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防伪膜、复合防伪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全物品技术

技术编号:952814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防伪膜、复合防伪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全物品。其中,复合防伪膜具有形状记忆聚合物层和功能材料层,二者间至少部分区域重叠,所述功能材料层具有可机读的信息识别特征,且至少部分区域为深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防伪膜和复合防伪元件将形状记忆聚合物与具有可机读特征的功能材料结合在一起,具有复合防伪特征,且功能材料层的深色区域可以有效提高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热吸收效率,加快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变形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防伪膜、复合防伪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全物品。其中,复合防伪膜具有形状记忆聚合物层和功能材料层,二者间至少部分区域重叠,所述功能材料层具有可机读的信息识别特征,且至少部分区域为深色。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防伪膜和复合防伪元件将形状记忆聚合物与具有可机读特征的功能材料结合在一起,具有复合防伪特征,且功能材料层的深色区域可以有效提高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热吸收效率,加快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变形速度。【专利说明】复合防伪膜、复合防伪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全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防伪膜、复合防伪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全物品,属于防伪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假冒和伪造,各类安全物品如有价证券和名牌产品经常带有安全元件,以方便进行真伪识别,同时杜绝伪造,避免损失。根据防伪产品的不同需求,防伪技术包括多个等级,例如大众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触摸等方式就可以进行识别的一线防伪(或大众防伪)技术,和需要利用特殊仪器或装置才能识别的二线和三线防伪(或专家防伪)技术。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 SMP)是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对其物理参数做出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智能材料。记忆原理是由其玻璃态到橡胶态或到熔融态的转变来实现。形状记忆聚合物在获得初始形状后,再经形变和形状固定,在热、光、电或交变磁场等外部条件的驱动下,能恢复其初始形状。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多种驱动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并已经开始将其应用于防伪领域。中国专利CN101877196B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将具备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具有凹凸有致图案的板材,并将上述板材进行辐照,再把经过辐照的表面具有凹凸有致图案的板材加热并用三辊压延机压延成薄膜,经过这样的压延,表面具有凹凸有致的图案的板材就变成了表面平整的薄膜,再根据图案被压延的程度,把薄膜裁成若干个只隐含有一个图案的小片,制成防伪薄膜,当需要检验商品的真伪时,将小片的防伪薄膜放进开水中,这些小片薄膜会缩小,同时显现出辊筒上的图案,起到防伪作用。其中上述板材的厚度为0.2-2.0mm,防伪薄膜的厚度为0.1-0.3mm。US20120279101A公开了一种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来制作防伪标签,判断产品的真伪的方法。当形状记忆聚合物处在第一状态时,表面平滑,当处于另一状态时,表面轮廓凸起。在读防伪标签的时候,形状记忆聚合物能够在两种状态之间来回转变。形状记忆聚合物层厚度为0.1-20_,聚合物层中还可以含有各种各样的填料,如磁性粒子、金属氮化物、碳化物等,还包括一些合成的纤维、热致变色材料等等。中国专利CN101826278B光敏形状记忆聚合物凝胶制成标识,当不被太阳光或其它光源照射时,该标识没有变化,当该标识被太阳光或其它光源照射后,则该标识就会产生形状记忆效应,出现体积相转变,形态发生变化,从而起到防伪作用。在防伪领域中,由于曾经使用的上述防伪技术已经日益普及,不利于达到有效防伪的目的,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新型的防伪元件,增加新的防伪特征,以利于大众进行防伪识别的同时,增加伪造难度,提高防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防伪膜及复合防伪元件,引入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实现多等级防伪元素的结合使用,增大了伪造难度,并且提高了大众进行一线防伪识别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防伪复合元件的制造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制造的复合防伪元件伪造难度较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设置有上述复合防伪元件的安全物品,易于大众快速识别,并具有较高的防伪等级,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的防伪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防伪膜,其具有形状记忆聚合物层和功能材料层,二者间至少部分区域重叠,所述功能材料层具有可机读的信息识别特征,且至少部分区域为深色。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材料层具有的可机读的信息识别特征包括磁性特征、紫外特征、红外特征和/或元素编码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深色包括视觉上为黑色或接近黑色。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材料层由多个颜色区域组合形成,且该多个颜色区域至少包括一个所述深色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材料层由多个颜色区域按照设定的颜色编码方式设置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伪膜的厚度为15-100 μ m。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层的厚度为10-70 μ m,功能材料层的厚度为1-40 μ m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伪膜还包括胶粘剂层,所述胶粘剂层设置在功能材料层背对形状记忆聚合物层的一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硬磁材料、软磁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反射材料和荧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层包含热致形状记忆聚合物、光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磁致形状记忆聚合物、电致形状记忆聚合物和化学感应诱导形状记忆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防伪元件,其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该基材层上的所述复合防伪膜。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复合防伪膜之间还设置有剥离层。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伪膜的记忆聚合物层远离基材层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伪膜的功能材料层一侧还设有粘结剂层,所述剥离层位于所述粘结剂层与基材层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复合防伪元件的方法,包括:在基材层上形成所述功能材料层;在功能材料层上涂布形状记忆聚合物,干燥后压印图案,并对该图案固化成型,得到具有初始图案的记忆聚合物层;用热辊筒对所述具有初始图案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层进行热压直至该形状记忆聚合物层的表面平整,形成所述防伪复合元件。进一步地,压印图案以使所得到的初始图案的深度为10-70 μ m。进一步地,在形成功能材料层之前,包括在基材层表面涂布剥离层的步骤。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涂布的剥离层表面涂布胶粘剂层的步骤。进一步地,形成所述功能材料层的方法包括涂布或印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的复合防伪膜的安全物品。进一步地,包括钞票、票证或文件。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防伪膜以粘贴或烫印的形式设置于需要防伪的物品上形成安全物品。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防伪膜和复合防伪元件将形状记忆聚合物与具有可机读特征的功能材料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种新的防伪手段,同时具备了易于大众识别的一线防伪特征和可满足大批量快速识别需求的机读特征,且通过对功能材料层的深色区域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热吸收效率,加快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变形速度,提高了大众进行一线防伪识别的效率;2、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的特性,将其与功能材料层结合,通过调整功能材料层的不同颜色区域,或者使形状记忆聚合物层与功能材料层的深色区域部分重合,可形成形状记忆聚合物层渐变的效果,进一步增强防伪功效;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防伪膜的厚度小,能够用于本身厚度就不超过0.1mm的纸张类印刷品,例如钞券等;并可以以多种方式方便地设置于需要防伪的物品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的复合防伪膜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防伪元件的截面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防伪元件的示意图,图5b为沿图5a中的直线A-A’的截面图。图6-8为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防伪元件的截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复合防伪效果的安全物品。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形状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防伪膜,其具有形状记忆聚合物层和功能材料层,二者间至少部分区域重叠,所述功能材料层具有可机读的信息识别特征,且至少部分区域为深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龙麻宝成高瑞李春芝吕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