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55364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是由分流池、调节-应急池和平流沉淀池三部分组成,分流池的污水处理出水管连接到调节-应急池,污水处理出水管由浮球阀控制开闭,浮球阀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时,浮球阀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关闭,调节-应急池和平流沉淀池由虹吸管连接,虹吸管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底部,虹吸管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实现了降雨时桥面径流的前期污水和后期雨水分别处理,处理效果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本技术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是由分流池、调节-应急池和平流沉淀池三部分组成,分流池的污水处理出水管连接到调节-应急池,污水处理出水管由浮球阀控制开闭,浮球阀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时,浮球阀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关闭,调节-应急池和平流沉淀池由虹吸管连接,虹吸管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底部,虹吸管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实现了降雨时桥面径流的前期污水和后期雨水分别处理,处理效果大大提高。【专利说明】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交通建设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立交桥、高架桥、跨河桥梁建设起来。如果在桥面上不设置收集处理以及应急系统,一方面,车辆排放尾气中所携带的污染物在路面沉积、汽车轮胎磨损的微粒、车架上粘带的泥土、车辆制动时散落的污染物以及车辆运行不佳时泄露的油量,都会随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进入道路的排水系统,并最终排入地表水体;另一方面,运载各类危险品和有毒有害物品的车辆,当发生风险事故时,可能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桥梁泄水孔流入桥下水域,造成水域污染。可见,亟需一种可靠的桥面径流收集利用装置,特别是在跨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以克服上述不足对环境带来的风险。专利(申请)200910183156.7 -桥面径流的组合式处理工艺及其装置、201020134798.6 -多功能桥面径流串联处理装置、201220295304.1-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事故应急处置系统、201020501331- —种桥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等等专利(申请)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以上技术尽管设置了桥面收集系统,但处理系统或应急系统设计简单。具体体现在:基本具有沉淀和隔油功能,能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物理处理,兼具事故缓冲功能,但仅能对前期雨水进行简单物理沉淀处理,特别对于雨量较大的后期雨水,由于桥面径流全部收集于管道中,且桥面和地面一般高差较大,从而流入沉淀池的瞬时流速和流量较大,会导致池底沉积的大量污染物再次出现返浑浊现象,并连同上层的油污溢流至周围环境水体中,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沉淀池不能及时排空,发生事故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事故水;有的技术采用了氧化塘或人工湿地,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措施,能对桥面径流的物质进行物理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多层次深度处理;但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较大,而在桥面下,难以有足够的空间形成成熟的氧化塘和人工湿地,且其出水为溢流出水形式,对于事故水难以起到缓冲蓄积作用。总的来说,一方面,以上现有技术均未针对桥面径流前期污染性大,后期污染性小,后期径流可以直接排放这一特征进行分段处理,而是对所有的径流水采用一种处理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处理能力浪费,占地过大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难以发挥事故应急的功能,有些路面径流收集处理工程虽然设置了单独应急系统,但发生事故需要打开进入事故池的阀门,同时关闭其他支路阀门,从而产生的问题是难以及时在危险物未扩散前采取应急措施。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适合径流污染特性、无外加电力全重力自动控制、占地少、处理能力强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径流污染特性、占地少、处理能力强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高至低水位连接的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三部分组成,所述分流池2上设置有进水管1,前期污水处理出水管3和后期雨水出水管4,分流池2内设置有分流池溢流堰5,分流池溢流堰5高度低于分流池2外沿,分流池2的污水处理出水管3连接到调节-应急池7,污水处理出水管3由浮球阀6控制开闭,浮球阀6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时,浮球阀6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3关闭,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由虹吸管10连接,虹吸管10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7底部,虹吸管10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高于虹吸管10的最高点。较佳地,所述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较佳地,所述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隔油板13,隔油板13的设置垂直于平流沉淀池14中的污水水流方向,固定在与平流沉淀池14污水水流方向平行的两面墙壁上。隔油板13下方距离平流沉淀池14底面有一定距离,形成过水通道,隔油板13上方超出平流沉淀池14最高水位一定高度。较佳地,所述调节-应急池7底部设置放空阀12。较佳地,所述平流沉淀池14底部设置放空阀18。较佳地,所述虹吸管10上设置有阀门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实现了降雨时桥面径流的前期污水和后期雨水分别处理,采用三级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组成缓冲系统,并运用虹吸管流速平缓稳定的特性,大幅降低了降雨时落差造成的冲力,消除了返混现象,使得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大大提高。前期桥面径流进入调节-应急池7,而后期桥面径流水质接近降水水质,浮球阀关闭后,直接经分流池2由后期桥面径流出水管4直接排入边沟,进入到周围环境水体,减小了污水处理负荷。平流沉淀池14中设置了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1以及隔油板13,从而使得平流沉淀池14具有隔油功能,同时进出水流均匀缓慢,更加避免对池中水流的扰动。特别是,在发生应急事故的径流处理中,本系统无需电力,因虹吸现象的发生需要调节-应急池7的水位达到前期径流收集水位线20,保证了在调节-应急池7的一定储存事故径流的容量,不会使毒、害污染径流扩散。【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流程图;图2为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平面布置图;图3为调节-应急池与平流沉淀池剖立面图;图4为分流池平面图;图5为分流池A-A剖视图; 图6为分流池B-B剖视图;图7为虹吸管示意图;图8平流沉淀池溢流堰细部示意图;图9为桥梁下水管部分示意图;图中:1、分流池进水管,2、分流池,3、前期污水径流管,4、后期污水径流管,5、分流池溢流堰,6、浮球阀,7、调节-应急池,8、阀门井,9、溢流槽,10、虹吸管,11、平流沉淀池溢流堰,12、调节-应急池放空阀,13、隔油板,14、平流沉淀池,15平流沉淀池输出管,16、溢流堰挡板,17、虹吸管阀门,18、平流沉淀池放空阀,19、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20、前期径流收集水位线,21、溢流堰设计水位线,22、桥面泄水管,23、横向收集管,24、竖向收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某大桥的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为例进行说明。某大桥为双向六车道,桥长为120m,桥宽为30m,即汇水面积F=120X 30=3600 m2,设计前期污水径流Wl=汇水面积FX降雨厚度α =3600X0.01=36 m3 (降雨厚度α取为Icm),桥面收集管道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设计,计算出分流池进水管I管径为4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桥面径流收集处理与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高至低水位连接的分流池(2)、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三部分组成,所述分流池(2)上设置有进水管(1),前期污水处理出水管(3)和后期雨水出水管(4),分流池(2)内设置有分流池溢流堰(5),分流池溢流堰(5)高度低于分流池(2)外沿,分流池(2)的污水处理出水管(3)连接到调节?应急池(7),污水处理出水管(3)由浮球阀(6)控制开闭,浮球阀(6)的浮球浮在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上,当调节?应急池(7)的液面达到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时,浮球阀(6)关闭动作,将污水处理出水管(3)关闭,调节?应急池(7)和平流沉淀池(14)由虹吸管(1)(0)连接,虹吸管(10)进水口设置于调节?应急池(7)底部,虹吸管(10)出水口设置于平流沉淀池中,调节?应急池最大收集水位线(19)高于虹吸管(10)的最高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颖李定策杨帆欧阳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