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74440 阅读:4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多根毛细透排水管(3)出口向下埋在边坡内;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3)由毛细透排水带(31)包裹PVC管(32)组成,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31)的横断面上间隔开设有多条的毛细管(33),每根所述的毛细管(33)纵向剖开有窄槽(34),形成断面形状为“Ω”的内大外小的透排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不易堵塞、主动排水、排水效率高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

Highway subgrade side slope drainage system based on capillary permeable drai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adbed slope drainage system of capillary drain pipe based on multi capillary drain pipe (3) exports down buried in the slope; the capillary permeability of drainage pipe (3) by capillary zone through the drainage tube (31) package PVC (32), the capillary drain belt (31) of the cross s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d capillary capillary (33), each of the (33) longitudinally with a narrow groove (34), forming the shape of the cross-section is \Omega\ within the outer small drain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way subgrade slope drainage system based on a capillary permeable drain pipe, which is difficult to block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tive drainage and high drainag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公路边坡目前排水方式主要是重力式排水,即在常规排水管的顶部及侧面间隔开孔,利用孔洞收集饱和水,同时还需用无纺布包覆整个排水管,周围填碎石及级配砂层,无纺布、碎石和砂层作为过滤层。土颗粒在水头压力和重力作用下下沉并与水一同进入排水管内,容易导致泥土流失和堵塞排水管,严重时甚至导致地表下沉,或堆积在滤层无纺布上造成排水管表面排水孔洞堵塞,使排水管的排水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堵塞、主动排水、排水效率高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多根毛细透排水管出口向下埋在边坡内;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由毛细透排水带包裹PVC管组成,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的横断面上间隔开设有多条的毛细管,每根所述的毛细管纵向剖开有窄槽,形成断面形状为“Ω”的内大外小的透排水通道。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的厚度为1.5mm~2.5mm,其横断面上每隔1.0mm~2.0mm开设直径为0.5mm~1.5mm的毛细管,每根所述的毛细管纵向剖开0.2mm~0.4mm宽的窄槽。毛细透排水管通过PVC接头与PVC排水管连接。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的长度为3米-10米。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呈出口向下倾斜5-10°设置。多根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采用矩形或菱形布置,间距为3米-5米。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3为PVC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毛细透排水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首先在坡体进行钻孔,钻孔长度根据具体坡体地下水位或赋存积水的位置进行确定,一般为3-10米;钻孔向上倾斜约5-10°,以便于水流排出;钻孔平面布设采用矩形或菱形布置,间距3米-5米。之后,将毛细透排水管插入钻孔中,毛细透排水管出口采用PVC接头连接沿坡面竖向布设的PVC排水管,将水排入路侧排水边沟中。对于坡面稳固或设有坡面急流槽的边坡,毛细透排水管出水可直接排放或采用PVC排水管引入急流槽中排放。其优点是:根据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不易堵塞边坡采用毛细透排水管排水,水流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被吸入毛细透排水带内,而被水流夹带的土壤颗粒将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淀。其次,由于窄槽进水口宽度比毛细导管直径要窄得多,因此即使有细小颗粒进人了毛细导管,它将从窄槽流出,或者随同毛细管流向外出口排放。另外,在结构上细长状窄槽结构比孔洞状结构更不易堵塞。(2)主动排水本排水系统中的毛细透排水带巧妙地利用表面张力,使水流在沟槽上形成了封闭水膜,防止水流脱离导管而回漏;其次,当水开始进入排水带内部沟槽时,在毛细力作用下对土壤中的水分自动产生抽吸作用,直至水分灌满排水沟槽,然后将水向出口外排放;最后,当水流从排水带出口溢出时,将因排水管倾斜布设形成的高差而产生虹吸作用,进一步对土体水分产生抽吸负压,形成主动排水。(3)施工简便传统的排水系统需采用无纺布、碎石和砂层作为过滤层,同时还要在排水管的顶部及侧面间隔开孔,施工比较复杂。而提出的这种排水系统无需无纺布、碎石和砂层,节省了材料,同时施工非常简便。(4)排水效率高本排水系统中的毛细透排水带的开孔率达到了25%,使其有效吸水面积大,透水系数达0.2cm/s以上。同时因其不易堵塞、施工简便等特点,排水深度可以增大,能有效排除边坡坡体深层的积水。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边坡排水效果,可以迅速有效地排除边坡内部的地下水、裂隙水和降雨渗水,大幅减少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尤其适用于砂质土或透水性较好边坡的排水,可以克服传统排水系统效率低、易堵塞的缺点。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不易堵塞、主动排水、排水效率高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毛细透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毛细透排水管的结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路面6边设有边坡4和路侧排水边沟5,毛细透排水管3出口向下埋在边坡4内;毛细透排水管3由毛细透排水带31包裹PVC管32组成,毛细透排水带31采用PVC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厚度为1.5mm~2.5mm,优选为2mm,其横断面上每隔1.0mm~2.0mm、优选为1.5mm开设直径为0.5mm~1.5mm、优选为1mm的毛细管33,每根毛细管33纵向剖开0.2mm~0.4mm、优选为0.3mm宽的窄槽34,形成断面形状为“Ω”的内大外小的透排水通道。因此毛细透排水管综合了毛细力,重力,表面张力和虹吸力效应,排水效率高。参见图1、图2和图3,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布设:首先在边坡4进行钻孔,钻孔长度根据具体坡体地下水位或赋存积水的位置进行确定,一般为3米-10米;钻孔向上倾斜约5-10°,以便于水流排出;钻孔平面布设采用矩形或菱形布置,间距为3米-5米,优选为4米。之后,将毛细透排水管3插入钻孔中,毛细透排水管3出口采用PVC接头2连接沿坡面竖向布设的PVC排水管1,将水排入路侧排水边沟5中。对于坡面稳固或设有坡面急流槽的边坡4,毛细透排水管3出水可直接排放或采用PVC排水管1引入急流槽中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是:多根毛细透排水管(3)出口向下埋在边坡内;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3)由毛细透排水带(31)包裹PVC管(32)组成,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31)的横断面上间隔开设有多条的毛细管(33),每根所述的毛细管(33)纵向剖开有窄槽(34),形成断面形状为“Ω”的内大外小的透排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是:多根毛细透排水管(3)出口向下埋在边坡内;所述的毛细透排水管(3)由毛细透排水带(31)包裹PVC管(32)组成,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31)的横断面上间隔开设有多条的毛细管(33),每根所述的毛细管(33)纵向剖开有窄槽(34),形成断面形状为“Ω”的内大外小的透排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31)的厚度为1.5mm~2.5mm,其横断面上每隔1.0mm~2.0mm开设直径为0.5mm~1.5mm的毛细管(33),每根所述的毛细管(33)纵向剖开0.2mm~0.4mm宽的窄槽(3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毛细透排水管的公路路基边坡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毛细透排水带(31)的厚度为2.0mm,其横断面上每隔1.5mm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平董城郑祖恩李志勇吴欣黄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