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2089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8:09
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包括电缆穿舱筒及穿设于电缆穿舱筒内的多根电缆,电缆穿舱筒的外壁与舱室金属壁的穿舱孔焊接,电缆包括金属铠装电缆和/或绝缘护套电缆,金属铠装电缆直接穿过电缆穿舱筒;绝缘护套电缆穿过电缆穿舱筒的电缆部位紧密缠绕有若干层导电薄膜,同时导电薄膜两侧的绝缘护套电缆上缠绕有柔性铁磁胶带,柔性铁磁胶带与导电薄膜之间设有一定间隔、形成共模扼流圈;电缆与电缆之间的缝隙以及电缆与电缆穿舱筒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柔软的又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丝球,金属丝球呈压紧状;金属丝球的两端填充离子导电膏,两端的离子导电膏外侧分别填充防水密封胶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不破坏电缆结构和强度,降低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包括电缆穿舱筒及穿设于电缆穿舱筒内的多根电缆,电缆穿舱筒的外壁与舱室金属壁的穿舱孔焊接,电缆包括金属铠装电缆和/或绝缘护套电缆,金属铠装电缆直接穿过电缆穿舱筒;绝缘护套电缆穿过电缆穿舱筒的电缆部位紧密缠绕有若干层导电薄膜,同时导电薄膜两侧的绝缘护套电缆上缠绕有柔性铁磁胶带,柔性铁磁胶带与导电薄膜之间设有一定间隔、形成共模扼流圈;电缆与电缆之间的缝隙以及电缆与电缆穿舱筒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柔软的又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丝球,金属丝球呈压紧状;金属丝球的两端填充离子导电膏,两端的离子导电膏外侧分别填充防水密封胶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不破坏电缆结构和强度,降低电磁干扰。【专利说明】一种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用于船上不同类型电缆穿过屏蔽舱室时的电磁屏蔽处理,以减小穿舱孔的泄露和电缆的耦合辐射对舱室屏蔽性能的影响。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环境和电磁干扰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种自然产生的电磁环境和人为产生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密集,特别是由人为产生的有意电磁辐射环境,以干扰、压制甚至损坏对方电子设备为目的,对电子设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在许多情况下,大功率的射频发射设备与高灵敏低电平工作的敏感设备布置在一起,如船上的通信、雷达发射机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计算机和信息处理设备、控制设备等,电磁干扰极容易通过辐射和传导两种途径进入敏感设备,使通信接收机噪声提高,数据传输失败,控制设备失灵,计算机系统死机,雷达目标丢失等。因此,需要控制由各类电磁环境对敏感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控制辐射场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屏蔽,理想的封闭金属壳体可以提供数百dB的屏蔽效能,然而船舶上任意装载电子设备的屏蔽舱室都需要开有人员进出口、电源和信号传输口、通风口等,这些开口会大大降低金属舱室的屏蔽效能。实验室条件下的屏蔽室对各种开口、孔缝和电缆的进出口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高性能船舶的屏蔽舱室也使用了屏蔽门、屏蔽窗、滤波器、屏蔽电缆等工艺,以提高舱室的屏蔽效能,防止外界的强电磁辐射干扰进入屏蔽舱室内影响。但是,由于船舶上所使用的电缆数量巨大,且型号多样,舱室要求水密,电缆连接要求牢固可靠,无法使用常规屏蔽室常用的穿舱接口板来连接舱室内外的电缆,以保证其屏蔽效能,使得屏蔽舱室的屏蔽效能因为电缆穿舱孔的直接泄露辐射以及电缆表皮天线效应感应的电流传导至舱室内部后的二次辐射而大大降低。因此,目前影响高性能船舶屏蔽舱室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和技术难点是对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技术。高性能船舶上所使用的各种电缆都是具有一定屏蔽效能的电缆,即具有一层或两层金属丝编织网屏蔽层的电缆。使用较多的是具有一层屏蔽的电缆,通常在编织屏蔽层外有一层绝缘护套(以下称为绝缘护套电缆),对电缆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水、防锈、防油污、阻燃,增加电缆强度。对抗干扰能力或信号传输质量要求较高时,使用两层金属丝编织网屏蔽电缆,即在绝缘护套的外层再加一层编织网屏蔽层(以下称金属铠装电缆)。通常情况下船舶上电缆穿过舱室时,在舱壁上合适的位置开孔,焊接电缆穿舱筒,电缆从电缆穿舱筒中穿过后,采用密封胶泥和填料填充作防水处理,没有进行屏蔽工艺处理。