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2041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7:46
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属于永磁涡流传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与采用普通分立式磁路结构的传统永磁涡流传动装置相比较,具有导磁材料利用率高、用量少、涡流环中无效电涡流小、能耗损失少、温升低和功率传递效率高等特点,涡流环所产生的热量少,对散热能力需求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同轴设置的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由外转子体和设置在外转子体上的偶数组永久磁铁组或涡流环组成;外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外转子体外套筒、外转子体内套筒、外空芯轴和外转子体底盘组成;内转子由内转子体和设置在内转子体上的涡流环或偶数组永久磁铁组组成,内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内转子体套筒、内空芯轴和内转子体底盘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属于永磁涡流传动
。本专利技术与采用普通分立式磁路结构的传统永磁涡流传动装置相比较,具有导磁材料利用率高、用量少、涡流环中无效电涡流小、能耗损失少、温升低和功率传递效率高等特点,涡流环所产生的热量少,对散热能力需求小。本专利技术包括同轴设置的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由外转子体和设置在外转子体上的偶数组永久磁铁组或涡流环组成;外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外转子体外套筒、外转子体内套筒、外空芯轴和外转子体底盘组成;内转子由内转子体和设置在内转子体上的涡流环或偶数组永久磁铁组组成,内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内转子体套筒、内空芯轴和内转子体底盘组成。【专利说明】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永磁涡流传动
,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永磁涡流传动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永磁体转子与涡流环转子作相对旋转运动时,永磁体转子上磁极方向交替布置的永久磁铁会在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涡流环内产生交变磁场,进而在其内感生出交变的涡流电流,涡流电流又在涡流环中产生感生磁场,感生磁场与永磁体转子上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在两个转子之间产生耦合力矩,从而达到传递运动和扭矩的作用。永磁涡流传动装置的结构形式目前主要有套筒型和平盘型两种,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永磁涡流联轴器(传动器)和永磁涡流调速器。其中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具有结构小巧、重量轻便、永磁材料能效高、涡流损耗小、没有轴向力等结构与性能特点,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成功应用。现有的同轴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无论是联轴器还是调速器,采用的都是单层套筒式结构,即在每一个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中,只有一层永久磁铁和一个导体涡流环,二者共同构成一组磁力耦合单元。这种单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在需要传递较大力矩和较大功率的情况下,就必须增加磁力耦合单元的径向和/或轴向尺寸,即增大导体涡流环以及永久磁铁层形成环形体的直径和/或轴向宽度,从而导致整个传动装置的外形结构尺寸明显增大,而其内部却存在着很大的空余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申请号为CN201010192485.0的中国专利“一种二级串联型永磁调速器”,将两组单层同轴套筒式永磁涡流耦合单元沿轴向串联在一起,利用同一个调速装置来驱动调速,与普通单级调速器相t匕,可以减小调节过程中的移动距离,但整个调速器结构的轴向长度却增大了一倍以上,并没有解决大功率/大力矩单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结构尺寸大、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现有的同轴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普遍采用单层套筒式结构,其主要原因是出于对涡流环散热需要的考虑,其实质根源则是磁路设计的问题。目前为止,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器(包括调速器和联轴器)的磁路设计大都采用分立式磁路结构,即在磁转子圆筒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沿圆周均匀布置偶数块永久磁铁,各块磁铁沿径向充磁,相邻两块磁铁磁性方向相反,并相隔较远的距离。这种磁路结构的永磁涡流耦合单元,工作时在涡流环内会产生比较大的感生涡电流,从而生成较多的涡流热,必须及时将其散出,以防工件温度过高。单层套筒式结构,尤其是涡流环布置在外侧的单层式结构,有利于散热,因此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伴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成本降低和普及应用,以及现代充磁技术的发展,磁路优化设计理论也得以迅速的发展提高和被实际应用,新型的磁路结构大量涌现。将现代磁路设计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永磁涡流传动装置的改造提升,能够开发出传递效率更高、涡流损失和发热更少、结构布置更为小巧紧凑的永磁涡流传动装置,以提升永磁涡流传动技术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与采用普通分立式磁路结构的传统永磁涡流传动装置相比较,具有导磁材料利用率高、用量少、涡流环中无效电涡流小、能耗损失少、发热少、温升低和功率传递效率高等特点,涡流环所产生的热量少,对散热能力需求小,内部空间利用得更好,整体外形结构尺寸更加小巧紧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和内转子同轴设置,外转子由外转子体和设置在外转子体上的偶数组永久磁铁组或涡流环组成;外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外转子体外套筒、外转子体内套筒、外空芯轴和平盘型的外转子体底盘组成;外转子体内、外套筒均为圆筒形结构,设置在外转子体底盘的内侧,且外转子体内套筒设置在外转子体外套筒内部,外空芯轴设置在外转子体底盘中心;内转子由内转子体和设置在内转子体上的涡流环或偶数组永久磁铁组组成,内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内转子体套筒、内空芯轴和平盘型的内转子体底盘组成;内转子体套筒设置在内转子体底盘的内侧,内转子体套筒为圆筒形结构,设置在外转子体内、外套筒之间;内空芯轴设置在内转子体底盘中心;永久磁铁组由内、外永久磁铁组组成,涡流环由内、外涡流环组成;若在外转子体外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永久磁铁组,则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涡流环,同时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涡流环,在外转子体内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永久磁铁组;若在外转子体外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涡流环,则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永久磁铁组,同时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永久磁铁组,在外转子体内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涡流环;外永久磁铁组与外涡流环相对应;内永久磁铁组与内涡流环相对应;各组内永久磁铁组包含的磁铁数量相同,各组外永久磁铁组包含的磁铁数量相同,外涡流环与外永久磁铁组之间留有间隙,内涡流环与内永久磁铁组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偶数组永久磁铁组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即每组永久磁铁组由二至五块紧密接触的磁铁组成,当永久磁铁组由两块磁铁组成时,所述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 