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立新专利>正文

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5623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8:52
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固定的两台结构、功率、转速相同的电机、电机控制器、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轴端形成转动配合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单向动力转换装置中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转盘、在转盘上设置的小球轨道,关键是:在小球轨道上设置有平衡小球力矩的平衡块,同时在小球轨道中设置轨道回球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作不需要反冲物,这样,当飞行器安装上本装置后,可减少很多反冲物质的携带,减轻了自身质量,同时可以使飞行器飞行速度加快,里程延长,飞行时间增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固定的两台结构、功率、转速相同的电机、电机控制器、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轴端形成转动配合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单向动力转换装置中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转盘、在转盘上设置的小球轨道,关键是:在小球轨道上设置有平衡小球力矩的平衡块,同时在小球轨道中设置轨道回球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不需要反冲物,这样,当飞行器安装上本装置后,可减少很多反冲物质的携带,减轻了自身质量,同时可以使飞行器飞行速度加快,里程延长,飞行时间增多。【专利说明】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航空
,涉及一种动力装置,特别是单向动力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航空航天动力技术,飞行器是依靠空气或者染料燃烧并反冲提供动力。由于空气比重小,反冲提供的动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携带染料燃烧并反冲,则受到增加自身质量的约束,且反冲物还带走了大量的热能,故常规飞行器的能量利用率都不高,这样飞行时间和距离也受到束缚。而在单向动力领域,美国在1999年报道了其在实验中获得了持续的I牛顿单向作用力。而本人在99年8月中国申请了《一种动力装置》99118230.8,之后又在2001年申请了《一种动力装置》01140523.6,以上两项专利技术专利虽然目的很好,但在理论和实验中都没能得到成立,产生不了动力。经过本人继续研究,在2007年I月,本人又申请了《单向动力装置》200710061424.9的专利技术专利,这次设计有了重大的突破,但却忽视了弹子在轨道作用下,随着运动速度不断增加,弹子离转子轴心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转速在一定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此时弹子的作用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弹子的作用力与其在轨道上的运动轨迹呈涡轮曲线增加,这样使得电机转子的作用力不是稳定的,进而定子作用在基板上的力也不稳定。现有技术中两台电机的定子不会产生互相抵消的力矩,产生的合力正好与想得到的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导致了专利技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对200710061424.9《单向动力装置》的技术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式结构的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用于平衡小球轨道力矩的作用,使之从理论与实践上都可行并实用。提供了一种将电能或其它形式的能转换为飞行器运动的机械能,让飞行器运动的动量与动力装置中的平衡角动量建立动量守恒。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固定的两台结构、功率、转速相同的电机、电机控制器、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轴端形成转动配合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单向动力转换装置中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转盘、在转盘上设置的小球轨道,关键是:在小球轨道上设置有平衡小球轨道力矩的平衡块,同时在小球轨道中设置轨道回球器。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是增加了平衡块,平衡块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小球每次从圆心到轨道边缘的运动轨迹为涡轮曲线,这样使得电机转子的作用力不是稳定的,因此增加了平衡块,目的是为了增加动力效果,产生所设想的动力。增加平衡驱动装置的目的是根据小球的质量、速度以及平衡块的参数实现对平衡块的位置调节,以进一步达到增加动力的目的。另外,增加了轨道回球器,在小球转动到轨道外圆,需要释放动力时,轨道回球器可以使小球迅速返回到内圆,在小球的运动半径极具减小的时候,就会产生需要的动力。