有人提出过几种屏蔽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参见申请号为200610021215.2公开的电磁屏蔽舱室电缆穿舱技术,将电缆在电缆穿舱筒内的部分绝缘护套去掉,露出屏蔽层,焊接接地线螺接至电缆穿舱筒上并填充钢丝球,再在电缆穿舱筒两端进行密封处理,这种方法由于施工工艺复杂,极容易破坏电缆的屏蔽层,影响电缆的性能,降低了电缆的强度,所以基本未被采纳。另一种方法是在电缆敷设和水密封填完成后,用铝箔或铜箔覆在电缆间,或用金属封块填充在电缆与舱壁之间,以屏蔽电磁波,采用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有限,由于施工工艺的限制,无法对电缆间的空隙进行完全覆盖,且无法阻止电缆耦合传导引起的二次辐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船用电缆屏蔽处理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该装置不破坏电缆的结构和强度。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包括电缆穿舱筒及穿设于电缆穿舱筒内的多根电缆(筒内的电缆为船上实际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电缆),所述电缆穿舱筒的外壁与舱室金属壁的穿舱孔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金属铠装电缆和/或绝缘护套电缆,所述金属铠装电缆直接穿过电缆穿舱筒;所述绝缘护套电缆穿过电缆穿舱筒的电缆部位紧密缠绕有若干层导电薄膜,同时导电薄膜两侧的绝缘护套电缆上缠绕有柔性铁磁胶带,所述柔性铁磁胶带与导电薄膜之间设有一定间隔、形成共模扼流圈,用于吸收或反射绝缘护套电缆屏蔽层上的干扰感应电流。按上述方案,所述电缆穿舱筒内部电缆与电缆之间的缝隙以及电缆与电缆穿舱筒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弹性的金属丝球,所述金属丝球呈压紧状,保证电缆穿舱筒内壁、金属铠装电缆的外屏蔽层、绝缘护套电缆外缠绕的导电薄膜都良好接触;电缆固定扎紧后,在金属丝球的两端填充离子导电膏,离子导电膏填满电缆穿舱筒两端的电缆间和电缆与电缆穿舱筒内壁的缝隙;在两端的离子导电膏外侧再分别填充防水密封胶泥。按上述方案,所述电缆穿舱筒的外壁与舱室金属壁360°内外焊接,且电缆穿舱筒的外壁刷一层防锈油漆。按上述方案,所述电缆穿舱筒的内壁清除油污,抛光后刷一层导电漆。`按上述方案,所述电缆穿舱筒的口面形状和面积根据穿过的电缆数量及直径选择,电缆穿舱筒的填充率为55%~65%。按上述方案,所述导电薄膜是铝箔、铜箔或导电胶带。按上述方案,所述导电薄膜紧密缠绕所述绝缘护套电缆穿过电缆穿舱筒的电缆部位2~3层。按上述方案,所述柔性铁磁胶带用扼流圈替代。按上述方案,所述金属丝球由不锈钢丝和铜丝按2:3^4:3的比重混合而成(不锈钢丝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导电性稍差,铜丝导电性良好,但弹性差,混合后的金属丝球兼具弹性和导电性,屏蔽效果好)。按上述方案,所述电缆穿舱筒的长度为29(T310mm;所述导电薄膜在绝缘护套电缆上的缠绕长度为31(T330mm,所述柔性铁磁胶带宽2(T30mm,厚:T5mm,柔性铁磁胶带与导电薄膜的间隔为8~12mm ;所述金属丝球在电缆穿舱筒内填充的长度为21(T230mm ;离子导电骨填充长度为15~25_ ;防水密封胶泥填充长度为15~25_。所述的离子导电膏和防水密封胶泥采用普通市售产品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导电薄膜与绝缘护套电缆的屏蔽层之间构成一个穿心电容,穿心电容与金属丝球、电缆穿舱筒内壁良好接触,实现穿心电容接地,从而将绝缘护套电缆屏蔽层上感应的高频干扰电流导入到船体上;柔性铁磁胶带与导电薄膜之间设有一定间隔、形成共模扼流圈,从而吸收或反射绝缘护套电缆屏蔽层上的干扰感应电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导电薄膜和柔性铁磁胶带缠绕绝缘护套电缆,形成穿心电容和电磁扼流圈抑制电磁干扰的传导,结构简单,不破坏电缆的结构和强度,也不会影响电缆正常信号的传输,用于屏蔽孔缝的电磁辐射泄露及电缆外皮的耦合传导再辐射,降低电磁干扰,提高舱室屏蔽效能,效果明显; 2、弹性和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丝球填充电缆与电缆间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屏蔽舱室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装置,包括电缆穿舱筒及穿设于电缆穿舱筒内的多根电缆,所述电缆穿舱筒的外壁与舱室金属壁的穿舱孔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金属铠装电缆和/或绝缘护套电缆,所述金属铠装电缆直接穿过电缆穿舱筒;所述绝缘护套电缆穿过电缆穿舱筒的电缆部位紧密缠绕有若干层导电薄膜,同时导电薄膜两侧的绝缘护套电缆上缠绕有柔性铁磁胶带,所述柔性铁磁胶带与导电薄膜之间设有一定间隔、形成共模扼流圈,用于吸收或反射绝缘护套电缆屏蔽层上的干扰感应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生全吴晓光邓峰奚秀娟侯冬云王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