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761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56
分隔壁与橡胶弹性体形成为一体,分隔壁分隔第二主液室。上外周构件和下外周构件通过布置在第二主液室中的分隔壁定位构件在轴向上定位。分隔壁在轴向(S)压缩状态下保持到保持构件的内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传递从振动产生构件产生的振动的充液式防振装置,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优选地适用于例如车辆发动机支承等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防振装置安装在诸如乘用车等车辆中作为发动机和车身之间的发动机支承,其中发动机是振动产生部,车身是振动接收部。在这样的防振装置中,当内筒和外筒之间由于发动机产生的振动而发生轴向相对运动时,连接内筒和外筒的弹性体经历弹性变形,并且振动由于第一主液室和副液室之间的液体移动而衰减。在日本特开第2002-310219号公报公开的防振装置中,除了上述结构以外,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轴线正交方向)上布置两个主液室(第二主液室),并且将第二主液室放置成与副液室连通。轴线正交方向上的振动被多个液室之间的液体的运动衰减。然而,在能够进行这样的轴线正交方向振动衰减的防振装置结构中,分隔壁形成为多个第二主液室之间的分隔。由于轴向的压缩力和牵引力的作用,应力容易集中在分隔壁中,因此需要增强耐久性。在日本特开第2007-278399号公报公开的防振装置中,弹性体和分隔壁被构造为两个独立构件。分隔壁的耐久性由于该两构件式组合而被增强。然而,在两构件式组合中,各个构件均需要单独地制造,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上述情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增强下述防振装置中的分隔壁的耐久性:该防振装置使轴向上的以及与轴向正交的轴线正交方向上的振动衰减。_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防振装置包括:内侧安装构件,其联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方;外周构件,其联接到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方,所述外周构件以当沿着主振动输入方向看时包围所述内侧安装构件的外周的方式布置,并且包括在所述主振动输入方向上被分割成的上段和下段;弹性体,其布置在所述内侧安装构件和所述外周构件之间,并且将所述内侧安装构件和所述外周构件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第一主液室,其被构造在所述外周构件的内侧、所述下段所在侧以及所述内侧安装构件的所述主振动输入方向上的外侧,所述第一主液室包括内壁并填充有液体,所述内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弹性体构成;副液室,其填充有液体并且包括隔壁,所述隔壁的一部分由隔膜形成,使得所述副液室的内容积能够响应于液体压力变化而胀缩;第一限制通路,其使所述第一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彼此连通并且能够使液体流过;液室,当沿着所述主振动输入方向看时所述液室布置在所述内侧安装构件和所述外周构件之间,所述液室和所述第一主液室之间由所述弹性体分隔,并且所述液室填充有液体;分隔壁,其与所述弹性体形成为一体,并且将所述液室分隔成绕所述内侧安装构件的外周方向布置的多个第二主液室;定位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外周构件的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之间,并且执行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之间的在所述主振动输入方向上的定位,使得所述分隔壁在所述主振动输入方向上处于压缩状态;筒状的保持构件,其将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的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保持在该保持构件的筒内;以及第二限制通路,其能够使液体在所述多个第二主液室之间流动,或在各所述第二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之间流动。在第一方面的防振装置中,当振动从振动产生部侧输入到内侧安装构件和外周构件中的任一方时,布置在内侧安装构件和外周构件之间的弹性体由于输入的振动而经历弹性变形。振动被基于例如弹性体的内部摩擦等的吸振作用吸收,减小了传递到振动接收部侧的振动。注意,无论输入振动是主振动方向的振动还是大致与主振动正交的方向上的振动,一部分振动总是由弹性体的吸振作用吸收。而且,当振动沿主振动方向输入时,第一主液室由于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而胀缩,并且液体流过第一主液室和副液室之间的第一限制通路。由于例如第一限制通路内部的液柱共振等发挥了防振功能。然而,当振动沿大致与主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输入时,构造在内侧安装构件和外周构件之间的第二主液室由于内侧安装构件和外周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胀缩。当第二主液室和副液室彼此连通时,液体在所述液室之间流动。而且,当由分隔壁分隔的多个第二主液室彼此连通时,液体在所述液室之间流过。由于例如该液体流通而产生的液柱共振等而发挥了防振功能。在本方面中,分隔壁与弹性体形成为一体。外周构件在主振动输入方向上被分段成上段和下段。定位构件被布置在上段和下段之间,并且上段和下段之间的主振动输入方向定位通过定位构件执行使得分隔壁在主振动输入方向上处于压缩状态。保持构件将由此定位的上段和下段保持在筒内部。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外周构件在主振动方向上分段,所以当分隔壁被保持构件保持时通过靠拢上段和下段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分隔壁经历压缩变形。对分隔壁施加预压缩,从而抑制了分隔壁在振动输入期间的扭曲,并且使得分隔壁的耐久性被增强。而且,由于定位构件布置于上段和下段之间,分段的上段和下段的主振动输入方向定位很容易被执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定位构件绕所述保持构件的周向被分割成多个分部。由此,通过将定位构件围绕周向分割成多个分部,可以容易地执行组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定位构件的所述主振动输入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接触,防止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在彼此接近的方向上移动。由此,通过使定位构件接触上段的端面和下段的端面,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执行定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中的至少一方被布置到所述定位构件的内周侧。由此,通过将上段或下段或上段和下段两者布置到定位构件的内周侧,能够实现上段和下段中的至少一方到定位构件的简单组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第二限制通路被构造在所述定位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当第二主液室的外周壁由定位构件构造时,定位构件能够被用于将第二主液室简单地构造在定位构件和保持构件之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中的至少一方包括朝向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中的另一方延伸的伸出部,并且所述定位构件通过所述伸出部接触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中的另一方而执行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之间的定位。由此,通过将伸出部形成到上段或下段,或上段和下段两者,能够在不采用单独构件的情况下执行上段和下段之间的定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第二限制通路被构造在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下段之间。因此,第二限制通路能够被构造在保持构件和下段之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的防振装置中,当沿着所述主振动方向看时,缝隙在所述上段和所述下段之间的位置处并且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外周构件所在侧的外面朝向所述内侧安装构件形成于所述分隔壁;以及所述上外周构件和所述下外周构件之间的定位由所述定位构件以使得所述分隔壁中的所述缝隙的界面彼此压靠的方式执行。缝隙在分隔壁中的形成将分隔壁分割成位于缝隙两侧的上段侧和下段侧。分割出的上段和下段因此能够在振动输入期间单独地振动,由此能够抑制振动输入期间的扭曲,并且能够提高分隔壁的耐久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的防振装置中,所述防振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之间并将所述第一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彼此分隔的分隔构件;以及所述第一限制通路被构造于所述分隔构件。通过利用分隔构件分隔第一主液室和副液室能够将第一限制通路构造在分隔构件中。因此,对于例如第一限制通路的路长和横截面的设计能够获得较高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宏泽口昌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