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爱秋专利>正文

一种平菇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102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3:51
一种平菇高效栽培方法,是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利用干油菜秆扎成小束作通气塞,按照常规方法配好料、发酵、装袋和接种制备菌包,然后将菌包埋于土中进行发菌,将菌包埋于土中进行发菌,不但可有效的自然降低温度,有利菌丝萌发及生长,而且避免了菌包在培菌时容易被空气中存在各种有害菌的浸染。而菌包埋于土中时将油菜秆束通气塞也塞入坑底孔内,有利于菌丝萌发速度快,确保菌丝快速发育,菇蕾健壮生长,经过埋袋15~20天,菌包内发满菌丝时挖出;接着将菌包移到室内进行脱袋出菇,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平菇的产量提高2~3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是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利用干油菜秆扎成小束作通气塞,按照常规方法配好料、发酵、装袋和接种制备菌包,然后将菌包埋于土中进行发菌,将菌包埋于土中进行发菌,不但可有效的自然降低温度,有利菌丝萌发及生长,而且避免了菌包在培菌时容易被空气中存在各种有害菌的浸染。而菌包埋于土中时将油菜秆束通气塞也塞入坑底孔内,有利于菌丝萌发速度快,确保菌丝快速发育,菇蕾健壮生长,经过埋袋15~20天,菌包内发满菌丝时挖出;接着将菌包移到室内进行脱袋出菇,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将平菇的产量提高2~3成。【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
,具体涉及到。技术背景平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属大型木腐菌类,栽培品种分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广温型等多个类型,栽培得法可周年生产。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是大众消费者普遍喜欢的一种食用菌品种,所以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盛夏栽培平菇,通常是采用室内发菌、室外覆土出菇法。实施这种方法的发菌环节污染率高,而采用覆土出菇法生产工艺繁琐、占地面积大,平菇生物转化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具体包括: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利用干油菜杆扎成小束作通气塞,按照常规方法配好料、发酵、装袋和接种制备菌包,然后将菌包埋于土中进行发菌,菌包埋于土中时将油菜杆束通气塞也塞入坑底孔内,有利于菌丝萌发速度快,确保菌丝快速发育,菇蕾健壮生长,经过埋袋15~20天,菌包内发满菌丝时挖出;接着讲菌包移到室内进行脱袋出菇,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1、菌种选择: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2、原料配比:稻草85千克、麸皮13千克、草木灰5千克、复合肥1.5千克、石膏粉1.5千克。3、原料发酵:按照常规方法将原料调配及处理好后进行堆积发酵备用。4、制备石灰土:细土 70%、石灰30%,将细土和石灰混合并搅拌均匀而得生产用石灰土。5、制备通气塞:用细的干油菜杆扎成长7厘米、直径4厘米的小束作通气塞。6、装袋和播种:采用26厘米X5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用橡皮筋扎紧塑料袋一端,将发酵料装袋,装袋前取一短木块,中间打一直径和深度均为7厘米的孔,以便插进袋底部的油菜杆束,每100千克培养料用菌种15千克,其中13.5千克菌种均匀拌于20千克培养料中,分别播于两端袋口,80千克培养料装在袋中间,剩下的1.5千克菌种,加播于两端袋口的表面;培养料装好后,用直径1.5厘米的细木棒在袋料中央竖打一孔到底,上口像底部一样用油菜杆束作通气塞;装好的料袋长35~40厘米,100千克培养料可装54~56袋。7、埋袋发菌:选择平坦、背阴的沙质地,挖深50厘米、宽70厘米的坑,坑长视料袋多少而定;坑内撒毒土以防地下害虫;用木桩在坑底距坑壁14厘米处打直径4~5厘米、深10厘米的孔,竖放菌袋,将油菜杆束通气塞塞入坑底孔内;依次打孔排袋,坑内排放两排菌袋;排满坑后,用石灰土满空隙,再覆土 10厘米厚,连同通气塞一并盖严;坑面覆土高于地面,呈龟背形;最后盖上麦糠、稻壳或油菜角壳;坑四周开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坑内;埋袋15~20天,待袋内发满菌丝时挖出。8、脱袋出菇:将菇房四壁和顶部用地膜贴好,趁天晴时在露地将菌包进行脱袋,然后置于晒场摊晾2~3小时后搬入室内,立放在铺有湿沙的地面上,每天早晚向空间和湿沙土喷水2次,以保持地面潮湿,并降低室温;每晚8~9时开窗,次日晨7~8时关窗;这样,即使室外气温在37°C以上,室内仍只有26~28°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可以保证安全出菇;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平菇栽培方法技术方案构思新颖、措施独特,工艺简单,容易实施。2、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将菌包埋于土中进行发菌,不但可有效的自然降低温度,有利菌丝萌发及生长,而且避免了菌包在培菌时容易被空气中存在各种有害菌的浸染。