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316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包括:朝阳面导流墙、背阴面导流墙、支撑架、“Ш”型导风槽、 “U”型导风槽、过滤网、换气扇、防晒膜;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厚度相等且对称设置;支撑架两端固定于房屋两侧墙体上;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与房顶、下端与地面之间均留有相等距离的间隙;“Ш”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相应的间隙内进而形成整个房屋的向阳面墙体与背阳面墙体。冬天利用了房屋向阳面温度高的空气来提高室内温度;夏天使用房屋背阳面温度低的凉空气来降低室内温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资源的利用和浪费,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风利用领域,特别是一种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共和民用建筑,如商品房,办公楼、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教学楼、营房、厂库房、气调库、冷冻库、饲养厂房、果蔬及花卉温室大棚等,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增加了环境负荷;建筑内降温和取暖都依靠煤、电资源等,这些都会造成资源极大消耗,燃料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有毒有害气体使得大气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挖掘自然资源,砍伐木材材等也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引起世界全人类的警醒;因此,节能环保型建筑将成为社会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利用自然界气温来调整室内温度,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资源浪费,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为了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设置在建筑物朝阳面和背阴面;包括:朝阳面导流墙、背阴面导流墙、支撑架、“ΠΙ”型导风槽、“U”型导风槽、过滤网、换气扇、防晒膜; 所述朝阳面导流墙外层为透明钢化玻璃,中间层为吸热保温板,内层为保温板;三层为等距离设置; 所述的背阴面导流墙为三层等距离设置的保温板;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厚度相等; 所述支撑架两端固定于建筑物另外两侧墙体上;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通过支撑架对称设置;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与房顶、下端与地面之间均留有相等距离的间隙;“rn”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的高度与所留间隙的高度相匹配,“ΠΙ”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宽度与朝阳面导流墙和背阴面导流墙的宽度相同;“ΠΙ”型导风槽中间部分分别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中间层位置相对应设置,“hi”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相应的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与房顶、下端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内进而形成整个建筑物的向阳面墙体与背阴面墙体; 所述“ΠΙ”型导风槽两侧面设置有进出风口 ;过滤网设置在进出风口处;换气扇设置在建筑物空气流通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处,用于增加排出空气的动力;防晒膜设置在朝阳面导流墙外侧,夏季时放下防晒膜,用以减少阳光的照射,降低向阳面墙壁体温度; 所述的“ΠΙ”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具体的设置方法为: 冬季利用建筑物向阳面的热空气来增加室内温度,;将“111”型导风槽设置在朝阳面导流墙的下端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u”型导风槽设置在朝阳面导流墙的上端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下端;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的“ΠΙ”型导风槽倒置,朝阳面导流墙上端“U”型导风槽开口向下设置;“ΠΙ”型导风槽中间部分分别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中间层位置相对应设置,“U”型导风槽开口两端分别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内、外层位置相对应设置;最终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三层墙体一起形成相对密闭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与背阳面墙体; 夏季利用建筑物背阴面的冷空气来降低室内温度,将上述朝阳面导流墙上端倒置的“U”型导风槽与背阴面导流墙上端的“III”型导风槽互换位置,下端与下端互换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的“III”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均可为分段设置的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的“ΠΙ”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为一米一段。进一步的,所述的“ΠΙ”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为抽屉式,在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配合使用时可以方便推入和拉出形成整个墙体。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与地面之间还设置有支腿,用以防止支撑架承重后下沉变形。进一步的,所述的进出风口处还设置有挡板;在恶劣天气或在有特殊要求时用来关闭进出风口,最大限度减少外界空气进入室内。