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瓜蒌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2571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瓜蒌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瓜蒌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为芯材,所述外层壁材为碳水化合类、天然胶类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材料的混合,所述的外层壁材为β-CD和明胶的复合壁材。采用β-CD的分子络合法与喷雾干燥法相结合制备微胶囊产品。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混合壁材溶液→加入瓜蒌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体磨处理→乳化液→喷雾干燥→微胶囊产品,最终产品包埋率为84.6%。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方法可靠,可连续化成产。所得产品包埋率高,粉末细腻均匀,流散性好,具有良好缓释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瓜蒌籽资源,促进栝楼的综合利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栝楼产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瓜蒌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瓜蒌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为芯材,所述外层壁材为碳水化合类、天然胶类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材料的混合,所述的外层壁材为β-CD和明胶的复合壁材。采用β-CD的分子络合法与喷雾干燥法相结合制备微胶囊产品。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混合壁材溶液→加入瓜蒌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体磨处理→乳化液→喷雾干燥→微胶囊产品,最终产品包埋率为84.6%。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方法可靠,可连续化成产。所得产品包埋率高,粉末细腻均匀,流散性好,具有良好缓释性。本专利技术可利用瓜蒌籽资源,促进栝楼的综合利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栝楼产业化发展。【专利说明】一种瓜蒌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加工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除饱和脂肪酸以外的脂肪酸(不含双键的脂肪酸成为饱和脂肪酸,所有的动物油都是饱和脂肪酸)就是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体内脂肪的一种脂肪酸,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种。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6系列和ω-3系列。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属ω-6系列,亚麻酸、DHA、EPA属ω-3系列。括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系葫芦科括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药用植物。成熟果实为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粘稠,与多数种子年结成团。括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括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种子称为瓜萎籽,扁平椭圆形,长12mm?15mm,宽6mm?IOmm,厚约3.5.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有一圈沟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瓜萎籽味甘性寒,具有止咳化痰,宽中利气,消肿泻热,滑肠通便,治疗痈疽恶疮等功效。栝楼是雌雄异株植物,喜生长于山坡、林边、深山峻岭、阴深山谷,常见生长于山坡、草边、林边、阴深山谷。栝楼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含有大量脂类、蛋白质、有机酸、黄酮类、皂苷类、留醇类物质及丰富的矿物质等,其根(天花粉)、果实(瓜萎)、种子(瓜萎籽)、果皮(瓜萎皮)均是常用中药材,且药理作用各有不同。除传统的药用价值外,瓜萎籽具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瘦身美容之功效。安徽潜山和浙江长兴认识到瓜萎籽的保健价值,于上世纪末几乎同时开发出可食用瓜萎籽,一经推向市场,就以籽粒饱满,香脆适口,保健价值高等特点获得消费者好评,被誉为“瓜籽之王”。栝楼亦可作为观赏植物,全株可用于绿化。全世界栝楼属植物共有80余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我国拥有栝楼属植物40多种,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河南、浙江、四川、云南等地。安徽潜山县栝楼种植区面积为2?3万亩,是安徽重要的栝楼产区之一,所产天花粉和瓜萎籽品质良好,是当地重要经济作物。另外,在安徽黄山、岳西、合肥、亳州均有大面积的栝楼种植区,用途各有侧重。因此,我国栝楼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β -环状糊精(β -cyclodextrin简称β -⑶)是淀粉经酸解环化生成的产物。它可以包络各种化合物分子,增加被包络物对光热、氧的稳定性,改变被包络物质的理化性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和食用、包埋率高的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及其制备工艺。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包括有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壁材为天然胶类、碳水化合物中的任意二种或任意二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的内层囊材为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所述的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壁材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β -⑶6-8、明胶I。所述的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壁材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β -⑶7、明胶I。所述的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原料的选取:按内层囊材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与外层壁材的质量比为1:3-6,选取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材,备用;(2)将外层壁材各原料混合均匀,30-60°C的条件下加水充分溶解后,加入内层囊材,过胶体磨3-7次充分乳化,得乳化液;(3)乳化液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40-200°C,出风温度70-100°C,得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所述的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内层囊材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与外层壁材的质量比为1:4-6来选取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所述的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过胶体磨3-7次。所述的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液中总固形物含量为20-27%。所述的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液中总固形物含量为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便于携带,斥水性好,利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可以制备出包埋率较高、具有良好缓释性的微胶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 (A)、(B)为胶囊motic B5电子显微镜效果观察图(X400);图2 (A)、(B)为微胶囊JSM6490/LV扫描电子显微镜效果观察图;图3为差示热量扫描分析;图4为红外光谱分析;图5为瓜萎籽油PUFA吸光度标准曲线;图6为瓜萎籽油PUFA微胶囊体外溶出度。【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包括有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材,所述的外层壁材由下述重量份(kg)的原料组成:β -⑶7、明胶I。所述的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I)原料的选取:按内层囊材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与外层壁材的质量比为1:4,选取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材,备用;(2)将外层壁材各原料混合均匀,60°C的条件下加水充分溶解后,加入内层囊材,过胶体磨7次充分乳化,其中乳化液中总固形物含量为25%,得乳化液;(3)乳化液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C,出风温度100°C,得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对本实施例微胶囊产品的质量评价及表征:1、产品感官评价在自然光线下,以白纸为背景,观察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微胶囊产品颜色为乳白色,粉末细腻均匀,无特殊气味,产品干燥,流动性好较好。2、微胶囊表面含油率的测定及包埋率的计算用分析天平准确 称取5.0OOg微胶囊产品,以正己烷为溶剂对其表面油进行萃取。按照公式1、2经计算,微胶囊产品表面含油率为15.4%,包埋率为84.6%。【权利要求】1.一种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包括有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壁材为天然胶类、碳水化合物中的任意二种或任意二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的内层囊材为瓜萎籽油不饱和脂肪酸。2.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瓜蒌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包括有内层囊材和外层壁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壁材为天然胶类、碳水化合物中的任意二种或任意二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的内层囊材为瓜蒌籽油不饱和脂肪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玲丁之恩孙潇辉魏芬李卫文宁志怨廖华俊吕萍张继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