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国贤专利>正文

超重力络合亚铁烟气湿法脱硫脱硝脱汞砷一体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7205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重力络合亚铁烟气湿法脱硫脱硝脱汞砷一体化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利用无机硫化物吸收SOx,在脱硫同时,无机硫化物与烟气中的汞、砷等有毒重金属反应生不溶性成硫化盐,然后利用络合亚铁吸收NOx脱硝,无机硫化物作为还原剂再生吸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超重力机作为气液传质强化设备,有利于SOx、NOx、汞、砷的脱除。本发明专利技术吸收剂的再生效率高,吸收液可循环应用,还原剂无机硫化物被氧化生成的产物硫磺,可以回收,加工为高质量硫磺产品,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吸收效率高,脱硫率在99%以上,脱硝率在96%以上,基本能完全脱除烟气中的汞及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本专利技术先利用无机硫化物吸收SOx,在脱硫同时,无机硫化物与烟气中的汞、砷等有毒重金属反应生不溶性成硫化盐,然后利用络合亚铁吸收NOx脱硝,无机硫化物作为还原剂再生吸收剂。本专利技术采用超重力机作为气液传质强化设备,有利于SOx、NOx、汞、砷的脱除。本专利技术吸收剂的再生效率高,吸收液可循环应用,还原剂无机硫化物被氧化生成的产物硫磺,可以回收,加工为高质量硫磺产品,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吸收效率高,脱硫率在99%以上,脱硝率在96%以上,基本能完全脱除烟气中的汞及砷。【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烟气净化,具体地指一种。
技术介绍
酸雨的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据调查统计,我国90%以上的S02、67%以上的N0X、70%以上的烟尘的排放量都来自于煤的燃烧。而煤燃烧产生的SO2和NOx是工业废气污染(酸雨危害)的主要来源。氮氧化物还会形成光化学污染、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对人体有制毒作用等危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可以转化为PM2.5引起雾霾天气。全球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汞总量有5000多吨,其中约4000吨是人为的结果,而燃煤过程的汞排放量占30%以上。我国原煤中汞含量变化范围在0.1-5.5mg/Kg,平均汞含量0.22mg/Kg。由于我国燃煤的年耗量巨大,每年燃煤排放汞及其污染物的量都是非常惊人的,我国目前汞排放量已超过美国,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控制燃煤烟气中汞的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煤燃烧时汞大部分随烟气排入大气,进入灰渣的只占小部分,其中飞灰中占23.1%-26.9%,烟气中占56.3%-69.7%,进入灰渣的汞只占2%左右。因此控制燃煤汞污染关键是控制烟气中的汞向大气中排放。烟气中较强的氧化剂S02、NO2, Cl2等可以明显影响金属汞的单质和氧化物存在形式。随着氧化剂的增加,也增加了汞的氧化物成分,如HgCl2、HgSO4等。燃煤烟气中汞属于痕量级污染物,其中主要有三种形态:气态单质汞,气态氧化汞,固态颗粒汞。其中气态单质汞是烟气中汞的主要存在形式。烟气中汞的存在形态对汞的脱除有重要影响。影响烟气中汞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有燃煤种类、燃烧温度、烟气成分等。不同形态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如气态氧化汞易溶于水,并且易被烟气中的颗粒物吸附,因此易被湿法脱硫设备或者除尘设备脱除,颗粒态汞也易被除尘器脱除,相反原子态汞挥发性高、水溶性低,难以被脱硫或除尘设备捕获,几乎全部释放到大气中,且在大气中平均停留时间长达半年到两年,极易在大气中通过长距离的输送形成广泛的汞污染。原子态汞是最难控制的形态,也是燃煤烟气脱汞的难点。目前,工业上采用较多的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即采用氨或尿素作还原剂将NO还原为氮气,如专利 US Patent4, 221, 768,Swedish Patent8404840_4、US Patent4, 101,238、US Patent4,048,112所公开的方法。但上述方法需在较高温度下(350℃右)才能进行,而且催化剂价格较高,易中毒失活,不能同时实现脱硫脱硝。日本专利P1659565j(1976)、P181759c(1976)、P63100918,A2(1988)所提出的同时脱除NOx和SO2的方法采用氧化剂将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2,如氯酸、高锰酸钾、双氧水、臭氧等,但液相氧化法由于成本高等原因而未能推广开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Berkeley实验室提出的黄磷法(见文献Nature, 1990,343 (11): 151-153),能同时脱除烟气中的NOx和SO2,但属于全抛弃法。该法要消耗大量的磷资源,而且其毒性大,操作要求较高。采用Fe (II)-EDTA (EDTA表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脱除废气中NO。