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864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包括具有壳体的底座、固定在壳体顶板上的多根顶针、与顶针电连接的测试电路板、承载板组件和下压机构。承载板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和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承载板上设有与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顶针通孔。在承载板位于初始位置时,多根顶针的上端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内,在承载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地分别穿套在多根顶针上。下压机构用于将承载板由初始位置下压到测试位置,在承载板部被下压到测试位置时,该下压机构可保持压住承载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确保无线接收板的测试通孔与顶针稳定接触,从而提高测试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包括具有壳体的底座、固定在壳体顶板上的多根顶针、与顶针电连接的测试电路板、承载板组件和下压机构。承载板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和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承载板上设有与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顶针通孔。在承载板位于初始位置时,多根顶针的上端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内,在承载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地分别穿套在多根顶针上。下压机构用于将承载板由初始位置下压到测试位置,在承载板部被下压到测试位置时,该下压机构可保持压住承载板。本专利技术可确保无线接收板的测试通孔与顶针稳定接触,从而提高测试良率。【专利说明】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自平衡两轮车的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是利用无线语音电路板的测试治具来完成。在测试时,由于仅仅依靠无线接收板上的接插件与无线语音电路板的测试治具实现连接定位,因此很容易发生无线接收板的测试通孔与测试治具上的顶针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测试结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接收板测试治具,其能确保无线接收板的测试通孔与测试治具上的顶针稳定接触,从而提高测试良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包括:底座,该底座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一顶板;多根顶针,该多根顶针穿过壳体的顶板,并固定在该顶板上;测试电路板,与多根顶针电连接;承载板组件,包括承载板和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承载板位于壳体的上方,用于支撑待测的无线接收板;该承载板上设有多个顶针通孔,该多个顶针通孔与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该承载板可以由一初始位置移动到一测试位置,在承载板位于初始位置时,该多根顶针的上端一一对应地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内,在承载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地分别穿套在多根顶针上;下压机构,用于将承载板由初始位置下压到测试位置;在承载板部被下压到测试位置时,该下压机构可保持压住承载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当承载板部被下压到测试位置时,该下压机构保持压住承载板,使无线接收板的测试通孔与测试治具上的顶针能够获得良好的电接触,极大地提升了测试良率,从而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减少了人工安装及检验工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接收板测试治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放置有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处于初始位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接收板测试治具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放置有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处于初始位置。图3是图2的D-D剖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放置有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处于初始位置。图5是图1中的壳体顶板、承载板以及无线接收板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壳体顶板、承载板以及无线接收板的剖视图,其中,承载板处于初始位置。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图9是图7的C-C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接收板测试治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放置有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处于测试位置。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接收板测试治具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放置有待测的无线接收板的承载板处于测试位置。图12是图11的D-D剖视图。图13是图10中的壳体顶板、承载板以及无线接收板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图13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壳体顶板、承载板以及无线接收板的剖视图,其中,承载板处于测试位置。图16是图15的B-B剖视图。图17是图15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包括底座1、支架2、测试电路板3、承载板组件、下压机构和顶针6。底座I包括壳体11。该壳体11由底板111、设置在底板四周的多块侧板112?115以及顶板116组成。该些侧板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底板111和顶板116连接,并共同围成一腔室10。支架2固定在壳体11的顶面。测试电路板3设置在壳体的腔室10内,并与多根顶针6电连接。多根顶针6穿过壳体的顶板116,并固定在顶板116上。承载板组件包括承载板41、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和承载板复位机构。承载板41位于壳体11的上方,用于支撑待测的无线接收板9。该承载板41上设有多个顶针通孔46,该多个顶针通孔46与无线接收板9的多个测试通孔96 —一对应。最好是,承载板的顶面设有用于定位无线接收板9的定位凹槽411,顶针通孔46设置在该定位凹槽411上。定位凹槽411的形状和大小与无线接收板9相匹配,这样,当无线接收板9放入定位凹槽411后,多个测试通孔96与多个顶针通孔46自动对齐,而且无线接收板9不会移动,从而使测试操作更加便利。承载板41可在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的引导下由一初始位置移动到一测试位置。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壳体顶面的一对螺栓42,承载板41滑套在该一对螺栓42上,该一对螺栓42上端的螺栓头部421可以在承载板上升时起到限位的作用。该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还包括与承载板固定连接且竖直延伸的一对导柱43以及固定在壳体顶板116的内壁上的一对直线轴承44,该一对导柱43穿过壳体的顶板116,该一对直线轴承44滑套在该一对导柱43上。当承载板41位于初始位置时,该多根顶针的上端一一对应地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46内,如图8所示;当承载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96 —一对应地分别穿套在多根顶针6上,如图16所示。在图中的示例中,顶针6的数量为6根。每一根顶针6包括筒体61、针体62以及弹簧63。筒体61包括环形侧壁623以及分别位于该环形侧壁两端的顶壁621和底壁622。针体62的一部分伸入筒体61内,筒体的顶壁621设有开口,针体62的上端从该开口向上伸出。弹簧63的下端由筒体61的底壁622支撑,上端抵靠针体62。壳体的顶板116上设有与该多根顶针的筒体61 —一对应的多个筒体孔117,该6根顶针的筒体的侧壁例如通过打胶的方式分别与顶板116上的对应的筒体孔连接固定。当承载板41位于初始位置时,该多根顶针的针体的上端一一对应地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46内;当承载板位于测试位置时,该多根顶针的筒体的上端一一对应地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46内,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96—一对应地分别穿套在多根顶针6的针体的上端。其中,测试通孔96的孔径小于顶针通孔46的孔径。测试电路板3共有三层,其通过导线分别与指示灯71、6根顶针6以及电源插口 72电连接。下压机构用于将承载板41由初始位置下压到测试位置。下压机构包括压板51、用于压下所述承载板的压脚52、用于带动压板51升降的操纵机构以及压板升降导向机构。其中,压脚52的数量为一对,该一对压脚52的上端与压板51的底面相连。操纵机构为快速夹53,快速夹53固定在支架2上。快速夹53包括转动手柄531和主轴532,主轴532的上端与转动手柄531连接,下端与压板51连接。转动手柄531转动后,会使主轴53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压板51以及压脚52也向下移动。压板升降导向机构包括竖直设立在壳体顶面的一对导杆545、设置在压板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接收板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该底座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一顶板;多根顶针,该多根顶针穿过所述壳体的顶板,并固定在该顶板上;测试电路板,与所述的多根顶针电连接;承载板组件,包括承载板和承载板升降导向机构;所述的承载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用于支撑待测的无线接收板;该承载板上设有多个顶针通孔,该多个顶针通孔与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该承载板可以由一初始位置移动到一测试位置,在承载板位于初始位置时,该多根顶针的上端一一对应地分别伸进承载板的多个顶针通孔内,在承载板位于测试位置时,所述无线接收板的多个测试通孔一一对应地分别穿套在多根顶针上;下压机构,用于将所述的承载板由初始位置下压到测试位置;在所述的承载板部被下压到测试位置时,该下压机构可保持压住所述的承载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佳洁陈养彬方继勇肖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