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2737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废气焚烧炉的圆柱形的焚烧炉把蓄热室分隔成扇形,对蓄热体的安装更换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包括旋转换向阀和具有方形腔体的焚烧炉,焚烧炉的腔体上部为燃烧室,腔体下部设有将腔体下部分隔成九个呈三纵三列形式的方形腔室的隔板,位于中心的方形腔室密封,其余周边八个方形腔室内设有蓄热体且底部设有能支撑蓄热体的格栅从而形成蓄热室,各个蓄热室分别通过连接风管与旋转换向阀的进气区、排气区、吹扫区、盲区相连通。通过将焚烧炉的腔体设置成方形,更容易配合蓄热室,使得蓄热体的制造简单、维护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它解决了现有废气焚烧炉的圆柱形的焚烧炉把蓄热室分隔成扇形,对蓄热体的安装更换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包括旋转换向阀和具有方形腔体的焚烧炉,焚烧炉的腔体上部为燃烧室,腔体下部设有将腔体下部分隔成九个呈三纵三列形式的方形腔室的隔板,位于中心的方形腔室密封,其余周边八个方形腔室内设有蓄热体且底部设有能支撑蓄热体的格栅从而形成蓄热室,各个蓄热室分别通过连接风管与旋转换向阀的进气区、排气区、吹扫区、盲区相连通。通过将焚烧炉的腔体设置成方形,更容易配合蓄热室,使得蓄热体的制造简单、维护容易。【专利说明】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涉及一种废气焚烧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它用在有机废气、剧毒气体、恶臭气体的焚烧处理上,具有热回收效率高、净化效率高、设备安全性高的特点。
技术介绍
采用焚烧法处理有机废气、剧毒气体、恶臭气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手段,其原理是利用高热直接把废气成分中的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如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0。为节约焚烧费用,多采用蓄热式焚烧法,如中国专利CN01207962.6公开的一种有机废气蓄热式焚烧炉,其采用两蓄热床交替切换模式运行,完成气体升温、净化、和蓄热的过程。然而,双蓄热床式焚烧炉在蓄热床切换时,预热的蓄热床中的欲处理气体会因为未通过焚化而被排放,因此会产生有周期性未处理气体交叉污染排放的问题。为此,也有人提出三蓄热床焚烧炉,如中国专利CN2003320116750.2公开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采用三蓄热床结构,即在蓄热和预热步骤间多加入一个吹扫气流步骤。然而,三蓄热床焚烧炉虽然解决了双蓄热床切换时产生气体交叉污染排放的问题,但其暴露的需要切换的阀门多、设备体积庞大、制造成本高、控制复杂、操作可靠性低、维修不易等诸多缺点也令人非常不满意。此外,也有人提出采用旋转换向阀来解决切换阀门多、控制复杂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220268666.1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有机废气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旋转换向阀。它解决了现有的有机废气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旋转换向阀结构复杂、易造成气体的交叉污染、耗能大的问题。它包括柱状的阀体、穿设在阀体上的转轴、安装在阀体上的电机以及设置套设在转轴上的转子,阀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扫风口,转子两端部的外侧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转子的腔体内分隔有相互之间不连通的进气区、排气区、吹扫区和盲区,进气区与进气口相连通,排气区与排气口相连通,吹扫区与扫风口相连通。通过设置旋转换向阀,可以简化焚烧炉的操作,如中国专利CN200620167491.X公开的一种多室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它包括:蓄热室、燃烧室、换向阀、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其特征是将圆柱形的焚烧炉体分隔为4?12个扇形蓄热室,蓄热室环形布置;蓄热室壳体内衬有绝热保温层;在蓄热室的上方,设有圆柱形的燃烧室;燃烧室壳体内衬有绝热保温层,燃烧室上部中间位置安装燃烧器,通过与燃烧器连接的助燃空气管路和辅助燃料管路为燃烧器输送空气和燃料;各个蓄热室通过旋转换向阀分别与进气管路、吹扫管路和排气管路连接。通过旋转换向阀的旋转,完成蓄热、放热、净化、吹扫的连续进行,处理过程连续稳定,很好地解决了阀门多、控制复杂和交叉污染的问题。