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用过滤器、具备该集尘用过滤器的集尘装置及集尘用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3710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尘用过滤器及具备该集尘用过滤器的集尘装置,该集尘用过滤器能够提高集尘用过滤器再生时的尘埃的掸落效率,并实现由集尘用过滤器的平均压力损失的降低而带来的节能和过滤器寿命的长寿命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尘用过滤器(F)构成为如下,即通过层叠由织布构成的基布层(20)及结合在该基布层(20)的至少过滤表面侧的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来构成形成为筒状的滤布(P),使含尘空气从滤布(P)的过滤表面侧向过滤背面侧通过来进行过滤且使逆流气流(H)从滤布(P)的过滤背面侧向过滤表面侧通过来进行已捕集的尘埃的掸落,其中,构成基布层(20)的织布的经纱(20a)与纬纱(20b)中的一方及另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P)的筒周方向(Y)倾斜配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尘用过滤器及具备该集尘用过滤器的集尘装置,该集尘用过滤器能够提高集尘用过滤器再生时的尘埃的掸落效率,并实现由集尘用过滤器的平均压力损失的降低而带来的节能和过滤器寿命的长寿命化。本专利技术的集尘用过滤器(F)构成为如下,即通过层叠由织布构成的基布层(20)及结合在该基布层(20)的至少过滤表面侧的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来构成形成为筒状的滤布(P),使含尘空气从滤布(P)的过滤表面侧向过滤背面侧通过来进行过滤且使逆流气流(H)从滤布(P)的过滤背面侧向过滤表面侧通过来进行已捕集的尘埃的掸落,其中,构成基布层(20)的织布的经纱(20a)与纬纱(20b)中的一方及另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P)的筒周方向(Y)倾斜配设。【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述集尘用过滤器构成为如下,即通过层叠由织布构成的基布层及结合在该基布层的至少过滤表面侧的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来构成形成为筒状的滤布,使含尘空气从所述滤布的过滤表面侧向过滤背面侧通过来进行过滤且使逆流气流从所述滤布的所述过滤背面侧向所述过滤表面侧通过来进行已捕集的尘埃的掸落。
技术介绍
作为集尘装置中的集尘用过滤器,较多利用将滤布形成为筒状的形式的过滤器(袋式过滤器)。作为该滤布,较多利用在由织布构成的基布层的过滤表面侧结合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来构成为层叠状态的滤布(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以往,所述滤布中的基布层的织布通过织成经纱及纬纱来形成。通常,形成为筒状的集尘用过滤器配置成其经纱的方向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轴方向平行而讳纱的方向相对于该筒轴方向垂直。并且,通过运行集尘装置来使含尘空气从集尘用过滤器的滤布的过滤表面侧向过滤背面侧通过,从而尘埃被捕捉在集尘用过滤器中,但是若由于集尘装置的运行而被捕集的尘埃附着在集尘用过滤器的过滤表面侧,则集尘用过滤器在其过滤层引起堵塞而压力损失增加。此时,需进行附着于集尘用过滤器的过滤层的尘埃的掸落,恢复到压力损失较低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为集尘用过滤器的再生)。因此,利用有具备通过使逆流气流从集尘用过滤器的过滤背面侧向过滤表面侧通过来进行集尘用过滤器的再生的功能的集尘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693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79405号公报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I的集尘用过滤器中,例如配置成基布层的织布中其经纱的方向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轴方向平行而讳纱的方向相对于该筒轴方向垂直(经纱及纬纱的方向可逆转)。此时,即使使该集尘用过滤器振动或伸缩,由于向过滤层的面方向(筒周方向)的位移被纬纱限制,因此并未起到向面方向(筒周方向)积极地伸缩过滤层的作用。即,未构成能够积极向集尘用过滤器的过滤表面侧(筒径方向侧)位移的结构。并且,如将这种集尘用过滤器应用于专利文献2所示的集尘装置中来使用时,虽然能够由逆流气流的通过来掸落被捕集在集尘用过滤器的过滤表面的尘埃,但是如上述,由于未起到向面方向积极地伸缩过滤层的作用,因此难以有效地掸落进入集尘用过滤器内部的尘埃。并且,如上述的集尘装置中,由于无法提高进入集尘用过滤器内部的尘埃的掸落效率,因此基于集尘用过滤器的平均压力损失逐渐变大,产生增加逆流气流的压力或增加掸落次数的需要等,从而成为无法实现节能和提高过滤器寿命等的集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以往的集尘用过滤器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实现集尘用过滤器及具备该集尘用过滤器的集尘装置,所述集尘用过滤器能够提高集尘用过滤器再生时的尘埃的掸落效率,并实现由集尘用过滤器的平均压力损失的降低而带来的节能和过滤器的长寿命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用过滤器构成为如下,即通过层叠由织布构成的基布层及结合在该基布层的至少过滤表面侧的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来构成形成为筒状的滤布,使含尘空气从所述滤布的过滤表面侧向过滤背面侧通过来进行过滤且使逆流气流从所述滤布的所述过滤背面侧向所述过滤表面侧通过来进行已捕集的尘埃的掸落,其中,其第I特征结构在于,构成所述基布层的织布的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及另一方相对于所述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配设。