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9384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为了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等而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从而形成有弹性舌片,能抑制对针对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在弹性舌片(88)一体形成厚壁的加强部(90)。由此,在通常的振动输入的情况下,抑制了由于设置狭缝(86)、弹性舌片(88)而导致的隔振性能的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为了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等而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从而形成有弹性舌片,能抑制对针对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在弹性舌片(88)一体形成厚壁的加强部(90)。由此,在通常的振动输入的情况下,抑制了由于设置狭缝(86)、弹性舌片(88)而导致的隔振性能的下降。【专利说明】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架、悬架等,基于封入于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等而发挥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隔振装置的一种,公知有一种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在内部封入非压缩性流体而获得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具体而言,例如有日本特许第2805305号公报(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 - 2759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这些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构造如下:具有受压室和平衡室,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该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两室通过节流通路相互连通。于是,在向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输入振动时,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产生的相对的压力变动使流体在节流通路中流动,基于该在节流通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而发挥隔振效果。其中,节流通路虽然在预先调谐好的频率范围内能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但尤其是在输入了比调谐频率高的频率范围内的振动时流动阻力明显增加,因此,容易出现隔振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一种用于在输入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范围外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吸收受压室的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机构。该液压吸收机构由配设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的液压吸收橡胶板构成,基于作用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各表面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的压力差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位移或变形,从而吸收受压室的较小的压力变动。此外,为了消除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受压室的急剧的压力变动而防止发生由气蚀现象导致的异常声响等情况,在构成液压吸收机构的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狭缝而形成了弹性舌片。该弹性舌片利用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将狭缝维持在闭合状态,仅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而导致受压室中产生急剧的压力变动时,弹性舌片才朝受压室侧或平衡室侧弹性变形而打开狭缝,从而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对这种以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伴随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可能会对针对要求节流通路发挥隔振效果等的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即,存在如下情况等:在输入的振动没有引起受压室产生那么大的压力变动,而原本只不过引起受压室的维持狭缝闭合状态的程度的压力变动时,确认到因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而导致隔振性能下降。_7] 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053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2759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为了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等而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从而形成有弹性舌片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新颖构造,能抑制对针对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其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且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该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该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利用节流通路将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相互连通,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在上述受压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间配设液压吸收橡胶板,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一个表面作用有上述受压室的压力,并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另一个表面作用有上述平衡室的压力,从而构成基于由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的压力差引起的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而吸收该受压室的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狭缝在该液压吸收橡胶板上形成弹性舌片,构成了利用该弹性舌片的弹性变形使该狭缝开口而使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短路的短路机构,并且,在该弹性舌片的自基端部到顶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一体形成有厚壁的加强部。在这种按照本方式而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对于节流通路被调谐到的低频大振幅振动发挥基于在节流通路中流动的流体的共振作用等的隔振效果。此外,对于高频小振幅振动,发挥基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的对受压室的压力吸收作用,避免了伴随节流通路的实质性闭合而导致的明显的高动刚度化(日文:高動&化)从而能获得良好的隔振效果。再者,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通过使形成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舌片弹性变形而打开狭缝,从而使由液压吸收橡胶板分隔开的受压室侧和平衡室侧成为连通状态。由此,能尽快地消除受压室的负压等较大的压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例如由气蚀导致产生异常声响、振动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本方式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将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舌片局部加厚而形成加强部,由此既能避免对液压吸收橡胶板、弹性舌片的整体弹性特性造成大的影响,又能抑制弹性舌片的微小弹性变形、不规则弹性变形等。其结果,在要求由通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发挥的隔振效果、由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发挥的隔振效果等的通常的振动输入时,能抑制因狭缝而使弹性常数较小的弹性舌片产生不规则振动、微小变形或共振变形,从而谋求弹性舌片以至液压吸收橡胶板整体的形状的稳定性。由此,在不要求快速吸收受压室内压力的通常的振动输入的情况下,能抑制由于设置狭缝、弹性舌片而对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有效地发挥目标隔振效果。S卩,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得到这样的见解,形成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舌片在其弹性特性、输入振动的频率等特定条件下弹性变形其形状有可能会不稳定,而弹性舌片不稳定地变形等有可能会对隔振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该见解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抑制弹性舌片的不希望出现的不稳定变形而实现了隔振特性的稳定化。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对于在弹性舌片中成为问题的不稳定变形、共振那样的微小的反复变形,通过特别是对弹性舌片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进行加强,可在不有损在输入大负荷时由狭缝产生的液压消除作用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抑制。大概是因为弹性舌片的基端部被液压吸收橡胶板支承而被抑制了不稳定变形,在该基端部上再设置加强部而提高弹性刚度不仅缺乏必要性,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通过弹性舌片的变形来实现的狭缝的打开动作受到的变形阻力过大而妨碍狭缝的打开动作。此外,若在弹性舌片的顶端部设置加强部,则弹性舌片的顶端质量变大,有可能会加大弹性舌片自身的共振性弹性变形,并且导致弹性舌片的初期变形反应迟钝而难以快速打开狭缝。此外,特别是通过用橡胶弹性体一体形成弹性舌片的加强部,能在不导致零件数量增加、制造工序复杂化等的情况下简单地实现弹性舌片的变形状态的稳定化,能避免对通过可动橡胶板自身的位移、变形而发挥的隔振特性造成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设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狭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堤田让治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