15°,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当永久磁铁组由三块磁铁组成时,中间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方向相同,两侧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 30°,且角度相同,两侧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当永久磁铁组由四块磁铁组成时,中间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15°,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外侧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 40°,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当永久磁铁组由五块磁铁组成时,中间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夕卜转子体径向方向相同,与中间磁铁相邻两侧的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夕卜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 20°,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最外侧的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 50°,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所述内、外转子体径向为穿过对应磁铁中心的内、外转子体的直径方向;同一组永久磁铁组内磁铁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同,相邻两组永久磁铁组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反;内、外涡流环轴向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的双层套筒式永磁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和内转子同轴设置,外转子由外转子体和设置在外转子体上的偶数组永久磁铁组或涡流环组成;外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外转子体外套筒、外转子体内套筒、外空芯轴和平盘型的外转子体底盘组成;外转子体内、外套筒均为圆筒形结构,设置在外转子体底盘的内侧,且外转子体内套筒设置在外转子体外套筒内部,外空芯轴设置在外转子体底盘中心;内转子由内转子体和设置在内转子体上的涡流环或偶数组永久磁铁组组成,内转子体由同轴设置的内转子体套筒、内空芯轴和平盘型的内转子体底盘组成;内转子体套筒设置在内转子体底盘的内侧,内转子体套筒为圆筒形结构,设置在外转子体内、外套筒之间;内空芯轴设置在内转子体底盘中心;永久磁铁组由内、外永久磁铁组组成,涡流环由内、外涡流环组成;若在外转子体外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永久磁铁组,则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涡流环,同时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涡流环,在外转子体内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永久磁铁组;若在外转子体外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涡流环,则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外永久磁铁组,同时在内转子体套筒的内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永久磁铁组,在外转子体内套筒的外表面轴向设置有内涡流环;外永久磁铁组与外涡流环相对应;内永久磁铁组与内涡流环相对应;各组内永久磁铁组包含的磁铁数量相同,各组外永久磁铁组包含的磁铁数量相同,外涡流环与外永久磁铁组之间留有间隙,内涡流环与内永久磁铁组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偶数组永久磁铁组采用聚磁式磁路结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即每组永久磁铁组由二至五块紧密接触的磁铁组成,当永久磁铁组由两块磁铁组成时,所述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15°,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当永久磁铁组由三块磁铁组成时,中间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方向相同,两侧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30°,且角度相同,两侧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当永久磁铁组由四块磁铁组成时,中间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15°,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外侧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40°,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当永久磁铁组由五块磁铁组成时,中间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方向相同,与中间磁铁相邻两侧的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20°,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最外侧的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与内、外转子体径向形成的锐角均≤50°,且角度相同,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的交点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涡流环一侧;所述内、外转子体径向为穿过对应磁铁中心的内、外转子体的直径方向;同一组永久磁铁组内磁铁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同,相 邻两组永久磁铁组的充磁极性方向相反;内、外涡流环轴向长度大于对应的内、外永久磁铁组形成的环形体的最大轴向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中王德喜张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阳泰科雷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