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其缸盖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400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盖总成,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依次贯穿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且各所述螺栓孔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相邻两所述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能够将缸体内的燃气压力均匀分布至结构刚度较高的各所述螺栓孔处,从而有效降低所述缸盖本体的局部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进而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同时大大降低了所述缸盖总成的主体结构发生开裂或变形等现象的可能性,并使其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缸盖总成的发动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及其缸盖总成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加工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缸盖总成。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缸盖总成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机动车的核心组件之一,其负责整个机动车的动力输出工作,而缸盖总成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工作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现有的发动机,其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除要承受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外,还需承受很大的螺栓预紧力。气缸盖各部分的温度分布很不均匀,如底面燃烧室部分温度很高,而冷却水套部分温度很低,进排气道的温度相差也很大,因此气缸盖承受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很大,在发动机高爆发压力情况下,缸盖的高周疲劳,低周疲劳寿命会很低,出现开裂或变形等现象,最终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发动机缸盖总成的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缸盖总成,该缸盖总成的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较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缸盖总成的发动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缸盖总成,用于发动机,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依次贯穿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且各所述螺栓孔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相邻两所述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所述进气门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排气门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驼峰凸起。优选地,所述驼峰凸起的厚度为4毫米。优选地,所述缸盖本体的底部火力面的最小壁厚为2. 8毫米。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相互配合的缸体和缸盖总成,所述缸盖总成具体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缸盖总成。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缸盖总成,用于发动机,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依次贯穿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且各所述螺栓孔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相邻两所述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能够将缸体内的燃气压力均匀分布至结构刚度较高的各所述螺栓孔处,从而有效降低所述缸盖本体的局部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进而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同时大大降低了所述缸盖总成的主体结构发生开裂或变形等现象的可能性,并使其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所述进气门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排气门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第三加强筋能够将进气门和排气门处的燃气压力均匀传递至结构刚度较高的各所述螺栓孔处,从而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门和所述排气门处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并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缸盖总成的装配结构侧视图;图2为图I中下层水套部分的结构剖视俯视图;图3为图I中上层水套部分的结构剖视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缸盖总成,该缸盖总成的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较高;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缸盖总成的发动机。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和图2,图I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缸盖总成的装配结构侧视图;图2为图I中下层水套部分的结构剖视俯视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缸盖总成,用于发动机,包括缸盖本体11,缸盖本体11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12和下层水套13,缸盖本体11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111,各螺栓孔111依次贯穿上层水套12和下层水套13,且各螺栓孔111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相邻两螺栓孔111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112。工作过程中,第一加强筋112能够将缸体内的燃气压力均匀分布至结构刚度较高的各螺栓孔111处,从而有效降低缸盖本体11的局部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进而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同时大大降低了所述缸盖总成的主体结构发生开裂或变形等现象的可能性,并使其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请参考图3,图3为图I中上层水套部分的结构剖视俯视图。进一步地,缸盖本体1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进气门121和排气门122,进气门121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111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14,排气门122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111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115。第二加强筋114和第三加强筋115能够将进气门121和排气门122处的燃气压力均匀传递至结构刚度较高的各螺栓孔111处,从而有效降低进气门121和排气门122处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并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罪性得以进一步提闻。请继续参考图I和图2,缸盖本体11上设置有若干驼峰凸起113。工作过程中,该驼峰凸起113能够使得缸体内部的主要承压面靠近于缸体中心位置,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缸盖本体11的局部位置应力过大而导致开裂或变形,进而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更具体地,驼峰凸起113的厚度为4毫米。进一步地,缸盖本体11的底部火力面的最小壁厚为2. 8毫米。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包括相互配合的缸体和缸盖总成,所述缸盖总成具体为如上文各实施例所述的缸盖总成。所述发动机的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较高。应当明确,图中所示的直列六缸、每缸四气门的发动机结构为便于实施例说明之用,上文各实施例所述的缸盖总成所适用的发动机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直列六缸且每缸四气门的结构,还可以为具有其他结构形式的发动机。综上可知,本技术中提供的缸盖总成,用于发动机,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依次贯穿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且各所述螺栓孔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相邻两所述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能够将缸体内的燃气压力均匀分布至结构刚度较高的各所述螺栓孔处,从而有效降低所述缸盖本体的局部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进而使得所述缸盖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同时大大降低了所述缸盖总成的主体结构发生开裂或变形等现象的可能性,并使其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上述缸盖总成的发动机,其结构强度及其可靠性较闻。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缸盖总成以及应用该缸盖总成的发动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盖总成,用于发动机,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依次贯穿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且各所述螺栓孔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盖总成,用于发动机,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缸体配合的螺栓孔,各所述螺栓孔依次贯穿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且各所述螺栓孔沿缸体的周向依次排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所述进气门和与其距离最近的螺栓孔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如吕林张猛王露庞进军丁志强苏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