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通过设计两个耐受电压不同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从而实现了同时耐受不同的电压,且提高现有技术中交流缓冲电容器的耐压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通过设计两个耐受电压不同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从而实现了同时耐受不同的电压,且提高现有技术中交流缓冲电容器的耐压强度的目的。【专利说明】交流缓冲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属于电容器
。
技术介绍
当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瞬间变化),如电压降低,交流缓冲电容器放电补偿损失;反之交流缓冲电容器吸收部分变化量。交流缓冲电容器通过电容的储能功能吸收电能,以达到平稳电压和波形的目的。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对交流缓冲电容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时使用耐受不同的电压的交流缓冲电容器,交流缓冲电容器耐压强度提高等,这些都是现有交流缓冲电容器所不能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能够同时耐受不同的电压,且提高现有技术中交流缓冲电容器的耐压强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兀件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兀件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组成。具体优化地,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大电容线路、小电容线路、多电容线路,所述大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所述小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所述多电容线路中串联设置有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引出端子一、引出端子三、引出端子二,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一和所述引出端子三之间的通路即为支路电容器组,所述引出端子一和所述引出端子二之间的通路即为主电容器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为所述支路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的整数倍,其倍数等于所述主电容器组中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个数。优选地,所述主电容器组中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个数为6。具体地,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额定容量为10.8 μ F,所述较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额定容量为0.68 μ F,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为1.8 μ F,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为0.68 μ F。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均为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且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均的金属化膜的厚度均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为密封充气电容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出端子一、所述引出端子三、所述引出端子二均为黄铜螺杆,所述引出端子一、所述引出端子三、所述引出端子二均套装有陶瓷绝缘套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通过设计两个耐受电压不同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从而实现了同时耐受不同的电压,且提高现有技术中交流缓冲电容器的耐压强度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兀件I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兀件2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兀件I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兀件2串联组成。具体优化地,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大电容线路、小电容线路、多电容线路,所述大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所述小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所述多电容线路中串联设置有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 ;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引出端子一 3、引出端子三5、引出端子二 4,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一3和所述引出端子三5之间的通路即为支路电容器组,所述引出端子一 3和所述引出端子二 4之间的通路即为主电容器组。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为所述支路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的整数倍,其倍数等于所述主电容器组中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的个数。优选地,所述主电容器组中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的个数为6。具体地,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的额定容量为10.8 μ F,所述较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的额定容量为0.68 μ F,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为1.8 μ F,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为0.68 μ F0进一步地,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和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均为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且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和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均的金属化膜的厚度均相同。且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为密封充气电容器。所述引出端子一 3、所述引出端子三5、所述引出端子二4均为黄铜螺杆,所述引出端子一 3、所述引出端子三5、所述引出端子二 4均套装有陶瓷绝缘套管。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 )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串联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其特征是:包括大电容线路、小电容线路、多电容线路,所述大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 ),所述小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所述多电容线路中串联设置有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I);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引出端子一(3)、引出端子三(5)、引出端子二(4),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一(3)和所述引出端子三(5)之间的通路即为支路电容器组,所述引出端子一(3)和所述引出端子二(4)之间的通路即为主电容器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为所述支路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的整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串联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建,周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