这样就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器等结构,使得机械结构变得简单,同时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不需要反冲物,这样,当飞行器安装上本装置后,可减少很多反冲物质的携带,减轻了自身质量,同时可以使飞行器飞行速度加快,里程延长,飞行时间增多。2、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降低噪音,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小球代替不可逆物质,可适当增加小球的质量或比重,如小球里加铝等,方便能量输出和降低空载损耗,且飞行器和单向动力装置都可封闭,运动中主要克服阻力的声音。3、可利用太阳能提供本装置所需要的动力,将太阳能电池板把太空中宇宙射线等转为电能,来提供动力。4、增加动力装置和飞行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不会在提供动力时产生高温,且机械维修更换部件容易,故寿命长,且负载能力强,外壳等可使用更高档次的材料。【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小球轨道平衡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俯视图。图3是在图2增加了缓冲器后小球轨道平衡装置的示意图。附图中,I是基板,2代表电机控制器,3代表缓冲器,4代表出球器,5代表支架,6代表小球轨道,7、8代表电机,9代表转盘,10代表平衡块,11代表平衡驱动装置,12代表转盘回球器,13代表回球器入口,14代表电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在基板I上固定的两台结构、功率、转速相同的电机7、8、电机控制器2、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轴端形成转动配合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单向动力转换装置中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转盘9、在转盘9上设置的小球轨道6,关键是:在小球轨道6上设置有平衡小球轨道力矩的平衡块10,同时在小球轨道6中设置轨道回球器。在小球运动轨道6上还设置有平衡驱动装置11,平衡驱动装置11驱动平衡块10实现滑动配合。所述的轨道回球器是电机推力装置,或是电磁线圈14。所述的转盘9上连接有直立的缓冲器3,缓冲器3的下端固定在基板I上,在缓冲器3的管壁上接有转盘回球器12,转盘回球器12的另一端连通轴心处的出球器4。所述的小球轨道6的数量设置为4-8个。所述的缓冲器3上还设置有回球器入口 13。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基板上固定两台结构、功率、转速相同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两电机的转向相反,两台电机尾部相对,输出轴在同一直线上反向伸出;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轴端,分别皆有结构相同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同一个电机可以带动若干个转盘9,当电机功率大时,每个转盘9都会产生所需要的动力,效果更加明显。所用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是在基板I上通过支架5固定在转盘9圆心处的出球器4,转盘9 一端接有直立的缓冲器3,缓冲器3下端固定在基板I上,转盘9上接有若干小球轨道6,小球轨道6的里面接触取球器,在小球轨道6的外端接有轨道回球器,平衡块10在每条轨道上分别安装,借助平衡驱动装置11调节平衡块10的位置。以上结构的工作原理是:电机带动转盘,当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每当轨道转到特定位置时,轨道回球器把小球推到轨道内圆,之后小球再靠离心力从轨道内圆不断向外圆运动,当小球转到外圆附近位置时,轨道回球器再动作重复上述过程,以及每个小球轨道都是这样运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转盘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平衡块10借助平衡驱动装置11从内圆向外圆运动。当转到另一位置时,从外圆向内圆运动,如此反复运动,增加动力效果。参看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增设缓冲器3、转盘回球器12和出球器4,此结构的工作过程是:回球感应器感应到取球器与出球器出口相对时,动作小球进入轨道中,小球随轨道转动的过程中,受离心力的作用沿小球轨道向放飞脱器方向运动,并同时的越来越多的动能,当小球运动到轨道回球器上时,小球轨道外端应在缓冲器上端附近,缓冲器口处的感应器动作,控制小球进入缓冲器内,小球与缓冲器中的转换机构发生碰撞,把小球的动能释放并减速,转换机构获得的能量使基板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力。同时小球减速回弹进入回球器中,准备下一次加速和碰撞的过程。在轨道回球器释放小球时,放平器也动作,使轨道特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动力发生装置,包括在基板(1)上固定的两台结构、功率、转速相同的电机(7、8)、电机控制器(2)、在两台电机的输出轴端形成转动配合的单向动力转换装置,单向动力转换装置中包括与电机连接的转盘(9)、在转盘(9)上设置的小球轨道(6),其特征在于:在小球轨道(6)上设置有平衡小球轨道力矩的平衡块(10),同时在小球轨道(6)中设置轨道回球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黄立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