本专利的应用在建筑物的自然空调结构,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为: 冬季向阳面热空气从设置在朝阳面保温墙的底部的“III”型导风槽左侧的进风口进入,在透明钢化玻璃与吸收太阳热能的吸热保温板之间对热空气进行再次加热,热空气沿透明钢化玻璃与吸热保温板之间夹层上升到朝阳面导流墙顶端倒置的“U”型导风槽内,再沿吸热保温板与内层保温板之间的夹层向下,从底部的“ ΠΙ ”型导风槽右侧的进出风口流出来到房间内;热空气在进入室内流通后,利用设置在背阴面导流墙上端外侧的换气扇增加排出空气的动力,室内空气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倒置的“ΠΙ”型导风槽一侧的进出风口流出,进入背阴面导流墙内层保温板与中间层保温板夹层之间,顺着夹层向下流动,进入背阴面导流墙底部的“U”型导风槽内,沿中间保温板与外层保温板夹层向上流动,通过上端倒置的“III”型导风槽另一侧的进出风口流出房间;形成整个热空气的循环流通来保证室内温度。夏季冷空气由背阳面保温墙下端设置的“III”型导风槽右侧的进出风口进入,经与上述冬季气流相反的循环方向后由朝阳面导流墙上端倒置的“ΠΙ”型导风槽外侧的进出风口排出,进而降低室内温度。无论是冬季升高房间温度,还是夏季降低房间温度,进风口在一面墙的外侧底部,出风口在另一面墙的外侧上部。进风口低,出风口高。这些技术方案,包括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互相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应用在建筑物的自然空调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冬天利用了建筑物向阳面温度高的空气进入室内,来提高室内温度;夏天使建筑物背阳面温度低的凉空气进入室内,来降低室内温度,通过自然环境的温度的高低不同,对建筑物内部来升温或降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的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的冬季热气流流动的建筑物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的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的夏季凉气流流动的建筑物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的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的冬季向阳面墙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的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的“III ”型导风槽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的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的“U”型导风槽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朝阳面导流墙,11-透明钢化玻璃,12-吸热保温板,13-保温板,2_背阴面导流墙,3-支撑架,4- “III”型导风槽,5- “U”型导风槽,6-进出风口,7-过滤网,8-防晒膜。图中带箭头曲线表示空气气流流动路线及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进一步解释说明。但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所示,本专利的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设置在建筑物朝阳面和背阴面;包括:朝阳面导流墙1、背阴面导流墙2、支撑架3、“ΠΙ”型导风槽4、“U”型导风槽5、过滤网7、换气扇、防晒膜8 ; 朝阳面导流墙I外层为透明钢化玻璃11,中间层为吸热保温板12,内层为保温板13 ;三层为等距离设置;背阴面导流墙2为三层等距离设置的保温板13 ;朝阳面导流墙I与背阴面导流墙2厚度相等; 支撑架3两端固定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风循环温控结构,设置在建筑物朝阳面和背阴面;其特征是:包括:朝阳面导流墙、背阴面导流墙、支撑架、“Ш”型导风槽、 “U”型导风槽、过滤网、换气扇、防晒膜;所述朝阳面导流墙外层为透明钢化玻璃,中间层为吸热保温板,内层为保温板;三层为等距离设置;所述的背阴面导流墙为三层等距离设置的保温板;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厚度相等;所述支撑架两端固定于建筑物另外两侧墙体上;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通过支撑架对称设置;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与房顶、下端与地面之间均留有相等距离的间隙;“Ш”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的高度与所留间隙的高度相匹配,“Ш”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宽度与朝阳面导流墙和背阴面导流墙的宽度相同;“Ш”型导风槽中间部分分别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中间层位置相对应设置,“Ш”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相应的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与房顶、下端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内进而形成整个建筑物的向阳面墙体与背阴面墙体;所述“Ш”型导风槽两侧面设置有进出风口;过滤网设置在进出风口处;换气扇设置在建筑物空气流通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处,用于增加排出空气的动力;防晒膜设置在朝阳面导流墙外侧,夏季时放下防晒膜,用以减少阳光的照射,降低向阳面墙壁体温度;所述的“Ш”型导风槽与“U”型导风槽具体的设置方法为:冬季利用建筑物向阳面的热空气来增加室内温度,;将“Ш”型导风槽设置在朝阳面导流墙的下端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U”型导风槽设置在朝阳面导流墙的上端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下端;背阴面导流墙的上端的“Ш”型导风槽倒置,朝阳面导流墙上端“U” 型导风槽开口向下设置;“Ш”型导风槽中间部分分别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中间层位置相对应设置,“U”型导风槽开口两端分别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内、外层位置相对应设置;最终与朝阳面导流墙与背阴面导流墙的三层墙体一起形成相对密闭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与背阳面墙体;夏季利用建筑物背阴面的冷空气来降低室内温度,将上述朝阳面导流墙上端倒置的“U”型导风槽与背阴面导流墙上端的“Ш”型导风槽互换位置,下端与下端互换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军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易博联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