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712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该种固定结构包括温控器和设于电机的定子铁芯上的绝缘框架;还包括柔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绝缘框架的内侧和外侧、以供柔性固定件穿过的贯通部;柔性固定件穿过贯通部且环绕温控器和卷绕于绝缘框架上的定子绕组将温控器固定并贴合在定子绕组上;而该种电机采用了前述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电机,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容易装配,易实现自动化操作而且能够有效的保证柔性固定件不会碰到绕组线圈,避免了传统工艺需要将温控器埋入绕组易于出现的温控器及绕组损伤、胶布松脱等风险,能够有效保证温控器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该种固定结构包括温控器和设于电机的定子铁芯上的绝缘框架;还包括柔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绝缘框架的内侧和外侧、以供柔性固定件穿过的贯通部;柔性固定件穿过贯通部且环绕温控器和卷绕于绝缘框架上的定子绕组将温控器固定并贴合在定子绕组上;而该种电机采用了前述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电机,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容易装配,易实现自动化操作而且能够有效的保证柔性固定件不会碰到绕组线圈,避免了传统工艺需要将温控器埋入绕组易于出现的温控器及绕组损伤、胶布松脱等风险,能够有效保证温控器的稳定性。【专利说明】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该温控器固定结构的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电机的温控器多数采用埋入绕组线圈并绑扎在定子绕组线圈上的方式,操作较复杂,同时在埋入绕组后包胶布、绑扎时容易出现温控器外壳被压伤及绕组损伤、胶布松脱等风险,从而导致温控器动作异常等不良隐患。近来,也有部分电机厂家通过第三方部件(例如:电控板)上设置容纳温控器的容纳部件来固定温控器,但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旨在保证温控器性能稳定的前提下,简化温控器的固定结构,使其易于装配,并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包括温控器和套于电机的定子铁芯上的绝缘框架;还包括柔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绝缘框架的内侧和外侧、以供所述柔性固定件穿过的贯通部;所述柔性固定件穿过所述贯通部且环绕所述温控器和卷绕于所述绝缘框架上的定子绕组将所述温控器固定并贴合在所述定子绕组上。具体地,所述贯通部为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上的贯穿其内侧和外侧的凹槽或通孔。更具体地,所述绝缘框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绝缘架体和第二绝缘架体,所述第一绝缘架体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贴合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二绝缘架体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端面贴合的第二底部,所述凹槽或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底部或者所述第二底部。或者,具体地,所述贯通部为所述绝缘框架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其中一端面之间形成的缝隙。更具体地,所述绝缘框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绝缘架体和第二绝缘架体,所述第一绝缘架体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贴合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二绝缘架体具有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端面贴合的第二底部,所述缝隙形成于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之间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二底部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端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框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贯通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柔性固定件穿绕的缺口或者贯孔。优化地,所述缺口的底边部或者贯孔的底边部的高度低于放置于所述定子绕组上后的所述温控器的高度。可选地,所述柔性固定件为绑扎带或绑接线圈或热熔胶带。优选地,所述绑扎带为尼龙绑扎带。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容易装配,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而且能够有效的保证柔性固定件不会碰到绕组线圈,避免了传统工艺需要埋入绕组后包胶布、绑扎过程中易于出现的温控器及绕组损伤、胶布松脱等风险,能够有效保证温控器的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该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铁芯轭部和对接于所述定子铁芯轭部内侧的多个定子铁芯齿部,所述绝缘框架具有多个用于套在所述定子铁芯齿部的容置腔和多个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绕组的绝缘槽。具体地,所述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绝缘框架、温控器、柔性固定件塑封成一体。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电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其结构得以简化,成本相对于同类产品降低,而且其温控器的稳定性、可靠性更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采用的绝缘框架(第一绝缘架体)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采用的绝缘框架(第一绝缘架体)的立体结构图;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绝缘框架的爆炸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的定子总成的爆炸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及图7、图8,现对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该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包括温控器I和设于电机的定子铁芯2端部的绝缘框架3 ;特别是还包括柔性固定件5和至少一个贯穿绝缘框架3的内侧和外侧、以供柔性固定件5穿过的贯通部;本实施例中,贯通部为设于绝缘框架3上的贯穿其内侧和外侧的通孔3111柔性固定件5穿过通孔3111且环绕温控器I和卷绕于绝缘框架3上的定子绕组4,从而将温控器I固定并贴合在定子绕组4上,使得温控器I贴近定子绕组4,对定子绕组4的温度监测非常精准;该通3111孔可以设为一个,也可以在绝缘框架3不同的部位设为多个,以便将温控器I根据需要固定并与不同部位线圈绕组4紧贴,其中,该通孔3111的外端的两侧棱边或者四个棱边最好进行倒圆处理,便于在柔性固定件5穿过时起到导向作用,使得装配更为容易;而柔性固定件5具体可以选用绑扎带51 (如图1至图6中所示);或者绑接线圈53 (如图12所示)固定时拧紧即可;或者热熔胶带52 (如图11所示);而绑扎带51以尼龙绑扎带54 (如图13中所示)为佳,这种尼龙绑扎带54上具有阶梯状的扣合部和倒钩,只能单向缩进紧固,紧固后不会松脱;温控器I的外围还可以设有保护套(图中未示),对温控器I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容易损伤。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将温控器I埋入定子绕组4中,也无需在绝缘框架3上增设复杂的容置腔等结构,只需采用柔性固定件5将温控器I固定在绝缘框架3上并紧贴定子绕组4,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充分利用了绝缘框架3自身的结构空间,其结构紧凑,而且柔性固定件5可以选用成本及其低廉的绑扎带、绑接线圈或者热熔胶带,故使得成本低廉,容易装配,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而且这种固定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柔性固定件5不与定子绕组4接触,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温控器的固定结构,包括温控器和设于电机的定子铁芯上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固定件和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绝缘框架的内侧和外侧、以供所述柔性固定件穿过的贯通部;所述柔性固定件穿过所述贯通部且环绕所述温控器和卷绕于所述绝缘框架上的定子绕组将所述温控器固定并贴合在所述定子绕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为君文凯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