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寒专利>正文

一种香菇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102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菇高效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将场地处理后,同时把按常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的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并将菌筒排场于畦面上,再进行覆土转色、出菇面洗刷处理等工序。接着在每个栽培畦床上建立微喷系统,最后进行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等工序。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先覆土后转色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法具有省工、省本、避免营养流失、菌丝未受到伤害,还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烂筒等特点。同时,通过建立微喷系统,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省工,又能有效的刺激出菇而且还能保持菇体洁净。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非常适合香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包括:将场地处理后,同时把按常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的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并将菌筒排场于畦面上,再进行覆土转色、出菇面洗刷处理等工序。接着在每个栽培畦床上建立微喷系统,最后进行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等工序。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先覆土后转色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法具有省工、省本、避免营养流失、菌丝未受到伤害,还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烂筒等特点。同时,通过建立微喷系统,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省工,又能有效的刺激出菇而且还能保持菇体洁净。实施本专利技术,非常适合香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
,具体涉及到。技术背景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而且香菇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又素有“植物皇后”美誉。传统的香菇栽培方法是从段木栽培出菇到袋料栽培出菇,目前多是用覆土栽培方法。而当前,几乎所有覆土香菇产区都采用菌筒先转色后覆土的方法,而未覆土的菌筒转色管理工艺极为繁杂,而且菌筒营养容易流失,菌丝又受到伤害,常因处理不当造成菌筒上部不转色甚至发生烂筒。同时,菇农在实施覆土栽培香菇的管理过程中,通常用畦沟水浇菌筒,畦沟水又经常处于混浊状态,特别是有些菇场与农田、菇场与菇场实行串灌,并且有些农田又施用农药,这样不但使香菇混有大量泥沙等杂质,而且容易使香菇农残和重金属超标,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难突破外国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香菇出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具体包括:将场地处理后,同时把按常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的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并将菌筒排场于畦面上,再进行覆土转色、出菇面洗刷处理等工序。接着在每个栽培畦床上建立微喷系统,最后进行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等工序。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先覆土后转色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法具有省工、省本、避免营养流失、菌丝未受到伤害,还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烂筒等特点。同时,通过建立微喷系统,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省工,又能有效的刺激出菇而且还能保持菇体洁净。实施本专利技术,非常适合香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1、场地处理:在栽培场地建立栽培床,接着将栽培床的畦面整成略呈龟背形后,然后对整个菇场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施药后用薄膜对栽培床整个畦面进行覆盖,避免药剂挥发,增强药效。2、菌筒处理:按常规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当菌筒发满菌丝10天后,即可在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然后将菌筒平卧在畦面上,并保持割缝朝下,菌筒摆放时畦面四周留5~7厘米空位后按畦面两边横排,中间纵排,667m2菇场可排6800~7000个菌筒。3、覆土材料的准备:潮泥沙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7~7.5,风化土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6.5~7,667m2的菇场需要覆土材料4~4.5 吨。4、覆土转色:菌筒排场后,尽快在未转色的菌筒上面全面覆盖厚度是I厘米以上的上述覆土材料,经5~7天菌筒就能安全快速转色为标准、均匀的红棕色,再过几天则进一步转为棕褐色。5、出菇面处理:菌筒完全转成棕褐色后,可逐步洗刷菌筒朝上面作为出菇面,使菌筒上面的覆土材料填满菌筒下部的空隙,菌筒可能马上开始出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若菌筒未显蕾,又不急于出菇,也可适当推迟洗刷。6、建立微喷系统:在栽培H圭床的一端沟底安装一根较粗的塑料管作为主管,在每个畦端中点的主管通过变三通一塑料管一阀门一塑料管一弯接一塑料管,最后一小段较细的塑料管作为出水口,出水口与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即可,取一根与菇畦等长的黑色塑料管作为支管,支管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I米朝上安装I个微喷头,支管由插于菇畦中央的木条支撑,并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最后再将主管与自来水管连接,菌筒需补充水分时,只要打开阀门,干净清凉的雾化水立刻均匀喷向菌筒。