Fe (II) EDTA和NO的反应式如下:Fe(II) EDTA+N0 — Fe(II) EDTA (NO) (I)在以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许多学者对这一反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目前仍未见工业化报道,影响湿法络合脱硝应用的最大问题是吸收液的循环应用。吸收液的循环再生方法主要有生物法、改善吸收剂吸收能力和电解法等三大类,其中以改善吸收剂吸收能力应用得最为广泛。Fe(II)EDTA易被氧化为Fe(III)EDTA,而Fe (III) EDTA不能络合NO,使吸收效率迅速下降。用生物催化还原法来再生Fe (II),但该法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要在废气治理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还原剂的应用上,肼和H2S还原Fe (III) EDTA,增强EDTA亚铁的吸收效果,但由于H2S和肼均有毒,难以在工业上应用。有人采用单宁酸、焦酚和五倍子酸做第二种添加剂来增强Fe(II)EDTA的吸收容量,在两个小时内NOx的去除效率一直保持在60?65%,有效地改善了聚酚混合物的还原效果。也有人报道了连二硫酸钠还原Fe(III)EDTA,还原效果较好。国内学者报道了铁屑、苹果酸、维生素C等还原再生Fe(III)EDTA,但该技术的关键问题是运行成本高,工艺路线复杂,还需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I)将温度为40°C?120°C含SOx、NOx、汞、砷烟气送入脱硫超重力机,与进入脱硫超重力机的温度为0°c?40°C的浓度为0.1?5.0mol/L的硫化物水溶液在脱硫超重力机转子填料层中逆流接触,脱硫、脱汞、脱砷;所述硫化物选自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硫氢化铵、硫化钾或硫氢化钾;2)与硫化物水溶液反应后的烟气从脱硫超重力机气相出口进入脱硝超重力机,再与进入脱硝超重力机的温度为0°c?55°C的吸收剂在脱硝超重力机转子填料层中逆流接触,反应脱硝;其中,所述吸收剂含有络合亚铁与硫化物还原剂,所述络合亚铁的络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EDTA)、N-(2-羟乙基)乙二胺-N,N’,N’ -三乙酸(HEDTA)、氮川三乙酸(N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硫化物还原剂选自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硫氢化铵、硫化钾或硫氢化钾;反应后的净化气从脱硝超重力机气相出口进入除雾器,随后进入排放系统;3)从脱硫超重力机出来的液体经过平衡罐后进入脱硫沉降槽,将其中的硫磺、不溶性硫化盐沉降到底部,经过滤机过滤后回收固体,滤液打回脱硫沉降槽;4)脱硫沉降槽上部的清液抽出送往脱硫超重力机,同补充的硫化物在线混合后一起流向脱硫超重力机,进行循环吸收脱硫;5)从脱硝超重力机出来的液体经过平衡罐后进入脱硝沉降槽,将其中的硫磺、不溶性硫化盐沉降到底部,经过滤机过滤后回收固体,滤液打回脱硝沉降槽;6)脱硝沉降槽上部的清液抽出送往脱硝超重力机,同补充的硫化物还原剂在线混合后一起流向脱硝超重力机,进行循环吸收脱硝。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吸收剂中总Fe浓度为0.01mol/L?0.5mol/L,硫化物与总Fe的摩尔比为3:1?5:1,所述络合剂与总Fe的摩尔比为1.02:1?2:1,所述总Fe指的是Fe2+和Fe3+之和。所述硫化物优选为硫化铵或硫氢化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重力络合亚铁烟气湿法脱硫脱硝脱汞砷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温度为40℃~120℃含SOx、NOx、汞、砷烟气送入脱硫超重力机,与进入脱硫超重力机的温度为0℃~40℃的浓度为0.1~5.0mol/L的硫化物水溶液在脱硫超重力机转子填料层中逆流接触,脱硫、脱汞、脱砷;所述硫化物选自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硫氢化铵、硫化钾或硫氢化钾;2)与硫化物水溶液反应后的烟气从脱硫超重力机气相出口进入脱硝超重力机,再与进入脱硝超重力机的温度为0℃~55℃的吸收剂在脱硝超重力机转子填料层中逆流接触,反应脱硝;其中,所述吸收剂含有络合亚铁与硫化物还原剂,所述络合亚铁的络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N?(2?羟乙基)乙二胺?N,N“,N“?三乙酸、氮川三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硫化物还原剂选自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硫氢化铵、硫化钾或硫氢化钾;反应后的净化气从脱硝超重力机气相出口进入除雾器,随后进入排放系统;3)从脱硫超重力机出来的液体经过平衡罐后进入脱硫沉降槽,将其中的硫磺、不溶性硫化盐沉降到底部,经过滤机过滤后回收固体,滤液打回脱硫沉降槽;4)脱硫沉降槽上部的清液抽出送往脱硫超重力机,同补充的硫化物在线混合后一起流向脱硫超重力机,进行循环吸收脱硫;5)从脱硝超重力机出来的液体经过平衡罐后进入脱硝沉降槽,将其中的硫磺、不溶性硫化盐沉降到底部,经过滤机过滤后回收固 体,滤液打回脱硝沉降槽;6)脱硝沉降槽上部的清液抽出送往脱硝超重力机,同补充的硫化物还原剂在线混合后一起流向脱硝超重力机,进行循环吸收脱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国贤黄泽朔潘威李海峰路平吴宏观隋志军万昆
申请(专利权)人:余国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