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987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反复折叠方式将第一极性膜形成连续弯折状,使该第一极性膜表面的隔离层相互重叠,并将复数第二极性膜插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间,以形成扁平状电容素子,并分别藉由第一、第二接脚分别将该第一、第二极性膜的电性引出壳体,以完成扁平电解电容,其扁平电解电容整体体积较小,可应用于手持式部品或闪光装置中,以符合轻薄短小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利用反复折叠方式将第一极性膜形成连续弯折状,使该第一极性膜表面的隔离层相互重叠,并将复数第二极性膜插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间,以形成扁平状电容素子,并分别藉由第一、第二接脚分别将该第一、第二极性膜的电性引出壳体,以完成扁平电解电容,其扁平电解电容整体体积较小,可应用于手持式部品或闪光装置中,以符合轻薄短小的需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扁平电解电容及其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制程简便且可制造出体积较小、厚度较薄的扁平电解电容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容器的基本作用就是充电与放电,此基本的充放电作用,衍生出来许多的电路现象,使得电容器可以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例如,在电动马达中,可用电容器来产生相位移动,在照像闪光灯中,可用电容器来产生能量的瞬间放电;而在电子电路中,电容器也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例如,旁路电容器实际上可作为平滑滤波电容器,也可作为整流器,然而,电容器这许多的不同用途,充放电的基本作用则为一致。电容器依其功能大体上可分为电解电容与非电解电容。而电解电容器依正极材质又可分为铝质及钽质两大类。其中以铝质电解电容器为最常见,铝质电解电容器依其组件构造,可以分为:1.卷绕型、2.积层型。依电解液的型态来分类,也有液态电解电容器和固态电解电容器两种。其中,前者的寿命决定于电解液干涸的时间,故若在105°C的情况下,可操作1000小时的液态电解电容器,其操作温度每下降10°C,寿命将可增加一倍。而固态电解电容器的电解质,因其为固态,即无电解质干涸之虞,故具寿命长。其中,卷绕型电解电容器利用卷绕方式成型,故其成品整体体积较大,尤其是厚度方面无法达到轻薄短小的需求;另外,积层型电解电容器虽可由多层介电层与多层金属层堆栈构成,而体积可微小型化,增加运用范围。但是,其制程复杂,成本高,短路率很多,制造过程及组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制程简便且可制造出体积较小、厚度较薄的扁平电解电容及其制造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主要利用反复折叠方式将第一极性膜形成连续弯折状,使该第一极性膜表面的隔离层相互重叠,并将复数第二极性膜插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间,以形成扁平状电容素子,并分别藉由第一、第二接脚分别将该第一、第二极性膜的电性引出壳体,以完成扁平电解电容。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扁平电解电容基本上包括有:壳体、扁平状电容素子以及第一、第二接脚;其中,该壳体包含一侧开口的容槽,该容槽呈扁平状,并设有一塞盖将该容槽封闭,该扁平状电容素子设置于该容槽内,该电容素子设有一第一极性膜以及复数第二极性膜,该第一极性膜设有金属层以及设于该金属层上、下表面的隔离层,而该第一极性膜的金属层一侧并形成有突出的第一电极部,该第二极性膜则设有金属层,各第二极性膜的金属层同一侧均形成有突出的第二电极部,该第一极性膜反复折叠,而各第二极性膜则分别设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间,而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一电极部电性连接,且部分第一接脚外露于该壳体,而该第二接脚则与各第二电极部电性连接,且部分第二接脚外露于该壳体。本专利技术所制成的扁平电解电容其整体体积较小且厚度较薄,可应用于手持式部品或闪光装置中,以符合轻薄短小的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扁平电解电容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扁平电解电容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容素子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容素子的结构剖视图。