7、出菇管理:按照常规方法着重调节栽培环境的温、湿、气、光,尽量使之适合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要。8、采收:选采菇盖圆整,菇体较大,菇肉厚实,菌膜未破或微破的优质菇,采收时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将菌柄轻轻摇一摇再采下。9、后期管理:菌筒营养严重消耗,可喷施适当浓度的营养物质,每采收一潮菇就可补充一次营养。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香菇栽培方法其技术方案构思新颖、措施独特,工艺简单,容易实施。2、传统的香菇覆土栽培方法几乎都是采用菌筒先转色后覆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菌筒转色管理工艺极为繁杂,而且菌筒营养容易流失,菌丝又受到伤害,常因处理不当造成菌筒上部不转色甚至发生烂筒。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先覆土后转色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法即简便,又科学地解决了保湿和通风这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同时还具有省工、省本、避免营养流失、菌丝未受到伤害,还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烂筒等特点,是一种优质、高产、高效的新方法。3、传统的香菇覆土栽培方法,菇农在实施覆土栽培香菇的管理过程中,通常用畦沟水浇菌筒,畦沟水又经常处于混浊状态,特别是有些菇场与农田、菇场与菇场实行串灌,并且有些农田又施用农药,这样不但使香菇混有大量泥沙等杂质,而且容易使香菇农残和重金属超标,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难突破外国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香菇出口。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微喷系统,具有如下突出优点:(I)省工。不用浇水或洒水;(2)刺激出菇。高温季节时水的温度比气温低得多,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产量和质量;(3)菇体洁净。不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杂质多等问题,确保香菇的品质优质。4、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非常适合香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场地处理:在栽培场地建立栽培床,接着将栽培床的畦面整成略呈龟背形后,然后对整个菇场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施药后用薄膜对栽培床整个畦面进行覆盖,避免药剂挥发,增强药效。2、菌筒处理:按常规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当菌筒发满菌丝10天后,即可在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然后将菌筒平卧在畦面上,并保持割缝朝下,菌筒摆放时畦面四周留5~7厘米空位后按畦面两边横排,中间纵排,667m2菇场可排6800~7000个菌筒。3、覆土材料的准备:潮泥沙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7~7.5,风化土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6.5~7,667m2的菇场需要覆土材料4~4.5 吨。4、覆土转色:菌筒排场后,尽快在未转色的菌筒上面全面覆盖厚度是I厘米以上的上述覆土材料,经5~7天菌筒就能安全快速转色为标准、均匀的红棕色,再过几天则进一步转为棕褐色。5、出菇面处理:菌筒完全转成棕褐色后,可逐步洗刷菌筒朝上面作为出菇面,使菌筒上面的覆土材料填满菌筒下部的空隙,菌筒可能马上开始出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若菌筒未显蕾,又不急于出菇,也可适当推迟洗刷。6、建立微喷系统:在栽培H圭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菇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场地处理:在栽培场地建立栽培床,接着将栽培床的畦面整成略呈龟背形后,然后对整个菇场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施药后用薄膜对栽培床整个畦面进行覆盖,避免药剂挥发,增强药效;(2)菌筒处理:按常规的方法制备好香菇菌筒,当菌筒发满菌丝10天后,即可在接种穴旁作“Y”字形纵向割缝,然后将菌筒平卧在畦面上,并保持割缝朝下,菌筒摆放时畦面四周留5~7厘米空位后按畦面两边横排,中间纵排,667m2菇场可排6800~7000个菌筒;(3)覆土材料的准备:潮泥沙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7~7.5,风化土用石灰水调整为湿度是55~60%、PH值是6.5~7,667m2的菇场需要覆土材料4~4.5吨;(4)覆土转色:菌筒排场后,尽快在未转色的菌筒上面全面覆盖厚度是1厘米以上的上述覆土材料,经5~7天菌筒就能安全快速转色为标准、均匀的红棕色,再过几天则进一步转为棕褐色;(5)出菇面处理:菌筒完全转成棕褐色后,可逐步洗刷菌筒朝上面作为出菇面,使菌筒上面的覆土材料填满菌筒下部的空隙,菌筒可能马上开始出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若菌筒未显蕾,又不急于出菇,也可适当推迟洗刷;(6)建立微喷系统:在栽培畦床的一端沟底安装一根较粗的塑料管作为主管,在每个畦端中点的主管通过变三通→塑料管→阀门→塑料管→弯接→塑料管,最后一小段较细的塑料管作为出水口,出水口与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即可,取一根与菇畦等长的黑色塑料管作为支管,支管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装1个微喷头,支管由插于菇畦 中央的木条支撑,并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最后再将主管与自来水管连接,菌筒需补充水分时,只要打开阀门,干净清凉的雾化水立刻均匀喷向菌筒;(7)出菇管理:按照常规方法着重调节栽培环境的温、湿、气、光,尽量使之适合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要;(8)采收:选采菇盖圆整,菇体较大,菇肉厚实,菌膜未破或微破的优质菇,采收时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将菌柄轻轻摇一摇再采下;(9)后期管理:菌筒营养严重消耗,可喷施适当浓度的营养物质,每采收一潮菇就可补充一次营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寒
申请(专利权)人:何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