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393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重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重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内的滚轴,还包括密封圈、第一端盖、挡圈、第一垫片和压紧弹簧;所述第一端盖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一端,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所述第一垫片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挡圈向内挤压;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端盖可以将外部的泥沙等杂物阻挡的所述支重轮体的轴孔的外面,所述压紧弹簧压紧在所述挡圈上,可以保证所述杂质不会通过所述滚轴与所述挡圈的缝隙进入轴孔内,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支重轮
,尤其涉及一种支重轮;本专利技术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内的滚轴,还包括密封圈、第一端盖、挡圈、第一垫片和压紧弹簧;所述第一端盖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一端,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所述第一垫片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挡圈向内挤压;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端盖可以将外部的泥沙等杂物阻挡的所述支重轮体的轴孔的外面,所述压紧弹簧压紧在所述挡圈上,可以保证所述杂质不会通过所述滚轴与所述挡圈的缝隙进入轴孔内,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专利说明】一种支重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重轮
,尤其涉及一种支重轮。
技术介绍
履带支重轮是履带式机械行走机构的关键部件,履带支重轮在履带上滚动,将机体重量通过履带传递给地面,阻止履带对机架产生横向相对移动。因为工作环境恶劣,支重轮长期在泥地里工作,其密封性直接影响支重轮的使用性能。现有的履带支重轮通常采用端面密封,包括纸垫和端盖,安装时先在纸垫两面涂上密封胶,将其粘贴在支重轮轮毂端面上,然后通过紧固件将端盖与支重轮轮毂端面固定连接;纸垫长期浸泡在泥水中容易因为粘贴失效而造成泄露,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重轮,能够解决传统的支重轮密封装置密封效果差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内的滚轴,还包括密封圈、第一端盖、挡圈、第一垫片和压紧弹簧;所述第一端盖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一端,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所述第一垫片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挡圈向内挤压。其中,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支重轮体上的内螺纹相适应。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卡设在所述支重轮体的轴孔内。其中,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大于等于I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其中,所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滚轴上,其内侧端面压紧在所述支重轮体的轴孔的第一台阶上。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滚轴上,其内侧端面压紧在所述重轮的轴孔的的第二台阶上。其中,处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轴套套设在所述滚轴上。其中,所述第二垫片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压紧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端面上。其中,套设在所述滚轴上的所述第二端盖设于所述支重轮体的另一端且其内侧端面压紧在所述第二垫片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内的滚轴,还包括密封圈、第一端盖、挡圈、第一垫片和压紧弹簧;所述第一端盖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一端,所述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所述第一垫片套设在所述滚轴上且被所述挡圈向内挤压;使用时,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端盖可以将外部的泥沙等杂物阻挡的所述支重轮体的轴孔的外面,所述压紧弹簧压紧在所述挡圈上,可以保证所述杂质不会通过所述滚轴与所述挡圈的缝隙进入所述轴孔内,所述第一垫片可以阻挡所述第一轴承内的润滑油泄露,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支重轮的局部剖视图。1-支重轮体;2-密封圈;3_第一端盖;4-挡圈;5_第一轴承;6-轴套;7-第二轴承;8-滚轴;9_第二端盖;10-第二垫片;11-第一垫片;12-压紧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支重轮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I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I内的滚轴8,还包括密封圈2、第一端盖3、挡圈4、第一垫片11和压紧弹簧12 ;所述第一端盖3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I 一端,所述密封圈2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I与所述第一端盖3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4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3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4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12,所述第一垫片11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且被所述挡圈4向内挤压。使用时,所述密封圈2和所述第一端盖3可以将外部的泥沙等杂物阻挡的所述支重轮体的轴孔的外面,所述压紧弹簧12压紧在所述挡圈4上,可以保证所述杂质不会通过所述滚轴8与所述挡圈4的缝隙进入所述轴孔内,所述第一垫片11可以阻挡润滑油泄露,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O所述第一端盖3上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支重轮体I上的内螺纹相适应。所述第一端盖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重轮I上,可以满足安装和密封的需要。所述第一端盖3卡设在所述支重轮体I的轴孔内。所述第一垫片11的厚度大于等于I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第一垫片11的厚度3毫米,该尺寸的第一垫片11可以满足密封的需要,同时不会使得结构过大,便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5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其内侧端面压紧在所述支重轮体I的轴孔的第一台阶上。所述第一轴承5起到固定和连接所述滚轴8和所述支重轮体I的作用。所述第二轴承7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其内侧端面压紧在所述重轮I的轴孔的的第二台阶上。所述第二轴承7起到固定和连接所述滚轴8和所述支重轮体I的作用。处于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7之间的轴套6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所述轴套6起到隔离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7的作用。所述第二垫片10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且压紧在所述第二轴承7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第二垫片10起到密封所述第二轴承7的作用,保证所述第二轴承7内的润滑油不会随意泄露。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的所述第二端盖9设于所述支重轮体I的另一端且其内侧端面压紧在所述第二垫片10上。所述第二端盖9压紧在所述第二垫片10上可以提高密封性。注意,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权利要求】1.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I)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I)内的滚轴(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2)、第一端盖(3)、挡圈(4)、第一垫片(11)和压紧弹簧(12);所述第一端盖(3 )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I) 一端,所述密封圈(2 )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I)与所述第一端盖(3 )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4 )套设在所述滚轴(8 )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3 )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4)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12),所述第一垫片(11)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且被所述挡圈(4)向内挤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3)上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支重轮体(I)上的内螺纹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1)和穿设于所述支重轮体(1)内的滚轴(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2)、第一端盖(3)、挡圈(4)、第一垫片(11)和压紧弹簧(12);所述第一端盖(3)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1)一端,所述密封圈(2)被挤压在所述支重轮体(1)与所述第一端盖(3)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挡圈(4)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且被所述第一端盖(3)向内挤压,在所述挡圈(4)的凹槽内嵌设有所述压紧弹簧(12),所述第一垫片(11)套设在所述滚轴(8)上且被所述挡圈(4)向内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诺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