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及开启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5970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门,特别是涉及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及开启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和方法,开启板的内表面与锁止板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开启板上端与锁止板下端相抵触,从而所述开启板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的内表面组成的整体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减少儿童对所述开启板和所述锁止板的注意,降低开启板与锁止板被误拉的概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开启板上端与所述锁止板下端相抵触,乘员的手部从操作锁止板到操作开启板的移动距离小,从而提高乘员依次操作所述锁止板和所述开启板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门,特别是涉及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及开启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和方法,开启板的内表面与锁止板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开启板上端与锁止板下端相抵触,从而所述开启板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的内表面组成的整体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减少儿童对所述开启板和所述锁止板的注意,降低开启板与锁止板被误拉的概率。本专利技术所述开启板上端与所述锁止板下端相抵触,乘员的手部从操作锁止板到操作开启板的移动距离小,从而提高乘员依次操作所述锁止板和所述开启板的便利性。【专利说明】—种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及开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门,特别是涉及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及开启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车门的内开启机构一般都会设计成带拉手的结构,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拉动拉手,这样就增加了行车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汽车厂家会设计自动落锁机构或在拉手的基础上增加锁止机构,但由于现有设计中自动落锁机构或锁止机构与拉手的距离较远,给乘员造成了操作上的不便。由此,需要设计一种车门内开启的系统以及相应的开启方法,用以降低拉手被误拉的概率,以及同时提高乘员操作拉手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拉手被误拉的概率,以及同时提高乘员操作拉手的便利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包括:开启板,开启板的下端与内饰板铰接,所述开启板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的下端相对,所述开启板与开启单元相连;锁止板,锁止板的上端与内饰板铰接,锁止板的下端与开启板的上端相对,所述锁止板与锁止单元相连;开启单元,所述开启板的上端翻转从而触发所述开启单元工作,所述开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车门的开启;锁止单元,所述锁止板的下端翻转从而触发所述锁止单元工作,所述锁止单元用于控制开启单元由关闭状态进入开启状态;所述开启板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开启板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的下端相抵触,所述开启板的上端翻转或/和所述锁止板的下端翻转致使在所述开启板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的下端之间形成容纳乘员手部操作的操作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乘员手部操作时,乘员手部将所述锁止板的下端朝向车外方向翻转,将所述开启板的上端朝车内方向翻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启板与所述内饰板通过第一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外部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将开启板的上端由翻转状态恢复至未翻转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板与所述内饰板通过第二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外部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将锁止板的下端由翻转状态恢复至未翻转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开启板的上端翻转后,所述开启板的内表面与车辆的扶手相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饰板具有凹入区,在所述锁止板及所述开启板未翻转时,所述锁止板及所述开启板覆盖于所述凹入区的开口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上述内开启系统的开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乘员手部通过所述操作空间对所述开启板的上端翻转,通过所述开启板的上端翻转来触发所述开启单元工作;所述开启单元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板的下端翻转后延缓2-4秒所述锁止单元被触发进行工作,或所述锁止单元被触发进行工作后延缓2-4秒所述开启单元由关闭状态进入开启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板的下端翻转后延缓4-8秒进行复位。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和方法,所述开启板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开启板上端与所述锁止板下端相抵触,从而所述开启板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的内表面组成的整体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减少儿童对所述开启板和所述锁止板的注意,降低开启板与锁止板被误拉的概率。本专利技术所述开启板上端与所述锁止板下端相抵触,乘员的手部从操作锁止板到操作开启板的移动距离小,从而提高乘员依次操作所述锁止板和所述开启板的便利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开启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示意图,所述封闭状态指开启板的上端及锁止板的下端未翻转;图2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开启系统处于打开状态示意图,所述打开状态指开启板的上端及锁止板的下端均翻转;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00-内开启系统,101-锁止板,102-开启板;200-扶手;300-车门;箭头B示意锁止板的下端朝向车外方向翻转;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开启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开启系统处于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内开启系统包括:开启板102,开启板102的下端与内饰板301铰接,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相对,所述开启板102与开启单元相连;锁止板101,锁止板101的上端与内饰板301铰接,锁止板101的下端与开启板102的上端相对,所述锁止板101与锁止单元相连;开启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翻转从而触发所述开启单元工作,所述开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车门300的开启;锁止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翻转从而触发所述锁止单元工作,所述锁止单元用于控制开启单元由关闭状态进入开启状态;如图1所不,所述开启板102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101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相抵触,从而所述开启板102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101的内表面组成的整体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减少儿童对所述开启板102和所述锁止板101的注意,降低开启板102与锁止板101被误拉的概率;所述开启板上端与所述锁止板下端相抵触,致使乘员的手部从操作锁止板到操作开启板的移动距离小,从而提高乘员依次操作所述锁止板和所述开启板的便利性。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翻转或/和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翻转致使在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之间形成容纳乘员手部操作的操作空间。在所述乘员手部操作时,乘员手部将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朝向车外方向翻转,如图2中箭头B所示;将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朝车内方向翻转,与箭头B所示方向相反。在进行内开启时,所述乘员手部从车内向车外方向伸出,直至乘员手部接触到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凭借此时乘员手部的惯性,锁止板101的下端很容易即可翻转;开启板102的上端翻转后,所述开启板102的内表面与车辆的扶手200相贴,乘员手部即可按住贴服有开启板102的扶手200,这样有助于乘员对车门300的稳定控制,方便乘员一只手进行推拉车门300的动作。本专利技术中,锁止板101与开启板102均为板状,从而方便锁止板101与开启板102配合成两者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相抵触,一方面能够防止从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之间的间隙落入灰尘,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所述开启板102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101的内表面组成的整体上进行装饰来进一步增加开启板102与锁止板101的隐蔽性。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开启板102与所述内饰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的内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启板(102),开启板(102)的下端与内饰板(301)铰接,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相对,所述开启板(102)与开启单元相连;锁止板(101),锁止板(101)的上端与内饰板(301)铰接,锁止板(101)的下端与开启板(102)的上端相对,所述锁止板(101)与锁止单元相连;开启单元,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翻转从而触发所述开启单元工作,所述开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车门(300)的开启;锁止单元,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翻转从而触发所述锁止单元工作,所述锁止单元用于控制开启单元由关闭状态进入开启状态;所述开启板(102)的内表面与所述锁止板(101)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相抵触,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翻转或/和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翻转致使在所述开启板(102)的上端与所述锁止板(101)的下端之间形成容纳乘员手部操作的操作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泮晓贇周利国戴开红李国林李宏华李功赋冯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