塔内洁净回收湿份的目的。【专利说明】含湿尾气脱湿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含湿尾气中水蒸汽或其他湿份脱出、洁净回收的新型含湿尾气脱湿塔。
技术介绍
干燥单元及热解单元等操作中产生大量的含湿尾气,含湿尾气中通常含有大量湿份(诸如水蒸汽或己烷、甲醇、乙醇、醋酸等有机湿份)及少量固体粉尘,利用洗涤冷却塔将含湿尾气中的湿份洗涤、冷却、冷凝、吸收脱湿是干燥单元的传统技术,在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等流程工业中广泛应用,含湿尾气经典脱湿工艺流程见图1: 含湿尾气从洗涤冷却塔底部气体入口进入洗涤冷却塔内,由干燥湿份冷凝形成的循环冷却液在塔顶经液体分配器均匀喷洒到填料表面,在填料层内气液两相进行逆流接触式热量和质量交换,含湿尾气被冷却、冷凝、洗涤后经除雾器除雾后排出洗涤冷却塔。含湿尾气在填料层内被循环冷却液冷却、冷凝和洗涤的同时循环冷却液又被含湿尾气加热,离开填料层到达塔底的循环冷却液通过塔底溢流机构或塔底循环冷却液泵将部分循环冷却液排出成为由湿份和粉尘组成的干燥湿份回收液,剩余的循环冷却液由塔底循环液泵送入循环冷却液冷却器冷却后进入洗涤冷却塔分配器进行洗涤、冷却、冷凝过程的循环。传统洗涤冷却塔结构示意图见图2.传统洗涤冷却塔自上而下由气体排出口、气体除雾器、液体分配器、填料区、气体入口分配器、塔底液溢流排放装置、塔底储液区及排液口等组成。采用这种传统技术洗涤、冷却、吸收含湿尾气存在以下问题: ⑴含湿尾气湿份回收液中含有固体粉尘,需进行分离处理,液(干燥湿份冷凝后形成的液体)固(干燥夹带的粉尘进入循环冷却液中的粉尘)分离技术复杂,成本高。⑵含有含湿尾气夹带粉尘的循环冷却液在冷却过程中易堵塞,影响换热效率。⑶传统洗涤冷却塔洗涤冷却回收工艺设备台数多,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含湿尾气常规洗涤冷却塔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洗涤、冷却、吸收、真空闪蒸和真空凝汽器一体化的含湿尾气脱湿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含湿尾气脱湿塔,其特征是由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II区:“负压冷凝凝汽区”和III区:“负压闪蒸区”三区组成: I区:为“洗涤、冷却、吸收区”,位于塔的下半部分,其结构从塔底往上依次为: 塔底循环冷却液出口:为加热的循环冷却液排出口 ;塔底储液段:为储存循环冷却液的塔底容器,设有液封型排液机构及高低液位检测Π ;循环冷却液蒸汽进入口:在塔底储液液位之上,用途是通入循环冷却液蒸汽,除去溶于循环冷却液中的氮气、氧气不凝性气体; 循环冷却液除不凝气段:为散装填料或规整填料,填料通过通入的湿份蒸汽除去冷却循环液中的不凝性气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循环冷却液真空闪蒸时析出的不凝气量; 含湿尾气分配器:将进入脱湿塔的含湿尾气进行分配,确保含湿尾气均匀进入洗涤、冷却、吸收填料区; 喷淋段:对含湿尾气进行喷淋降温、洗涤,喷淋段由液体喷头组成,喷头为常规选型Spraying Systems Co 选型; 填料单元:为含湿尾气洗涤、冷却、吸收单元,该单元是由散装填料、规整填料或筛板组成; 液体分配器:作用是将闪蒸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液均匀分布; 液封机构:由降液管和受液盘或控制阀组成,既实现闪蒸区与洗涤、冷却、吸收区气相绝对隔离,又能确保闪蒸后的循环冷却液正常返回洗涤、冷却、吸收区; 气体除雾器:用于除去脱湿后的含湿尾气夹带的雾滴; 尾气排出口:为脱湿后尾气排出口 ; II区:为负压凝汽冷凝区,位于塔的中部,该区从上到下布有: 隔板:用于隔离凝汽冷凝区与负压闪蒸区,同时是闪蒸区排出的闪蒸蒸汽进入凝汽区的通道; 凝结液液封排出口:通过控制凝结液排放量实现液封,确保凝汽区真空度; 凝汽器:为凝汽冷凝区的换热冷却元件; 不凝气除雾器及排出口:用于凝汽冷凝区和真空闪蒸区的不凝汽气除雾和排出; 冷凝液排出口:排出成为洁净的湿份回收液; “III区”为负压闪蒸区,位于“ II区”的上部,该区布有: 闪蒸循环冷却液排放口:位于闪蒸段底部,闪蒸降温后闪蒸循环冷却液通过闪蒸循环冷却液排放口进入吸收区的闪蒸循环冷却液液封机构后到达吸收区; 闪蒸段:是循环冷却液闪蒸降温蒸发蒸汽的场所,为环形或圆柱形容器; 闪蒸液分配器:位于闪蒸段上部,用于对闪蒸循环液进行分配,确保闪蒸迅速完成; 闪蒸蒸汽除雾器:用于除去闪蒸蒸发液夹带雾滴; 上述“ 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含湿尾气被洗涤、冷却、降温、脱湿,循环冷却液被加热到4(T10(TC后由设置在塔外的塔底循环液泵送入“III区负压闪蒸区”在2.5?32kPa, A负压环境下进行负压闪蒸,达到循环冷却液降温和蒸发的目的。