根据上述特征结构,在通过层叠由织布构成的基布层及结合于该基布层的至少过滤表面侧的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来构成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所谓袋式过滤器中,构成基布层的织布的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及另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配设,因此形成为筒状的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筒径方向侧)的位移不会受构成基布层的织布的经纱或纬纱中的任一个限制。S卩,如上述,在进行附着于集尘用过滤器的尘埃的掸落(以下,有时称为集尘用过滤器的再生)时,使逆流气流从滤布的过滤背面侧向过滤表面侧通过而掸落附着于所述集尘用过滤器的过滤表面的尘埃,但是此时滤布由于从滤布的过滤背面侧向过滤表面侧通过的逆流气流而向过滤表面侧位移,并且通过停止逆流气流而恢复到最初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若为滤布的基布层中的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或另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不倾斜的状态,则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的位移会受该筒周方向的纱的限制。因此,滤布的基布层中的经纱与纬纱的交叉角度不会发生变化。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特征结构,构成基布层的织布的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及另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配设,因此向过滤层的面方向(筒周方向)的位移不会受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或另一方的任一个的限制,其结果,成为过滤器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筒径方向侧)的位移不受限制(即,容许一定程度的位移)的状态。此时,随着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的位移,滤布的基布层中的经纱与纬纱的交叉角度能够较大地变化。由于该经纱与纬纱的交叉角度的变化,结合在基布层的至少过滤表面侧的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的面方向的伸缩会较明显地产生。而且,由于过滤层由微细纤维缠结而形成的无纺布构成,因此过滤层的面方向的伸缩会遍及整个面而使该微细纤维之间的间隙的形状发生变化。因此,被捕集在过滤层的尘埃被抑制凝集的同时被适当分散及解碎,能够轻易地从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脱离。由此,能够得到提高尘埃的掸落效率并实现基于集尘用过滤器的平均压力损失的降低的节能和过滤器寿命的长寿命化的集尘用过滤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尘用过滤器的第2特征结构在于,在上述第I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相对于所述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在30度?60度的范围内。根据上述特征结构,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在30度?60度的范围内,因此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向其过滤表面侧(筒径方向侧)的位移,由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造成的位移的限制较少。即,若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为45度,则最易产生形成为筒状的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筒径方向侧)的位移,但是在与该角度存在偏差的范围内,若经纱与纬纱中的一方相对于形成为筒状的滤布的筒周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在30度?60度的范围内,则能够更可靠地引起形成为筒状的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的位移。滤布向过滤表面侧(筒径方向侧)的位移会恰当地有助于基布层的经纱与纬纱的交叉角度的变化,如上述那样产生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层的面方向的伸缩,被捕集在过滤层的尘埃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岛敬昌卯山贞信松田承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斯频德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