3、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菌包埋于土中时将油菜杆束通气塞也塞入坑底孔内,有利于菌丝萌发速度快,确保菌丝快速发育,菇蕾健壮生长。4、盛夏栽培平菇,通常采用室内发菌、室外覆土出菇法。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采用与此相反的栽培方法,即露地埋袋发菌,室内脱袋降温出菇,可以控制高温期杂菌污染,有利于平菇菌丝生长繁殖。而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由此将平菇的产量提高2~3成。5、通过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平菇产量高,生产成本低,效益高;非常适合平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菌种选择: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2、原料配比:稻草85千克、麸皮13千克、草木灰5千克、复合肥1.5千克、石膏粉1.5千克。3、原料发酵:按照常规方法将原料调配及处理好后进行堆积发酵备用。4、制备石灰土:细土 70%、石灰30%,将细土和石灰混合并搅拌均匀而得生产用石灰土。5、制备通气塞:采用26厘米X 5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用细的干油菜杆扎成长7厘米、直径4厘米的小束作通气塞。6、装袋和播种:用橡皮筋扎紧塑料袋一端,将发酵料装袋,装袋前取一短木块,中间打一直径和深度均为7厘米的孔,以便插进袋底部的油菜杆束,每100千克培养料用菌种15千克,其中13.5千克菌种均匀拌于20千克培养料中,分别播于两端袋口,80千克培养料装在袋中间,剩下的1.5千克菌种,加播于两端袋口的表面;培养料装好后,用直径1.5厘米的细木棒在袋料中央竖打一孔到底,上口像底部一样用油菜杆束作通气塞;装好的料袋长35~40厘米,100千克培养料可装54~56袋。7、埋袋发菌:选择平坦、背阴的沙质地,挖深50厘米、宽70厘米的坑,坑长视料袋多少而定;坑内撒毒土以防地下害虫;用木桩在坑底距坑壁14厘米处打直径4~5厘米、深10厘米的孔,竖放菌袋,将油菜杆束通气塞塞入坑底孔内;依次打孔排袋,坑内排放两排菌袋;排满坑后,用石灰土满空隙,再覆土 10厘米厚,连同通气塞一并盖严;坑面覆土高于地面,呈龟背形;最后盖上麦糠、稻壳或油菜角壳;坑四周开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坑内;埋袋15~20天,待袋内发满菌丝时挖出。8、脱袋出菇:将菇房四壁和顶部用地膜贴好,趁天晴时在露地将菌包进行脱袋,然后置于晒场摊晾2~3小时后搬入室内,立放在铺有湿沙的地面上,每天早晚向空间和湿沙土喷水2次,以保持地面潮湿,并降低室温;每晚8~9时开窗,次日晨7~8时关窗;这样,即使室外气温在37°C以上,室内仍只有26~28°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可以保证安全出菇;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选择: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 (2)原料配比:稻草85千克、麸皮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菇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菌种选择: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作为菌种;(2)原料配比:稻草85千克、麸皮13千克、草木灰5千克、复合肥1.5千克、石膏粉1.5千克;(3)原料发酵:按照常规方法将原料调配及处理好后进行堆积发酵备用;(4)制备石灰土:细土70%、石灰30%,将细土和石灰混合并搅拌均匀而得生产用石灰土;(5)制备通气塞:用细的干油菜秆扎成长7厘米、直径4厘米的小束作通气塞;(6)装袋和播种:采用26厘米×5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用橡皮筋扎紧塑料袋一端,将发酵料装袋,装袋前取一短木块,中间打一直径和深度均为7厘米的孔,以便插进袋底部的油菜秆束,每100千克培养料用菌种15千克,其中13.5千克菌种均匀拌于20千克培养料中,分别播于两端袋口,80千克培养料装在袋中间,剩下的1.5千克菌种,加播于两端袋口的表面;培养料装好后,用直径1.5厘米的细木棒在袋料中央竖打一孔到底,上口像底部一样用油菜秆束作通气塞;装好的料袋长35~40厘米,100千克培养料可装54~56袋;(7)埋袋发菌:选择平坦、背阴的沙质地,挖深50厘米、宽70厘米的坑,坑长视料袋多少而定;坑内撒毒土以防地下害虫;用木桩在坑底距坑壁14厘米处打直径4~5厘米、深10厘米的孔,竖放菌袋,将油菜秆束通气塞塞入坑底孔内;依次打孔排袋,坑内排放两排菌袋;排满坑后,用石灰土满空隙,再覆土10厘米厚,连同通气塞一并盖严;坑面覆土高于地面,呈龟背形;最后盖上麦糠、稻壳或油菜角壳;坑四周开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坑内;埋袋15~20天, 待袋内发满菌丝时挖出;(8)脱袋出菇:将菇房四壁和顶部用地膜贴好,趁天晴时在露地将菌包进行脱袋,然后置于晒场摊晾2~3小时后搬入室内,立放在铺有湿沙的地面上,每天早晚向空间和湿沙土喷水2次,以保持地面潮湿,并降低室温;每晚8~9时开窗,次日晨7~8时关窗;这样,即使室外气温在37℃以上,室内仍只有26~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可以保证安全出菇;第3潮菇后,将菌包垒起来改为菌墙出菇,再喷施营养液,还可再收2~3潮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爱秋
申请(专利权)人:凌爱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