图5A?J为本专利技术中扁平电解电容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图号说明: 扁平电容器10 壳体11 容槽111 塞盖112 开孔113 塞部114 穿孔115 电容素子12 第一极性膜121 第二极性膜122 隔尚层123 金属层124 第一电极部125 第二电极部126 第一接脚13 第二接脚14 电解液20。【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反复折叠方式将第一极性膜形成连续弯折状,使该第一极性膜表面的隔离层相互重叠,并将复数第二极性膜插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间,以形成扁平状电容素子,并分别藉由第一、第二接脚分别将该第一、第二极性膜的电性引出壳体,以完成扁平电解电容,如图1及图2所示,该扁平电解电容10至少包含有:壳体11、扁平状电容素子12以及第一、第二接脚13、14。其中:该壳体11包含一侧开口的容槽111,该容槽111呈扁平状,并设有一塞盖112将该容槽111开口封闭,其塞盖112处设有一开孔113,可供注入电解液,该开孔113并设有塞部114将其封闭。该扁平状电容素子12设置于该容槽111内,该电容素子12设有一第一极性膜121以及复数第二极性膜122,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极性膜121设有金属层123(可以为经过氧化处理的铝箔)以及设于该金属层123上、下表面的隔离层124(可以为纸),而该第一极性膜的金属层123 —侧并形成有突出的第一电极部125,该第二极性膜122则设有金属层123(可以为经过氧化处理的铝箔),各第二极性膜的金属层123同一侧均形成有突出的第二电极部126,该第一极性膜121反复折叠,而各第二极性膜122则分别设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124间。该第一接脚13与该第一电极部125电性连接,且部分第一接脚13外露于该壳体11,而该第二接脚14则与各第二电极部126电性连接,且部分第二接脚14外露于该壳体11。其中,其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如下。1.制作第一极性膜:先提供金属薄片并裁切成长条状,以作为金属层123,如图5A所示,其一侧并形成有突出的第一电极部125,并提供薄纸片并裁切成与金属层相同的长条状,以作为隔离层124,再将一金属层123至于二隔离层124间相互叠合,以完成第一极性膜121,并施以反复折叠,将该第一极性膜形成连续弯折状,使该第一极性膜表面的隔离层124相互重叠,且其相互重叠区域的面积相同。2.制作第二极性膜:提供金属薄片并裁切成复数矩形状,以作为金属层123,如图5B所示,其同一侧均形成有突出的第二电极部126,以完成第二极性膜122。3.制作电容素子及电性引出:将复数第二极性膜122分别设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124间,如图5C所示,以完成电容素子12结构,并利用第一接脚13钉接于该第一电极部125而形成电性连接,如图所示,以及将第二接脚14钉接于各第二电极部126而形成电性连接,而完成电性引出。4.第一次化成步骤,该第一次化成将该电容素子12浸入电解液20进行电解,如图5E所示,使该第一、第二极性膜中的金属层表面形成氧化,其中该电解液可以为铜酸并通以适当电压而完成电解氧化。5.壳体成型步骤,其包含有:提供一塞盖112,如图5F所示,该塞盖112设有二穿孔115,该塞盖112可相对盖设于该电容素子12上,而部分第一、第二接脚13、14则可分别藉由二穿孔115而外露,且该塞盖112并设有一开孔113 ;以及提供一侧开口的容槽111,如图5G所示,该容槽111呈扁平状,将电容素子12容置于该容槽111内,并利用该塞盖112将该容槽111封闭,并上胶固定,而完成壳体11的组装,如图5H所示。6.第二次化成步骤,利用电解液藉由塞盖的开孔113进入壳体11内,通以适当电压进行电解后,如图51所示,使该第一、第二极性膜中的金属层表面再次形成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210189722.html" title="扁平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扁平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电解电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壳体,包含一侧开口的容槽,该容槽呈扁平状,并设有一塞盖将该容槽封闭;一扁平状电容素子,设置于该容槽内,该电容素子设有一第一极性膜以及复数第二极性膜,该第一极性膜设有金属层以及设于该金属层上、下表面的隔离层,而该第一极性膜的金属层一侧并形成有突出的第一电极部,该第二极性膜则设有金属层,各第二极性膜的金属层同一侧均形成有突出的第二电极部,该第一极性膜反复折叠,而各第二极性膜则分别设置于相互重叠的隔离层间;以及一第一、第二接脚,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一电极部电性连接,且部分第一接脚外露于该壳体,而该第二接脚则与各第二电极部电性连接,且部分第二接脚外露于该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益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