然而,这种圆柱形的焚烧炉把蓄热室分隔成扇形,对蓄热体的安装、更换比较困难,且颗粒状的蓄热体对气体的阻力大,风机能耗大,目前也多不采用;若装填蜂窝状的蓄热体,需要把蓄热体制成相同直径的扇形或切割拼凑成扇形,势必造成蓄热体的加工困难或造成蓄热体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运行安全性高,净化过程连续稳定,设备加工制作简单、维护容易、阻力小、节能高效的蓄热式废气焚烧>J-U ρ?α装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包括旋转换向阀和具有方形腔体的焚烧炉,所述旋转换向阀具有进气区、排气区、吹扫区和盲区,所述焚烧炉的腔体上部为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方设有燃烧器,所述腔体下部设有将腔体下部分隔成九个呈三纵三列形式的方形腔室的隔板,位于中心的方形腔室密封,其余周边八个方形腔室内设有蓄热体且底部设有能支撑蓄热体的格栅从而形成蓄热室,各个蓄热室分别通过连接风管与旋转换向阀的进气区、排气区、吹扫区、盲区相连通。旋转换向阀的转子截面为圆形,内部也是分割成8个区,每个区通过连接风管与焚烧炉中的各蓄热室相连通。待处理的废气由旋转换向阀的进气口送入,另外一股干净的吹扫空气从扫风口送入旋转换向阀,气体分别从旋转换向阀的进气区、吹扫区进入与其相连通的一分部蓄热室中。待处理废气被蓄热室内的蓄热体加热,气体温度升高后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器的加热作用下气体温度上升到760°C以上,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在高热作用下直接氧化,有机气体直接安全氧化成CO2和H2O,在通过并释放出热量,气体温度升高,该高温气体通过另一部分蓄热室,热量被蓄热室内的蓄热体吸收,气体温度降低,蓄热体温度升高,降温后的净化气体通过旋转换向阀的排气区,从排气口排出。通过减速电机带动旋转换向阀的转子转动,气体依次进入各个蓄热室内,各蓄热室依次经过加热、净化、吹扫、蓄热过程,气体净化过程连续,不会引起波动,同时也避免了净化前后的气体交叉污染的问题。本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中用于堆砌蓄热体的方形腔室为规则的长方体,所以蓄热体外形也是与方形腔室相匹配的长方体,制造方形的蓄热体相对比较简单,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蓄热体材料的浪费。在上述的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中,所述八个蓄热室中一个蓄热室与旋转换向阀的吹扫区连通,一个蓄热室 与旋转换向阀的盲区连通,三个蓄热室与旋转换向阀的进气区连通,三个蓄热室与旋转换向阀的排气区连通。每一个区通过连接风管与蓄热室对应连接,每个蓄热室均分为四种工况:进气预热、吹扫、吸热排气、密封,转子的工作为8个阶段一个循环周期,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各个蓄热室的换向逐步完成。在上述的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中,在所述蓄热室底部连接有变径接头,变径接头与连接风管相连接,所述盲区和吹扫区位于进气区和排气区之间。四个区按照工况依次排列,进气区、吹扫区、排气区、盲区,一轮后又回到进气区,对蓄热室进行循环作业。在上述的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中,所述焚烧炉底部连接有钢结构的支撑平台,所述旋转换向阀还包括固连与焚烧炉底部的减速电机。支撑平台用于支撑焚烧炉,在焚烧炉下端固定有旋转换向阀,减速电机转动带动旋转换向阀的转子转动,以每分钟0.2~0.5转的速度缓慢旋转,从而使旋转换向阀的各个区在各蓄热室之间切换。在上述的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中,所述焚烧炉的顶部开设有连通燃烧室的安装孔,燃烧器固定于安装孔中。燃烧器位于焚烧炉顶部,方便与外界的助燃空气管路及辅助燃料管路等连接,为燃烧器安全输送空气和燃料。在上述的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中,所述蓄热体为蜂窝陶瓷蓄热体。蜂窝陶瓷蓄热体截面孔主要有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两种孔结构,且孔道是相互平行的直通道结构。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气孔流经的阻力,大幅度提高了蓄热体的单孔体积换热效率。蜂窝陶瓷蓄热体具有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包括旋转换向阀(1)和具有方形腔体的焚烧炉(2),所述旋转换向阀(1)具有进气区(17)、排气区(20)、吹扫区(23)和盲区(24),所述焚烧炉(2)的腔体上部为燃烧室(3)且燃烧室(3)上方设有燃烧器(4),所述腔体下部设有将腔体下部分隔成九个呈三纵三列形式的方形腔室(6)的隔板(5),位于中心的方形腔室(6)密封,其余周边八个方形腔室(6)内设有蓄热体(7)且底部设有能支撑蓄热体(7)的格栅从而形成蓄热室(25),各个蓄热室(25)分别通过连接风管(9)与旋转换向阀(1)的进气区(17)、排气区(20)、吹扫区(23)、盲区(2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