上述负压闪蒸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液通过液封管和液封槽或控制阀组成的液封机构实现“ II区负压冷凝凝汽区”和“III区负压闪蒸区”与“ 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之间的气相隔离,确保闪蒸后的循环冷却液能从“III区负压闪蒸区”返回“ 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上述在“III区负压闪蒸区”闪蒸出的蒸汽进入“ II区负压冷凝凝汽区”被凝汽换热器冷却凝结成为洁净湿份回收液,不能凝结的不凝气由塔外“真空泵”抽出;凝汽换热器冷却凝结成为洁净湿份回收液为蒸汽走管程、冷却水走壳程方式,或为蒸汽走壳程,冷却水走管程方式。上述含湿尾气进入脱湿塔“ 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含湿尾气被洗涤、冷却降温、脱湿,吸收了干燥夹带粉尘的循环冷却液通过塔底溢流机构或塔底循环冷却液泵排少量循环冷却液的方式达到维持脱湿塔内洗涤液固体粉尘含量稳定的目的。上述“ 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为含湿尾气洗涤、冷却、吸收单元,该单元由散装填料、规整填料或筛板组成,筛板为普通筛板、或为导向筛板,或为多降液管筛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⑴通过本塔负压闪蒸得到的湿份回收液为洁净回收液,避免了常规洗涤冷却吸收塔回收液含有杂质的缺点。(2)利用负压闪蒸技术闪蒸产生的蒸汽洁净不会堵塞凝汽换热器,负压凝汽冷凝技术凝汽冷却换热效率高,操作弹性大。(3)利用干燥尾气自身携带的热量进行闪蒸,不需要补充热量就可获得洁净闪蒸回收液。⑷集多台设备与一体,设备占地面积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经典脱湿工艺流程 图2为传统洗涤冷却塔结构示意图。图3为脱湿塔示意图。图4为含湿尾气脱湿塔I区。图中:1_塔底循环冷却液出口 2-塔底储液段 3-循环冷却液蒸汽进入口4-吸收液除不凝气段5-含湿尾气分配器6-喷淋段 7-填料单元8-液体分配器9-液封机构10-气体除雾器11-尾气排出口。图5为含湿尾气脱湿塔II区 图中:12隔板 13凝结液液封排出口 14凝汽器15不凝气除雾器及排出口 16冷凝液排出口。图6为含湿尾气脱湿塔III区。图中:17_闪蒸循环冷却液排放口 18-闪蒸段 19-闪蒸液分配器 20-闪蒸蒸汽除雾器 21-闪蒸汽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湿份蒸汽除去冷却循环液中的不凝性气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循环冷却液真空闪蒸时析出的不凝气量;含湿尾气分配器(5):将进入脱湿塔的含湿尾气进行分配,确保含湿尾气均匀进入洗涤、冷却、吸收填料区;喷淋段(6):对含湿尾气进行喷淋降温、洗涤,喷淋段由液体喷头组成,喷头为常规选型Spraying?Systems?Co选型;填料单元(7):为含湿尾气洗涤、冷却、吸收单元,该单元是由散装填料、规整填料或筛板组成;液体分配器(8):作用是将闪蒸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液均匀分布;液封机构(9):由降液管和受液盘或控制阀组成,既实现闪蒸区与洗涤、冷却、吸收区气相绝对隔离,又能确保闪蒸后的循环冷却液正常返回洗涤、冷却、吸收区;气体除雾器(10):用于除去脱湿后的含湿尾气夹带的雾滴;尾气排出口(11):为脱湿后尾气排出口;Ⅱ区:为负压凝汽冷凝区,位于塔的中部,该区从上到下布有:隔板(12):用于隔离凝汽冷凝区与负压闪蒸区,同时是闪蒸区排出的闪蒸蒸汽进入凝汽区的通道;凝结液液封排出口(13):通过控制凝结液排放量实现液封,确保凝汽区真空度;凝汽器(14):为凝汽冷凝区的换热冷却元件;不凝气除雾器及排出口(15):用于凝汽冷凝区和真空闪蒸区的不凝汽气除雾和排出;冷凝液排出口(16):排出成为洁净的湿份回收液;?“Ⅲ区”为负压闪蒸区,位于“Ⅱ区”的上部,该区布有:闪蒸循环冷却液排放口(17):位于闪蒸段(18)底部,闪蒸降温后闪蒸循环冷却液通过闪蒸循环冷却液排放口(17)进入吸收区的闪蒸循环冷却液液封机构(9)后到达吸收区;闪蒸段(18):是循环冷却液闪蒸降温蒸发蒸汽的场所,为环形或圆柱形容器;闪蒸液分配器(19):位于闪蒸段上部,用于对闪蒸循环液进行分配,确保闪蒸迅速完成;闪蒸蒸汽除雾器(20):用于除去闪蒸蒸发液夹带雾滴;闪蒸汽排出口(21):与闪蒸蒸汽进入口联通,确保闪蒸蒸汽进入凝汽冷凝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令永功窦岩申涛詹中福谭永鹏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